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荣昌 乡村振兴开启“三农”新风景
近年来,荣昌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新景正徐徐铺展。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荣昌 乡村振兴开启“三农”新风景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1-10

荣昌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图为清流镇优质粮油基地

秦橙智慧农庄

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荣昌白鹅

特色农产品展示》》


爱迪猪·巴蜀香肠

精选世界八大优良猪种之一的荣昌猪猪肉,肉色水晶般晶莹,整块肉肥瘦均匀,肥瘦搭配,营养均衡。除香肠外,艾迪猪应市场需求,还推出了香薰腊肉、芝麻酱肉、原味腊排等产品。

企业名称:重庆艾迪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527327373

清水笋衣

笋衣即竹笋尖端脆嫩的薄衣,其颜色淡黄,有清晰的平行纤维纹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钙、胡萝卜素、脂肪酸等,其口感鲜嫩、细腻爽甜,1吨鲜笋中只有10公斤左右,取出后直接使用液氮进行速冻,无任何添加,纯天然产品;适用于煲汤、凉拌,如笋衣鸡汤、凉拌笋衣等。

企业名称:重庆市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996185388

潘幺妹酸辣粉

潘幺妹酸辣粉采用的原料是无公害基地的红薯淀粉,采用经典传统的漏粉工艺。把红薯淀粉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做出来的粉条Q劲十足、爽滑有劲、糯软芳香,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到美食之外的一种乐趣。

企业名称:重庆市黄海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350333368

海棠香橙

荣昌晚熟柑橘公共品牌“海棠香橙”之塔罗科血橙,果实成熟时果面有紫红色斑块,皮薄、光滑,极为美观。果肉亦带紫红色斑块,汁多味浓,细嫩化渣,可溶性固形物12.8%,有玫瑰香味,口感极好。果实成熟期正逢春节前后,鲜果上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兆宏农业种植的血橙荣获“第二届三峡杯优质晚熟柑橘评选”血橙金奖,2019年首创重庆血橙出口印度尼西亚。秦橙智慧农庄种植的血橙获得香港绿色产品安全认证(国际标准)、2019年绿色亚太环境保护成就“绿色农产品奖”,3次荣获全市优质晚熟柑橘评选银奖。

企业名称:重庆兆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512395552

企业名称:重庆秦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37952938

1月3日,荣昌区古昌镇大青杠村村民李大河家热闹不已,村民从四处赶来围观他家连杀3头年猪的场面。

李大河是重庆古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代养户,最近一段时间,他家喂养的另外5头肥猪上交给了公司,经屠宰后贴上“古昌土猪肉”的标签,全程冷链车运往了主城各大专卖店。

“象‘古昌土猪肉’这样,隆冬时节的荣昌乡间田野,到处可见一批批农产品被运往车间进行深加工。”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近年来,荣昌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新景正徐徐铺展。

做强优势产业 高水平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

2019年,荣昌区农业农村工作喜事连连:成功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公示名单,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荣昌农牧业为何能捧回诸多荣誉?为何能成为全国三产深度融合的样板?为何能形成“全国畜牧看荣昌”共识?

对此,荣昌区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牧业发展,用集约经营的办法提升农牧业效益,用国家高新区辐射解决“三农”问题。

“我们的法宝是:做强了产业优势。”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之一的优良地方猪种“荣昌猪”品牌,荣昌推动畜牧科研、育种、养殖、加工、市场、兽药、饲料等全产业链发展。拥有美国嘉吉等饲料企业42家,澳龙生物等GMP兽药企业13家,广东温氏等农牧高新企业30余家,建成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集散市场,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做强科研优势方面,荣昌依托市畜科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荣昌聚集畜牧人才近万人,建有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研发平台40余个,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授权专利229项,建成全国唯一无菌猪实验基地。

在做强平台优势方面,荣昌打造了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升级版”,推动荣昌高新区规划面积拓展50平方公里,联合四川泸州、内江和重庆永川高新区打造“泸内荣永”国家高新区联盟。与此同时,该区加快建设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建成应用管理平台并在智博会上充分展示,成功研发生猪资源监管系统在全区推广并逐步推向全市,荣昌在全国首创推行生猪活体线上交易,国家生猪市场交易额达到830亿元,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聚力三产融合 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沐浴着冬日阳光,走进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连绵成一片“绿海”,村民们三五成群给花椒树修枝、施肥……眼前一派热火朝天的冬管场景。

