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重庆在全国高校本科中 率先实现“师徒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31日23时45分讯(记者 秦思思 石涛)现代大学里的“师徒制”你听说过吗?四川美术学院就有这样13个由本科生和教授结为“师徒”的工作室。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孟福伟(左二)与工作室学员。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现代大学下的现代师徒制
今天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十三个工作室迎来了本学期的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教学检查。作为四川美术学院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之一的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和普通的高校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人才培养更倾向于“偏才”教育,师生关系更像过去的“师徒关系”。每个工作室都实施小班教学,学员人数不超过十个人。而作为责任导师在招生上也有极大的选择权,可以跨专业跨年级招生,但同样也可以通过考核淘汰掉不合格的学生。
孟福伟陶艺工作室邀请民间艺人辅导学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翻拍
陶艺特色工作室的学员向记者介绍到,自己本不是陶艺专业的学生,但是在大二的时候对陶瓷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景德镇学习了一学期后进入到了该工作室。和自己同期进来的四个人,如今留下来的也只有自己和另一个同学,她表示工作室的教学和普通本科教学有所区别,不是规定你需要去上什么课,反而是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方式,给有创作需求的学生充裕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
匠人入校园 培养“偏才”
孟福伟陶艺工作室的学员们学习后制作的迷你小柴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让学生从本科开始便和导师学习,不是为了培养选拔“全才”更多的是为了培养拔尖的“偏才”甚至是“怪才”。工作室老师会根据学员自身情况因材施教,重新定制学员的专业课程。意味着原专业的专业课,工作室的学员是可以不去参加的,并且在学满一年后有机会转入工作室导师的专业,相关负责人也介绍到。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康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孟福伟谈到,他们的教学模式是1+N,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导师为主导,会邀请行业里的匠人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比如在2018年工作室邀请了一些紫砂壶手工传承人来上了一个月的紫砂壶课程。“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名做紫砂壶的工匠或者单纯学习一门技艺,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专业领域的一线人员做东西时的状态和习惯。”他说到。
康宁教授(左)成立了木刻特色工作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康宁介绍到,特色工作室最大的特点就是本科生拥有研究生的待遇,在本科里就能和导师进行长时间近距离的沟通,大规模的教学老师上完课就走了,缺乏和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但特色工作室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学到老师的技术技巧,还有老师的思想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