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土家“强富美”新乐章
石柱 乡村振兴踏出“三新”路
农业强则百业兴,农民富则民心安。近年来,石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按“1+5+N”工作体系,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五个振兴”为引领,积极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于去年4月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近98%、贫困发生率低于1%的良好成效,一举摘掉贫困帽子,农民生活更殷实,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奏响土家“强富美”新乐章
石柱 乡村振兴踏出“三新”路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1-10

小辣椒做成石柱大产业 摄/谭华祥

辣椒产业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摄/谭华祥

美丽乡村 摄/谭华祥

石家乡“梦里荷乡”助力脱贫攻坚 摄/谭华祥

康养之地——石柱黄水大风堡 摄/吴新民

石柱县建成全球最大莼菜蔬菜基地 摄/谭华祥

农业强则百业兴,农民富则民心安。近年来,石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按“1+5+N”工作体系,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五个振兴”为引领,积极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于去年4月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近98%、贫困发生率低于1%的良好成效,一举摘掉贫困帽子,农民生活更殷实,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如今行走在石柱的各乡村,穿行药田果园,走在乡间小道,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力脉搏。

环境整治再造宜居新空间

“和原来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石柱县中益乡盐井村龙潭组居民罗宣安谈起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感叹道。

作为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这里并没有因大山大水的阻隔停留在过去,而是借着脱贫攻坚深度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契机实现了蜕变。

据中益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四个深度”的要求,中益乡及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该乡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覆盖全乡7个村,涉及1850户6105人,重点实施以改风貌、改厨房、改地坪、改厕所、改习惯为主的“五改”项目,同步引导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通过两年时间整治,如今走进这里随处可见广袤乡村乡韵悠悠,如诗如画,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平坦的道路。既增“颜值”又添“气质”,中益乡的变化正是石柱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据石柱县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起,石柱开启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不仅给城市“洗脸”,也给农村“美颜”,形成城乡联动、城乡一体。通过近年的努力,该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走上了干净平整的道路,有了便利快捷的水利设施,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山乡蝶变,漫步在田野乡村,昔日垃圾堆积、人畜混居、村道坑洼积水的“脏乱差”现象已难觅踪迹,更多的是涌现出了桥头、王场、石家、河嘴、金铃等一批田园风光型、旅游休闲型、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示范典型。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新发展

青山怀抱、潺潺溪水缓缓流过,在石柱县河嘴乡旗峰村,层峦叠翠中的村庄仿若一幅水墨画。但在早年间,这里却是真正的穷乡僻壤:贫瘠的石子地里只能种些土豆、玉米和红薯,村民的收入微薄,日子过得清苦,只能外出务工讨生活。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近年来该村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围绕“一年起好步、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盘点家底、理清思路、招引业主、整合力量,动员群众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出了活力。如今只要是收获季节,映入眼帘的是满坡满地红灿灿的辣椒。

“生产不愁、卖椒不愁,怎么能不致富嘛。”村民张排从以前的几亩辣椒发展到了现在的上百亩,收成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张排种植141亩,年收获辣椒200吨左右,按照市场价格2.3元一斤计算,平均每年可收入近60万元。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以此实现生产转起来、集体经济活起来的目的,在石柱不仅仅限于红火的辣椒。据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紧紧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石柱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减传统玉米、薯类等低效作物,正积极构建“3+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全力做靓中国黄连之乡,做强中国辣椒之乡,打造全国最大莼菜基地县。

在今天的石柱县,从生机盎然的黄连地,到红红火火的辣椒地,再到连片铺展的莼菜田……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多元融合拓展富裕新路径

去年7月,在石柱县冷水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梭其间,体验万亩绿波荡漾的莼田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望无际的莼菜田,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陪衬下,美得让人心醉;莼农们熟练翻动漂浮的水生植物,寻找莼菜嫩叶,让乡愁写进眼里。

田园变景点、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打好“莼菜旅游牌”,在这里每年至少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黄水万胜坝村、冷水八龙村被评为国家休闲乡村旅游示范村,三河等3个乡镇、中益坪坝村等7个村、北岭山采摘园等11个点被认定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如今在石柱,一个个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点串联成带,正吸引大量游客,推动经济发展,更让乡村旅游惠民效果日益显现。

据石柱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依托黄连、莼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石柱正大力开发绿色生态特色旅游商品,推出体验型、参与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每年可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接待收入过亿元。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不仅让农民分享种养业(第一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将分享加工(第二产业)、流通、休闲旅游(第三产业)带来的效益,扩宽致富增收渠道。”据石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围绕多元融合发展,该县农业还致力于提升农产品初深加工能力,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行动,着力发展智能化农业。以此,推进“农业+旅游+商贸+工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跨界重构、拓展延伸。刘玉珮 龙博

链接》》

振兴看数据

●2019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41.6亿元 同比增长9.5%

农业增加值26.6亿元 增长3.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9元 同比增长10%

2019年

●改造农村危房189户、卫生厕所1247户

●整修提升农村旧房6000户,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7座

●新建污水管网251公里

●回收农膜207.35吨

●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89%以上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84%

●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100%,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围绕“3+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发展

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31.25万亩

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10万亩

以莼菜为主的高山蔬菜20万亩(包括复种面积)

发展生态养殖中蜂11.5万群、畜禽养殖245万只(头)

