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引领 产业为先
南川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高奏振兴曲
隆冬时节,行走在南川的乡间,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处处升腾的绿色希望和农民露出的张张笑脸,在希望的田野上,交织成一曲曲动人的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特色引领 产业为先
南川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高奏振兴曲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1-10

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3000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

南川区东城街道优质稻米基地

逛西部农交会 品南川原乡味

“千年金山红”古树红茶

以重庆金佛山特有的生态大树茶鲜叶为原料,其色泽乌润,汤色橙红透亮,层次明显,香气隽永,滋味甜醇,久泡汤色依旧,余香悠长。

“金佛玉翠”茶

采用福鼎大白茶等中小种原料精加工而成,外形紧直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绿明亮。

南川方竹笋

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大娄山北端余脉海拔在1000–2200米金佛山区狭窄范围,形呈方形,有棱有角,孕于春而发于秋,具有“肉质丰厚、质地嫩脆、滋味鲜美、细腻化渣”的独特风味,被誉为“竹类之冠”、“笋中之王”。

南川米

产自海拔600—1000米的金佛山倒置山区富硒足硒区,采取绿色生产方式管理,所产稻米颗粒饱满,色泽如玉,蒸煮时清香四溢,饭粒完整,软而不糊,冷后不硬,柔软可口,滋润香醇,品质优良。

隆冬时节,行走在南川的乡间,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处处升腾的绿色希望和农民露出的张张笑脸,在希望的田野上,交织成一曲曲动人的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南川区精准把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千里平畴成沃野,疏经通脉地生金。强劲的发展势头、显著的发展成效,如今的南川,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乡村正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绘就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图景,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断穷根,掘富源

产业扶贫鼓足发展后劲

冬季虽是农闲时节,但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的村民却是少有清闲,成片的蓝莓基地里,他们忙着冬管,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现在出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金花村一组已脱贫村民鲜维全笑着说,他家流转两亩地给企业种蓝莓,一年2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和3万元的务工收入,幸福实实在在。

2016年,南川区引进蓝莓全产业链科技型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万亩优质蓝莓产业项目以南川农业园区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现已建成4000亩标准化优质蓝莓科技种植示范园。

公司通过探索“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并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获得产业分红。目前,种植基地已吸纳农村劳动力3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0余人,年人均增收3万元。目前,公司1万吨智能冻库、自动化分选包装车间等已于去年5月建成投用,深加工(一期)生产线已开始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后,可增加150余个就业岗位。

产业支撑为脱贫攻坚开辟新路,村民致富底气越来越足,金花村只是南川产业扶贫的一个生动缩影。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为提高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南川区围绕全区打造“3+1”特色产业(3个重点产业茶叶、中药材、方竹笋和1个优势产业南川米),因地制宜指导贫困村精准选择优势产业项目,截至2019年,指导40个贫困村确定扶贫主导产业73个,20个贫困村创建成为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545个项目纳入产业扶贫项目库。

同时,南川扎实开展“农技随访”行动,增强扶贫产业技术支撑。出台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增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

活资产,释红利

深化改革加快振兴步伐

一场冬雨后,走进南川区大有镇石良村,缭绕云雾笼罩着群山,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这里树木葱郁、风景秀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中美景仿佛重现。村民蔡云明穿梭在山林间管护,村里的美好蜕变让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我家流转农田31亩、森林28亩给公司,土地流转费一年近3000元,我们父子俩都在基地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公司还给我和老伴每年发放3600元养老金,生活舒心又幸福。”蔡云明乐呵呵地说。

从边远山区的“空壳村”,到见山望水的“人间乐园”,源于石良村“三变”改革的实施。村里通过引入重庆彦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当地171户村民签订1605亩耕地、1707亩林地景观合股经营协议,采取“保底红利+10%股权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养老金+困难帮扶”的利益补贴机制,对年满60周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给予不同标准的养老补贴。

同时,公司还整合村上150亩荒废茶山进行合股经营,公司只享有茶山景观经营权,免费帮村民销售茶叶,茶山投产后,每年可为村民增加30万元收入。还与村民开展合股经营探索,利用闲置农房提升改造,打造特色民宿。

