这份提案让“两江四岸”变得更美 夜景“灯光秀”成为重庆新名片
今年1月召开的政协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委员们履职尽责,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排查整治“两江四岸”地区“八乱”行为2811起,推进“两江四岸”夜景灯饰提升工程,夜景“灯光秀”成为新的重庆名片。

这份提案让“两江四岸”变得更美 夜景“灯光秀”成为重庆新名片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12-23

  滨江路上,以前成片的烧烤摊不见了,成了市民锻炼的自行车道;沿江一些脏乱的滩涂地,变成了公园广场……老百姓的休闲生活有了好去处。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一份提案的助推。今年1月28日,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举行第0001号提案现场办理会,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10个部门,对由民盟市委会、民革市委会、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致公党市委会共同提交的《关于强化城市生态修复,促进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建议》进行研究办理。

  快一年时间过去了,提案的办理情况如何?记者实地走访,来看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号提案”聚焦城市品质提升

  如何让城市更有“颜值”,“两江四岸”变得更美?在今年1月28日的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一号提案”办理现场,聚焦城市生态修复,唱好城市品质提升“大合唱”,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针对城市品质提升存在的五个症结,“一号提案”提出五个建议,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一是强化“两江四岸”生态修复与城市景观提升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展露“两江四岸”水际线、滨水岸线、建筑轮廓线、山脊线、天际线等“五线”;二是强化主城“四山”生态修复与“绿肺”作用发挥深度融合,打造“城市山地生态公园”;三是强化主城“次级河流”生态修复与环境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都市休闲带”;四是强化主城公园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五是强化城市生态修复与城市品质提升保障机制深度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国际化现代城市。

  夜景“灯光秀”成为重庆新名片

  巴滨路沿线是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的重点治理区域之一,是看变化的第一站。

  花溪河入江口湿地公园,紧邻巴滨路,承载着巴南人儿时的记忆。如今,这里已是“大变身”,重现花溪河畔过去盛景。一边是清澈的花溪河,一边是满眼望去的绿植,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一走,心情也会变得格外舒畅。

  “在推进‘两江四岸’风貌治理提升上,我们还依法处置渝中半岛、滨江头排等景观敏感区的体量过大、形象不佳、破坏天际线山脊线的建设项。”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研究形成两江三桥步道系统及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朝天门大桥品质提升方案,正在推进跨江大桥增设垂直升降梯建设。

  排查整治“两江四岸”地区“八乱”行为2811起,推进“两江四岸”夜景灯饰提升工程,夜景“灯光秀”成为新的重庆名片。

  城市边角地正在“变废为宝”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城市边角地也在变废为宝。

  记者从巴滨路向北走,跨过嘉华大桥,来到了江北区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改造前,这里是一处城市边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如今,公园不仅连接了车站和小区,还利用40米的高差,设计了“Z”字型的无障碍步道,美观又舒适。

  “将强化主城公园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绍,目前,“增绿添园”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果,主城区新改扩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项目131个,力争到2022年,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这份提案让“两江四岸”变得更美 夜景“灯光秀”成为重庆新名片

2019-12-23 09:12:52 来源: 0 条评论

  滨江路上,以前成片的烧烤摊不见了,成了市民锻炼的自行车道;沿江一些脏乱的滩涂地,变成了公园广场……老百姓的休闲生活有了好去处。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一份提案的助推。今年1月28日,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举行第0001号提案现场办理会,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10个部门,对由民盟市委会、民革市委会、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致公党市委会共同提交的《关于强化城市生态修复,促进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建议》进行研究办理。

  快一年时间过去了,提案的办理情况如何?记者实地走访,来看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号提案”聚焦城市品质提升

  如何让城市更有“颜值”,“两江四岸”变得更美?在今年1月28日的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一号提案”办理现场,聚焦城市生态修复,唱好城市品质提升“大合唱”,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针对城市品质提升存在的五个症结,“一号提案”提出五个建议,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一是强化“两江四岸”生态修复与城市景观提升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展露“两江四岸”水际线、滨水岸线、建筑轮廓线、山脊线、天际线等“五线”;二是强化主城“四山”生态修复与“绿肺”作用发挥深度融合,打造“城市山地生态公园”;三是强化主城“次级河流”生态修复与环境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都市休闲带”;四是强化主城公园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五是强化城市生态修复与城市品质提升保障机制深度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国际化现代城市。

  夜景“灯光秀”成为重庆新名片

  巴滨路沿线是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的重点治理区域之一,是看变化的第一站。

  花溪河入江口湿地公园,紧邻巴滨路,承载着巴南人儿时的记忆。如今,这里已是“大变身”,重现花溪河畔过去盛景。一边是清澈的花溪河,一边是满眼望去的绿植,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一走,心情也会变得格外舒畅。

  “在推进‘两江四岸’风貌治理提升上,我们还依法处置渝中半岛、滨江头排等景观敏感区的体量过大、形象不佳、破坏天际线山脊线的建设项。”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研究形成两江三桥步道系统及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朝天门大桥品质提升方案,正在推进跨江大桥增设垂直升降梯建设。

  排查整治“两江四岸”地区“八乱”行为2811起,推进“两江四岸”夜景灯饰提升工程,夜景“灯光秀”成为新的重庆名片。

  城市边角地正在“变废为宝”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城市边角地也在变废为宝。

  记者从巴滨路向北走,跨过嘉华大桥,来到了江北区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改造前,这里是一处城市边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如今,公园不仅连接了车站和小区,还利用40米的高差,设计了“Z”字型的无障碍步道,美观又舒适。

  “将强化主城公园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绍,目前,“增绿添园”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果,主城区新改扩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项目131个,力争到2022年,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