“有了花椒这棵‘摇钱树’,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劲足着呢!”刘骥村4社已脱贫村民户罗兴光笑逐言开地说,去年他种植的90多亩花椒喜获大丰收,收入20多万元,依托花椒种植步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如今,作为刘骥村的重点发展产业,刘骥村种植花椒4000多亩,其中2300亩花椒2019年挂果,鲜花椒产量500多吨,产值500余万元。该村采取“集体经济带领、引进业主示范、农户共同参与”的模式,带动附近村民务工600余人,务工人员人均增收4000余元。

“铜鼓镇属于多丘地带,土地撂荒多,镇上通过‘宜机化’整治,清除杂草杂树,翻整土地,在2015年引导村民发展花椒种植。”铜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进花椒产业与荒山绿化相结合发展,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在丰产期年产值可达4800万元,成功提高了国土绿化和森林覆盖率,也打开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致富通道。

“花椒种得好,销路更不愁!”该负责人说,目前,全镇花椒已实现种植、销售服务、物流运输、加工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2019年,荣昌区组建了由园区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和花椒业主组成的荣昌区食品行业商会花椒分会,搭建平台实现了花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和产销无缝对接。

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荣昌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使传统农业走出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天地。

“我们聚焦产业振兴,着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据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荣昌区围绕农业“接二连三”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了以生猪为主导,竹、麻、茶为优势,生姜、晚熟柑橘、蔬菜、花椒等为重点的“1+3+N”产业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荣昌血橙率先在全市出口,远销到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地,正着力打造重庆市晚熟柑橘出口创汇基地。

此外,在延伸产业链上,荣昌围绕“一头猪”,建立起集科研、育种、养殖、加工、饲料、兽药、市场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一片陶”,立足“陶文化”、拓展“瓷文章”,建成重庆市陶瓷产业园、“一带一路”陶瓷博物馆;围绕“一匹布”,加快建设夏布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及夏布公共展示平台;围绕“一把扇”,推动规模生产和手工工艺传承、有效保护与深度开发、线下销售与线上营销。

开启创新联动 高标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走进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一个个整洁的农家小院点缀于青山绿水中,蜿蜒的乡间道路绿树掩映、鲜花簇拥,眼前仿佛打开了一幅田园山水画。

坐落在安陶小镇古驿道“黄金地段”的“安北陶艺村”,游人如织。时至今日,“安北陶艺村”这座利用村集体酒厂闲置厂房打造的陶创意场所,已成为赴安陶小镇的游客们必去“打卡”的景点。

通安村搭乘陶文化和陶旅游融合发展的“快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之地,向乡村旅游要效益,铺展开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如今,“安北陶艺村”“小酒馆”等集体经济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年收益10万元以上。此外,通安村还联手洗布潭村推动红茶厂项目运营,与红庙社区、斑竹村、沙河村利用安北小学联合打造“双创集市”,与荣昌陶实践基地深化农耕体验课程合作,预计实现年增收5万元以上。

用美丽风景激活美丽经济。荣昌立足自然禀赋的生态优势,迈进美丽乡村建设纵深发展的队列中,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大大改善,打开“两山”通道,让好山好水“淌金流银”。荣昌用“三变”理念,走“三变+”的路子,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近年来,荣昌区聚焦破解村级党组织“手长衣袖短”“无钱办事”困境,以问题为导向,从阻碍发展的要素、机制等着手,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以来,荣昌区整合中央、市级、区级财政资金,筹集9000余万元,扶持114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已实现收入2000余万元,累计化解空壳村99个,激发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赵童 王琳琳 张义君 图片由荣昌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荣昌着力打造“香海棠”农产品公共品牌

2017年9月9日,荣昌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正式推出“香海棠”荣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这就意味着以荣昌猪肉、荣昌麻竹笋、荣昌卤鹅等为核心的全品类、全产业、全品种的优质农产品,都可用上一个区域公共品牌——“香海棠”。

古为“海棠香国”的荣昌区,不仅有陶器、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有1800年历史的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之一的优良地方猪种;由广东潮汕地区传入的“荣昌卤鹅”已有百年历史;荣昌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市场份额占到了全国40%……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荣昌建设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着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荣昌猪、荣昌白鹅、荣昌蜂蜜、茶叶、黑花生、粉条、竹笋、血橙等系列特色农产品。荣昌打造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香海棠”,就是将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集纳在统一的品牌下,让消费者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截至目前,荣昌已授权重庆兆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琪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使用“香海棠”品牌。同时,荣昌区还联合多家超市门店、社区服务点、企事业单位搭建“香海棠”展示展销点,提高农产品销售溢价率。

如今,越来越多的荣昌农产品逐渐被更多市民所熟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香海棠”正在成为重庆农产品的一块响亮品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荣昌 乡村振兴开启“三农”新风景