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南川正不断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

目前,南川新增兴隆镇金花村、木凉镇汉场坝村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在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已完成244个村(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3年来,投入2700万元实施34个村(社区)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涉农产业资金4275万元用于股权化改革。

提质效,闯新路

三产融合破解富民密码

开门见山景,临窗听水声,但闻花语香,游人如织来。如今,行走在南川区大观镇,村在绿中,人在花中,目之所及皆是美景,这里不仅有山有水,还有诗和远方。

时下,中江村荷花园内,虽不见“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之美同样引客无数。在水上餐厅务工的村民罗梅乐不可支地说:“我们的田地里不仅能种出果物、庄稼,还能种出风景,种出财富。”

2019年初,中江村里结合“三变”改革,引进重庆巴精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在荷花田内养殖小龙虾、荷花鱼等,修建水上餐厅,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通过项目带动,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共享三产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美丽经济蒸蒸日上的背后,大观镇是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

“我们牵住产业牛鼻子,通过一产打基础、二产来升华、三产再引爆,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让乡村变成了聚宝盆。”大观镇副镇长夏诗谋介绍,在一产上,大观镇发展了中药材、水稻、茶叶、稻虾混养、大果红花油茶5个万亩支柱产业和猕猴桃、蓝莓等10个千亩精品农业;二产不断壮大加工产业,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三产依托大观“原点”,把散落乡村的精致“盆景”串成连片美景,走出了一条田园变乐园的绿色生态之路。

在南川,全面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大观镇并非孤例。南川区坚持“3+1”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截至2019年,新发展中药材3万亩、茶叶1万亩、绿色精品稻米3万亩、蓝莓1000亩。建成投用金山红古树红茶、兴隆白茶和方竹笋速冻生产线等提质精深加工。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村7个、示范点10个,让农旅融合升级。

刘茂娇 蓝倩 图片由南川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品牌故事》》

“小茶叶”撬动“大产业”

古树茶“绿叶”变成致富“金叶”

冬日清晨,走进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薄雾萦绕间的茶园,茶农们正给古茶树除草、松土、施肥忙碌着冬管,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古茶树孕育着绿色希望。

南川古茶树产自金佛山麓,与方竹、银杉、银杏、杜鹃合称金佛山“五绝”。我国茶学界科研人员相继在金佛山发现了2000余株野生古树茶,其中一株树径达73厘米,高7.5米,树龄1000余年,被誉为“茶树鼻祖”。据古树茶资源调查,2013年普查金佛山野生古茶树有17712株,其中5公分以上达到5871株,被誉为茶树资源的宝贵基因库。

近年来,南川区对古树茶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积极挖掘和培育古树茶文化及产业,古树茶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采用仿原生态栽培,根据《南川区“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金佛山古树茶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1万亩,到2025年再发展1万亩,全区形成2万亩的种植规模。

在茶叶加工上,2016年,重庆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德隆镇,当年在茶树村流转土地近1000亩形成核心基地,开展了高端红茶试制。2018年,建成德隆镇第一家规模化观光茶叶加工厂,古树茶“研究—育苗—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基本成型。

茶产业发展了,广大茶农是受益者。“借力古树茶产业的发展,我家现种植古树茶70亩,今年仅鲜叶收入就有30万元。”德隆镇茶树村茶农邹小强高兴地说。

2019年,德隆镇古树茶鲜叶单芽收购达到200元/斤,一芽二叶达到40元/斤,全镇古树茶形成2500万产值。农户在企业、专业合作社获取土地流转及务工收益近200万元,茶树村贫困户受益率占其中80%,茶产业发展托起了农户绿色增收致富梦。

为打造优质茶产品,南川区按照重庆市茶叶产业打造“一绿一红一沱茶”的总体部署,着力打造“南川大树茶”区域公用品牌。“南川大树茶”2012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由企业创制的“千年金山红”、“金佛山古树茶”(绿茶)和“金佛山古红茶”、“古乔红茶”等古树茶品牌效益不断提升,产品畅销全国。2019年,南川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茶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特色引领 产业为先
南川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高奏振兴曲