干鲜果在地面积17.4万亩

农产品加工企业

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138家、规上企业17家

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

预计2019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将达到18亿元

全年已获“三品一标”等认证农产品34个,认证产量1万余吨

农村饮水

●2019年,累计完成148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受益人口9.07万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奏响土家“强富美”新乐章
石柱 乡村振兴踏出“三新”路

2020-01-10 09:51:58 来源: 0 条评论

小辣椒做成石柱大产业 摄/谭华祥

辣椒产业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摄/谭华祥

美丽乡村 摄/谭华祥

石家乡“梦里荷乡”助力脱贫攻坚 摄/谭华祥

康养之地——石柱黄水大风堡 摄/吴新民

石柱县建成全球最大莼菜蔬菜基地 摄/谭华祥

农业强则百业兴,农民富则民心安。近年来,石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按“1+5+N”工作体系,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五个振兴”为引领,积极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于去年4月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近98%、贫困发生率低于1%的良好成效,一举摘掉贫困帽子,农民生活更殷实,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如今行走在石柱的各乡村,穿行药田果园,走在乡间小道,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力脉搏。

环境整治再造宜居新空间

“和原来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石柱县中益乡盐井村龙潭组居民罗宣安谈起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感叹道。

作为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这里并没有因大山大水的阻隔停留在过去,而是借着脱贫攻坚深度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契机实现了蜕变。

据中益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四个深度”的要求,中益乡及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该乡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覆盖全乡7个村,涉及1850户6105人,重点实施以改风貌、改厨房、改地坪、改厕所、改习惯为主的“五改”项目,同步引导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通过两年时间整治,如今走进这里随处可见广袤乡村乡韵悠悠,如诗如画,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平坦的道路。既增“颜值”又添“气质”,中益乡的变化正是石柱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据石柱县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起,石柱开启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不仅给城市“洗脸”,也给农村“美颜”,形成城乡联动、城乡一体。通过近年的努力,该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走上了干净平整的道路,有了便利快捷的水利设施,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山乡蝶变,漫步在田野乡村,昔日垃圾堆积、人畜混居、村道坑洼积水的“脏乱差”现象已难觅踪迹,更多的是涌现出了桥头、王场、石家、河嘴、金铃等一批田园风光型、旅游休闲型、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示范典型。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新发展

青山怀抱、潺潺溪水缓缓流过,在石柱县河嘴乡旗峰村,层峦叠翠中的村庄仿若一幅水墨画。但在早年间,这里却是真正的穷乡僻壤:贫瘠的石子地里只能种些土豆、玉米和红薯,村民的收入微薄,日子过得清苦,只能外出务工讨生活。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近年来该村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围绕“一年起好步、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盘点家底、理清思路、招引业主、整合力量,动员群众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出了活力。如今只要是收获季节,映入眼帘的是满坡满地红灿灿的辣椒。

“生产不愁、卖椒不愁,怎么能不致富嘛。”村民张排从以前的几亩辣椒发展到了现在的上百亩,收成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张排种植141亩,年收获辣椒200吨左右,按照市场价格2.3元一斤计算,平均每年可收入近60万元。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以此实现生产转起来、集体经济活起来的目的,在石柱不仅仅限于红火的辣椒。据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紧紧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石柱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减传统玉米、薯类等低效作物,正积极构建“3+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全力做靓中国黄连之乡,做强中国辣椒之乡,打造全国最大莼菜基地县。

在今天的石柱县,从生机盎然的黄连地,到红红火火的辣椒地,再到连片铺展的莼菜田……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多元融合拓展富裕新路径

去年7月,在石柱县冷水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梭其间,体验万亩绿波荡漾的莼田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望无际的莼菜田,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陪衬下,美得让人心醉;莼农们熟练翻动漂浮的水生植物,寻找莼菜嫩叶,让乡愁写进眼里。

田园变景点、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打好“莼菜旅游牌”,在这里每年至少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黄水万胜坝村、冷水八龙村被评为国家休闲乡村旅游示范村,三河等3个乡镇、中益坪坝村等7个村、北岭山采摘园等11个点被认定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如今在石柱,一个个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点串联成带,正吸引大量游客,推动经济发展,更让乡村旅游惠民效果日益显现。

据石柱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依托黄连、莼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石柱正大力开发绿色生态特色旅游商品,推出体验型、参与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每年可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接待收入过亿元。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不仅让农民分享种养业(第一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将分享加工(第二产业)、流通、休闲旅游(第三产业)带来的效益,扩宽致富增收渠道。”据石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围绕多元融合发展,该县农业还致力于提升农产品初深加工能力,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行动,着力发展智能化农业。以此,推进“农业+旅游+商贸+工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跨界重构、拓展延伸。刘玉珮 龙博

链接》》

振兴看数据

●2019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41.6亿元 同比增长9.5%

农业增加值26.6亿元 增长3.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9元 同比增长10%

2019年

●改造农村危房189户、卫生厕所1247户

●整修提升农村旧房6000户,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7座

●新建污水管网251公里

●回收农膜207.35吨

●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89%以上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2.84%

●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100%,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围绕“3+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发展

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31.25万亩

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10万亩

以莼菜为主的高山蔬菜20万亩(包括复种面积)

发展生态养殖中蜂11.5万群、畜禽养殖245万只(头)

干鲜果在地面积17.4万亩

农产品加工企业

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138家、规上企业17家

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

预计2019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将达到18亿元

全年已获“三品一标”等认证农产品34个,认证产量1万余吨

农村饮水

●2019年,累计完成148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受益人口9.07万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