2020-01-10 09:45:46 来源: 0 条评论

荣昌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图为清流镇优质粮油基地

秦橙智慧农庄

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荣昌白鹅

特色农产品展示》》


爱迪猪·巴蜀香肠

精选世界八大优良猪种之一的荣昌猪猪肉,肉色水晶般晶莹,整块肉肥瘦均匀,肥瘦搭配,营养均衡。除香肠外,艾迪猪应市场需求,还推出了香薰腊肉、芝麻酱肉、原味腊排等产品。

企业名称:重庆艾迪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527327373

清水笋衣

笋衣即竹笋尖端脆嫩的薄衣,其颜色淡黄,有清晰的平行纤维纹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钙、胡萝卜素、脂肪酸等,其口感鲜嫩、细腻爽甜,1吨鲜笋中只有10公斤左右,取出后直接使用液氮进行速冻,无任何添加,纯天然产品;适用于煲汤、凉拌,如笋衣鸡汤、凉拌笋衣等。

企业名称:重庆市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996185388

潘幺妹酸辣粉

潘幺妹酸辣粉采用的原料是无公害基地的红薯淀粉,采用经典传统的漏粉工艺。把红薯淀粉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做出来的粉条Q劲十足、爽滑有劲、糯软芳香,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到美食之外的一种乐趣。

企业名称:重庆市黄海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350333368

海棠香橙

荣昌晚熟柑橘公共品牌“海棠香橙”之塔罗科血橙,果实成熟时果面有紫红色斑块,皮薄、光滑,极为美观。果肉亦带紫红色斑块,汁多味浓,细嫩化渣,可溶性固形物12.8%,有玫瑰香味,口感极好。果实成熟期正逢春节前后,鲜果上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兆宏农业种植的血橙荣获“第二届三峡杯优质晚熟柑橘评选”血橙金奖,2019年首创重庆血橙出口印度尼西亚。秦橙智慧农庄种植的血橙获得香港绿色产品安全认证(国际标准)、2019年绿色亚太环境保护成就“绿色农产品奖”,3次荣获全市优质晚熟柑橘评选银奖。

企业名称:重庆兆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512395552

企业名称:重庆秦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37952938

1月3日,荣昌区古昌镇大青杠村村民李大河家热闹不已,村民从四处赶来围观他家连杀3头年猪的场面。

李大河是重庆古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代养户,最近一段时间,他家喂养的另外5头肥猪上交给了公司,经屠宰后贴上“古昌土猪肉”的标签,全程冷链车运往了主城各大专卖店。

“象‘古昌土猪肉’这样,隆冬时节的荣昌乡间田野,到处可见一批批农产品被运往车间进行深加工。”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近年来,荣昌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新景正徐徐铺展。

做强优势产业 高水平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

2019年,荣昌区农业农村工作喜事连连:成功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公示名单,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荣昌农牧业为何能捧回诸多荣誉?为何能成为全国三产深度融合的样板?为何能形成“全国畜牧看荣昌”共识?

对此,荣昌区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牧业发展,用集约经营的办法提升农牧业效益,用国家高新区辐射解决“三农”问题。

“我们的法宝是:做强了产业优势。”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之一的优良地方猪种“荣昌猪”品牌,荣昌推动畜牧科研、育种、养殖、加工、市场、兽药、饲料等全产业链发展。拥有美国嘉吉等饲料企业42家,澳龙生物等GMP兽药企业13家,广东温氏等农牧高新企业30余家,建成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集散市场,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做强科研优势方面,荣昌依托市畜科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荣昌聚集畜牧人才近万人,建有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研发平台40余个,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授权专利229项,建成全国唯一无菌猪实验基地。

在做强平台优势方面,荣昌打造了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升级版”,推动荣昌高新区规划面积拓展50平方公里,联合四川泸州、内江和重庆永川高新区打造“泸内荣永”国家高新区联盟。与此同时,该区加快建设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建成应用管理平台并在智博会上充分展示,成功研发生猪资源监管系统在全区推广并逐步推向全市,荣昌在全国首创推行生猪活体线上交易,国家生猪市场交易额达到830亿元,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聚力三产融合 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沐浴着冬日阳光,走进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连绵成一片“绿海”,村民们三五成群给花椒树修枝、施肥……眼前一派热火朝天的冬管场景。