2020-01-10 09:35:55 来源: 0 条评论

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3000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

南川区东城街道优质稻米基地

逛西部农交会 品南川原乡味

“千年金山红”古树红茶

以重庆金佛山特有的生态大树茶鲜叶为原料,其色泽乌润,汤色橙红透亮,层次明显,香气隽永,滋味甜醇,久泡汤色依旧,余香悠长。

“金佛玉翠”茶

采用福鼎大白茶等中小种原料精加工而成,外形紧直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绿明亮。

南川方竹笋

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大娄山北端余脉海拔在1000–2200米金佛山区狭窄范围,形呈方形,有棱有角,孕于春而发于秋,具有“肉质丰厚、质地嫩脆、滋味鲜美、细腻化渣”的独特风味,被誉为“竹类之冠”、“笋中之王”。

南川米

产自海拔600—1000米的金佛山倒置山区富硒足硒区,采取绿色生产方式管理,所产稻米颗粒饱满,色泽如玉,蒸煮时清香四溢,饭粒完整,软而不糊,冷后不硬,柔软可口,滋润香醇,品质优良。

隆冬时节,行走在南川的乡间,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处处升腾的绿色希望和农民露出的张张笑脸,在希望的田野上,交织成一曲曲动人的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南川区精准把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千里平畴成沃野,疏经通脉地生金。强劲的发展势头、显著的发展成效,如今的南川,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乡村正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绘就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图景,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断穷根,掘富源

产业扶贫鼓足发展后劲

冬季虽是农闲时节,但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的村民却是少有清闲,成片的蓝莓基地里,他们忙着冬管,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现在出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金花村一组已脱贫村民鲜维全笑着说,他家流转两亩地给企业种蓝莓,一年2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和3万元的务工收入,幸福实实在在。

2016年,南川区引进蓝莓全产业链科技型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万亩优质蓝莓产业项目以南川农业园区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现已建成4000亩标准化优质蓝莓科技种植示范园。

公司通过探索“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并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获得产业分红。目前,种植基地已吸纳农村劳动力3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0余人,年人均增收3万元。目前,公司1万吨智能冻库、自动化分选包装车间等已于去年5月建成投用,深加工(一期)生产线已开始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后,可增加150余个就业岗位。

产业支撑为脱贫攻坚开辟新路,村民致富底气越来越足,金花村只是南川产业扶贫的一个生动缩影。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为提高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南川区围绕全区打造“3+1”特色产业(3个重点产业茶叶、中药材、方竹笋和1个优势产业南川米),因地制宜指导贫困村精准选择优势产业项目,截至2019年,指导40个贫困村确定扶贫主导产业73个,20个贫困村创建成为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545个项目纳入产业扶贫项目库。

同时,南川扎实开展“农技随访”行动,增强扶贫产业技术支撑。出台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增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

活资产,释红利

深化改革加快振兴步伐

一场冬雨后,走进南川区大有镇石良村,缭绕云雾笼罩着群山,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这里树木葱郁、风景秀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中美景仿佛重现。村民蔡云明穿梭在山林间管护,村里的美好蜕变让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我家流转农田31亩、森林28亩给公司,土地流转费一年近3000元,我们父子俩都在基地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公司还给我和老伴每年发放3600元养老金,生活舒心又幸福。”蔡云明乐呵呵地说。

从边远山区的“空壳村”,到见山望水的“人间乐园”,源于石良村“三变”改革的实施。村里通过引入重庆彦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当地171户村民签订1605亩耕地、1707亩林地景观合股经营协议,采取“保底红利+10%股权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养老金+困难帮扶”的利益补贴机制,对年满60周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给予不同标准的养老补贴。

同时,公司还整合村上150亩荒废茶山进行合股经营,公司只享有茶山景观经营权,免费帮村民销售茶叶,茶山投产后,每年可为村民增加30万元收入。还与村民开展合股经营探索,利用闲置农房提升改造,打造特色民宿。

