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来了|市人大代表: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时计划
2019年11月,某艺人录制节目时突然离世引发全网热议,公共场所急救知识和设备的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焦点。在2020重庆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徐登权带来了关于加强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建议。

两会来了|市人大代表: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时计划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1-1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1日19时3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2019年11月,某艺人录制节目时突然离世引发全网热议,公共场所急救知识和设备的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焦点。在2020重庆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徐登权带来了关于加强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徐登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盈 摄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由于溺水、中毒、心脏病发、车祸等许多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行车途中、工作场所和居家处所,而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如果现场目击者能够立即实施正确、基本的紧急救护,可争取到最宝贵的抢救时间,极大地降低送医院前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通过走访了解,徐登权认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急救知识普及对象范围不广。我国近年来在公众急救普及培训开展了很多工作,但多数都是针对导游、机动车驾驶员、警务人员及其他特殊人群。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少,急救知识缺乏,不能满足急危重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

其次,普通公众的急救意识较差。社会公众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与自身无关。也有些群众认为急救技术难度较大,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即使掌握了也不能保证被救者存活,而且还有可能要承担实施操作的后果。此外,社会上存在的“碰瓷”现象等原因也导致不少人在危机时刻选择躲避,或只能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

此外,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配备不足。目前大多数公共场合仅配备简单的医药箱和便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简易呼吸器、喉镜、气管插管及相关器械、吸引器、中枢兴奋药、升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常用急救药品的配置率很低。

为此,徐登权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比如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在公共场所制作宣传栏、发放自救互救常识手册、深入学校、社区讲解以及在世界急救日举办大规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

同时建立专业急救知识培训体系。制订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流程和模式,使普及培训工作规范有序、长远发展。及时对急救知识进行强化和更新,使急救普及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此外还要抓住教育根本,调整培训策略。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根本途径,教育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更为这一策略提供了有力保障。急救普及培训应准确把握好学校这一源头,将学校急救知识教育法制化。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急救知识教学工作,将急救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急救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课时计划,与急救培训部门一起共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

加大对公共场所的急救资源投入。建议在车站、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配备符合国际标准急救复苏设备。

此外,还要完善法律法规,让公民依法施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两会来了|市人大代表: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时计划

2020-01-11 19:37:3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1日19时3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2019年11月,某艺人录制节目时突然离世引发全网热议,公共场所急救知识和设备的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焦点。在2020重庆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徐登权带来了关于加强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徐登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盈 摄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由于溺水、中毒、心脏病发、车祸等许多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行车途中、工作场所和居家处所,而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如果现场目击者能够立即实施正确、基本的紧急救护,可争取到最宝贵的抢救时间,极大地降低送医院前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通过走访了解,徐登权认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急救知识普及对象范围不广。我国近年来在公众急救普及培训开展了很多工作,但多数都是针对导游、机动车驾驶员、警务人员及其他特殊人群。社区居民的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少,急救知识缺乏,不能满足急危重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

其次,普通公众的急救意识较差。社会公众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与自身无关。也有些群众认为急救技术难度较大,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即使掌握了也不能保证被救者存活,而且还有可能要承担实施操作的后果。此外,社会上存在的“碰瓷”现象等原因也导致不少人在危机时刻选择躲避,或只能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

此外,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配备不足。目前大多数公共场合仅配备简单的医药箱和便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简易呼吸器、喉镜、气管插管及相关器械、吸引器、中枢兴奋药、升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常用急救药品的配置率很低。

为此,徐登权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比如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在公共场所制作宣传栏、发放自救互救常识手册、深入学校、社区讲解以及在世界急救日举办大规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

同时建立专业急救知识培训体系。制订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流程和模式,使普及培训工作规范有序、长远发展。及时对急救知识进行强化和更新,使急救普及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此外还要抓住教育根本,调整培训策略。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根本途径,教育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更为这一策略提供了有力保障。急救普及培训应准确把握好学校这一源头,将学校急救知识教育法制化。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急救知识教学工作,将急救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急救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课时计划,与急救培训部门一起共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

加大对公共场所的急救资源投入。建议在车站、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配备符合国际标准急救复苏设备。

此外,还要完善法律法规,让公民依法施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