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协委员罗韶颖:创新社区文化体育运动 促进全民健身
在今年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委员、迪马股份董事长罗韶颖带来了一份关于创新社区文化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的提案,并提出了建议。

重庆市政协委员罗韶颖:创新社区文化体育运动 促进全民健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1-10

重庆市政协委员罗韶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毅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22时5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周晓雪)随着人民群众健身的需求日益提高,全民健身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在全民健身上多投入,就能够实现以后养老医疗少投入。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运动健身中如果多投入1元钱,便可能在医疗中减少7-8元的投入。”在今年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委员、迪马股份董事长罗韶颖带来了一份关于创新社区文化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的提案,并提出了建议。

现象:公共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缺失

日前,重庆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重庆市2018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8年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检出率35.2%,这意味着每10个重庆成年人中就有3人超重,比2017年的超重率有所上升,其中40-59岁人群中比例最高,在40%以上。2018年,重庆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31.9%,糖尿病患病率12.7%,比2017年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在青少年6-18岁男女学生视力正常的仅占45.08%。

“超重肥胖问题突出、慢性疾病患病率多、青少年视力正常水平低等都是目前重庆市全民健康亟需改变的现状。但是,公共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的缺失,一直制约着全民健身的开展,也不利于城市品质与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罗韶颖说道。

罗韶颖观察到,人均体育场地和锻炼人数的矛盾在重庆尤为突出。来自重庆市体育局的数据也可印证:重庆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3.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9%),但是人均场地面积则为1.37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人均场地面积(1.46平方米)。

观察:多难题阻碍打通健身“最后一公里”

前几天,罗韶颖专程走访了一个社区健身点,她根据建设地图上标明的地点寻找,然而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我问了几位买菜的大妈,还问了社区工作人员,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个室内健身点。后来还是在小广场超市入口,我看见了健身点牌子。”

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重庆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第三方统计重庆目前有超过15000个小区,而社区公园仅有370个,除了数量远远不足以外,分布也十分不均。

罗韶颖发现,社区周边文化体育场地少,公园多为观赏型,缺乏健身设施与器材,更不用说急救设施的设置;多数公园为观赏型公园,缺乏健身区域和健身设施,未有效区分适老、适幼区域,未设置直饮水、急救设施等;在社区体育文化场地后续的日常维护中,缺乏基层社区治理的拓展与延伸……这些问题都是打通健身“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建议:建设硬件设施创新软件服务

如何创新社区文化体育,促进全民健身?罗韶颖建议,首先可以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社区体育文化场地建设总体规划,达到社区体育文化场地的全覆盖。并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吸收和放大社会力量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设备制造、场地运营、运动打造等。

在硬件设施上,可以深入调研周边社区群众需求,改造目前不符合群众需求的传统公园绿地,打造适老适幼区域,创新社区文化体育健身设施,引入AED等急救设施和直饮水等便民设施,因地制宜打造便民实用的全民健身场地。

在软件服务上,可以在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行业从业者中,发展社工、志愿者,对全民健身进行专业指导,合理健身,将周边社区的历史、民俗等文化要素融入全民健身中,街道指导社区开展丰富多元的全民健身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创新性地将社区治理融入全民健身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市政协委员罗韶颖:创新社区文化体育运动 促进全民健身

2020-01-10 22:17:44 来源:

重庆市政协委员罗韶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毅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22时5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周晓雪)随着人民群众健身的需求日益提高,全民健身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在全民健身上多投入,就能够实现以后养老医疗少投入。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运动健身中如果多投入1元钱,便可能在医疗中减少7-8元的投入。”在今年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委员、迪马股份董事长罗韶颖带来了一份关于创新社区文化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的提案,并提出了建议。

现象:公共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缺失

日前,重庆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重庆市2018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8年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检出率35.2%,这意味着每10个重庆成年人中就有3人超重,比2017年的超重率有所上升,其中40-59岁人群中比例最高,在40%以上。2018年,重庆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31.9%,糖尿病患病率12.7%,比2017年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在青少年6-18岁男女学生视力正常的仅占45.08%。

“超重肥胖问题突出、慢性疾病患病率多、青少年视力正常水平低等都是目前重庆市全民健康亟需改变的现状。但是,公共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的缺失,一直制约着全民健身的开展,也不利于城市品质与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罗韶颖说道。

罗韶颖观察到,人均体育场地和锻炼人数的矛盾在重庆尤为突出。来自重庆市体育局的数据也可印证:重庆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3.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9%),但是人均场地面积则为1.37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人均场地面积(1.46平方米)。

观察:多难题阻碍打通健身“最后一公里”

前几天,罗韶颖专程走访了一个社区健身点,她根据建设地图上标明的地点寻找,然而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我问了几位买菜的大妈,还问了社区工作人员,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个室内健身点。后来还是在小广场超市入口,我看见了健身点牌子。”

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重庆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第三方统计重庆目前有超过15000个小区,而社区公园仅有370个,除了数量远远不足以外,分布也十分不均。

罗韶颖发现,社区周边文化体育场地少,公园多为观赏型,缺乏健身设施与器材,更不用说急救设施的设置;多数公园为观赏型公园,缺乏健身区域和健身设施,未有效区分适老、适幼区域,未设置直饮水、急救设施等;在社区体育文化场地后续的日常维护中,缺乏基层社区治理的拓展与延伸……这些问题都是打通健身“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建议:建设硬件设施创新软件服务

如何创新社区文化体育,促进全民健身?罗韶颖建议,首先可以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社区体育文化场地建设总体规划,达到社区体育文化场地的全覆盖。并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吸收和放大社会力量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设备制造、场地运营、运动打造等。

在硬件设施上,可以深入调研周边社区群众需求,改造目前不符合群众需求的传统公园绿地,打造适老适幼区域,创新社区文化体育健身设施,引入AED等急救设施和直饮水等便民设施,因地制宜打造便民实用的全民健身场地。

在软件服务上,可以在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行业从业者中,发展社工、志愿者,对全民健身进行专业指导,合理健身,将周边社区的历史、民俗等文化要素融入全民健身中,街道指导社区开展丰富多元的全民健身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创新性地将社区治理融入全民健身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