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南川正不断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

目前,南川新增兴隆镇金花村、木凉镇汉场坝村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在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已完成244个村(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3年来,投入2700万元实施34个村(社区)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涉农产业资金4275万元用于股权化改革。

提质效,闯新路

三产融合破解富民密码

开门见山景,临窗听水声,但闻花语香,游人如织来。如今,行走在南川区大观镇,村在绿中,人在花中,目之所及皆是美景,这里不仅有山有水,还有诗和远方。

时下,中江村荷花园内,虽不见“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之美同样引客无数。在水上餐厅务工的村民罗梅乐不可支地说:“我们的田地里不仅能种出果物、庄稼,还能种出风景,种出财富。”

2019年初,中江村里结合“三变”改革,引进重庆巴精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在荷花田内养殖小龙虾、荷花鱼等,修建水上餐厅,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通过项目带动,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共享三产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美丽经济蒸蒸日上的背后,大观镇是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

“我们牵住产业牛鼻子,通过一产打基础、二产来升华、三产再引爆,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让乡村变成了聚宝盆。”大观镇副镇长夏诗谋介绍,在一产上,大观镇发展了中药材、水稻、茶叶、稻虾混养、大果红花油茶5个万亩支柱产业和猕猴桃、蓝莓等10个千亩精品农业;二产不断壮大加工产业,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三产依托大观“原点”,把散落乡村的精致“盆景”串成连片美景,走出了一条田园变乐园的绿色生态之路。

在南川,全面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大观镇并非孤例。南川区坚持“3+1”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截至2019年,新发展中药材3万亩、茶叶1万亩、绿色精品稻米3万亩、蓝莓1000亩。建成投用金山红古树红茶、兴隆白茶和方竹笋速冻生产线等提质精深加工。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村7个、示范点10个,让农旅融合升级。

刘茂娇 蓝倩 图片由南川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品牌故事》》

“小茶叶”撬动“大产业”

古树茶“绿叶”变成致富“金叶”

冬日清晨,走进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薄雾萦绕间的茶园,茶农们正给古茶树除草、松土、施肥忙碌着冬管,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古茶树孕育着绿色希望。

南川古茶树产自金佛山麓,与方竹、银杉、银杏、杜鹃合称金佛山“五绝”。我国茶学界科研人员相继在金佛山发现了2000余株野生古树茶,其中一株树径达73厘米,高7.5米,树龄1000余年,被誉为“茶树鼻祖”。据古树茶资源调查,2013年普查金佛山野生古茶树有17712株,其中5公分以上达到5871株,被誉为茶树资源的宝贵基因库。

近年来,南川区对古树茶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积极挖掘和培育古树茶文化及产业,古树茶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采用仿原生态栽培,根据《南川区“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金佛山古树茶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1万亩,到2025年再发展1万亩,全区形成2万亩的种植规模。

在茶叶加工上,2016年,重庆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德隆镇,当年在茶树村流转土地近1000亩形成核心基地,开展了高端红茶试制。2018年,建成德隆镇第一家规模化观光茶叶加工厂,古树茶“研究—育苗—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基本成型。

茶产业发展了,广大茶农是受益者。“借力古树茶产业的发展,我家现种植古树茶70亩,今年仅鲜叶收入就有30万元。”德隆镇茶树村茶农邹小强高兴地说。

2019年,德隆镇古树茶鲜叶单芽收购达到200元/斤,一芽二叶达到40元/斤,全镇古树茶形成2500万产值。农户在企业、专业合作社获取土地流转及务工收益近200万元,茶树村贫困户受益率占其中80%,茶产业发展托起了农户绿色增收致富梦。

为打造优质茶产品,南川区按照重庆市茶叶产业打造“一绿一红一沱茶”的总体部署,着力打造“南川大树茶”区域公用品牌。“南川大树茶”2012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同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由企业创制的“千年金山红”、“金佛山古树茶”(绿茶)和“金佛山古红茶”、“古乔红茶”等古树茶品牌效益不断提升,产品畅销全国。2019年,南川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茶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