“有了花椒这棵‘摇钱树’,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劲足着呢!”刘骥村4社已脱贫村民户罗兴光笑逐言开地说,去年他种植的90多亩花椒喜获大丰收,收入20多万元,依托花椒种植步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如今,作为刘骥村的重点发展产业,刘骥村种植花椒4000多亩,其中2300亩花椒2019年挂果,鲜花椒产量500多吨,产值500余万元。该村采取“集体经济带领、引进业主示范、农户共同参与”的模式,带动附近村民务工600余人,务工人员人均增收4000余元。

“铜鼓镇属于多丘地带,土地撂荒多,镇上通过‘宜机化’整治,清除杂草杂树,翻整土地,在2015年引导村民发展花椒种植。”铜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进花椒产业与荒山绿化相结合发展,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在丰产期年产值可达4800万元,成功提高了国土绿化和森林覆盖率,也打开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致富通道。

“花椒种得好,销路更不愁!”该负责人说,目前,全镇花椒已实现种植、销售服务、物流运输、加工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2019年,荣昌区组建了由园区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和花椒业主组成的荣昌区食品行业商会花椒分会,搭建平台实现了花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和产销无缝对接。

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荣昌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使传统农业走出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天地。

“我们聚焦产业振兴,着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据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荣昌区围绕农业“接二连三”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了以生猪为主导,竹、麻、茶为优势,生姜、晚熟柑橘、蔬菜、花椒等为重点的“1+3+N”产业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荣昌血橙率先在全市出口,远销到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地,正着力打造重庆市晚熟柑橘出口创汇基地。

此外,在延伸产业链上,荣昌围绕“一头猪”,建立起集科研、育种、养殖、加工、饲料、兽药、市场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一片陶”,立足“陶文化”、拓展“瓷文章”,建成重庆市陶瓷产业园、“一带一路”陶瓷博物馆;围绕“一匹布”,加快建设夏布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及夏布公共展示平台;围绕“一把扇”,推动规模生产和手工工艺传承、有效保护与深度开发、线下销售与线上营销。

开启创新联动 高标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走进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一个个整洁的农家小院点缀于青山绿水中,蜿蜒的乡间道路绿树掩映、鲜花簇拥,眼前仿佛打开了一幅田园山水画。

坐落在安陶小镇古驿道“黄金地段”的“安北陶艺村”,游人如织。时至今日,“安北陶艺村”这座利用村集体酒厂闲置厂房打造的陶创意场所,已成为赴安陶小镇的游客们必去“打卡”的景点。

通安村搭乘陶文化和陶旅游融合发展的“快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之地,向乡村旅游要效益,铺展开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如今,“安北陶艺村”“小酒馆”等集体经济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年收益10万元以上。此外,通安村还联手洗布潭村推动红茶厂项目运营,与红庙社区、斑竹村、沙河村利用安北小学联合打造“双创集市”,与荣昌陶实践基地深化农耕体验课程合作,预计实现年增收5万元以上。

用美丽风景激活美丽经济。荣昌立足自然禀赋的生态优势,迈进美丽乡村建设纵深发展的队列中,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大大改善,打开“两山”通道,让好山好水“淌金流银”。荣昌用“三变”理念,走“三变+”的路子,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近年来,荣昌区聚焦破解村级党组织“手长衣袖短”“无钱办事”困境,以问题为导向,从阻碍发展的要素、机制等着手,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以来,荣昌区整合中央、市级、区级财政资金,筹集9000余万元,扶持114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已实现收入2000余万元,累计化解空壳村99个,激发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赵童 王琳琳 张义君 图片由荣昌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荣昌着力打造“香海棠”农产品公共品牌

2017年9月9日,荣昌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正式推出“香海棠”荣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这就意味着以荣昌猪肉、荣昌麻竹笋、荣昌卤鹅等为核心的全品类、全产业、全品种的优质农产品,都可用上一个区域公共品牌——“香海棠”。

古为“海棠香国”的荣昌区,不仅有陶器、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有1800年历史的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之一的优良地方猪种;由广东潮汕地区传入的“荣昌卤鹅”已有百年历史;荣昌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市场份额占到了全国40%……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荣昌建设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着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荣昌猪、荣昌白鹅、荣昌蜂蜜、茶叶、黑花生、粉条、竹笋、血橙等系列特色农产品。荣昌打造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香海棠”,就是将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集纳在统一的品牌下,让消费者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截至目前,荣昌已授权重庆兆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琪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使用“香海棠”品牌。同时,荣昌区还联合多家超市门店、社区服务点、企事业单位搭建“香海棠”展示展销点,提高农产品销售溢价率。

如今,越来越多的荣昌农产品逐渐被更多市民所熟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香海棠”正在成为重庆农产品的一块响亮品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