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回“新家”一起过年 儿时记忆找回来
——邢家桥社区举行新春群众活动
1月16日,邢家桥社区举行了“高高兴兴搬新家、欢欢喜喜过新年”新春群众活动,通过入户送祝福、图片展、游园会和团圆宴的形式,庆祝老旧安置房小区综合整治大变样,大部分居民在春节前高高兴兴搬回“新家”。

搬回“新家”一起过年 儿时记忆找回来
——邢家桥社区举行新春群众活动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1-17

1月16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社区居民和参与整治工作的部分单位代表共聚一堂,共享“团圆宴”。记者 龙帆 摄

1月16日,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7栋2-3号,居民李世超与妻子熊从珍正在家中贴福字。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

1月16日,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居民李中平正在挂腊肉,喜迎新年。记者 罗斌 摄

1月16日,新春群众活动现场,居民正在一起包饺子。记者 罗斌 摄

1月16日,新春群众活动现场,居民们在团圆宴上举杯恭贺新春。记者 张锦辉 摄

1月16日,新春群众活动现场,居民自编歌舞,庆祝搬新家。记者 罗斌 摄

1月16日,百家宴上,社区书记谢兰与居民一起吃团圆宴。记者 崔力 摄

“祝广大居民新春愉快、身体健康、生活美好。”天刚蒙蒙亮,在邢家桥社区新年心愿墙上,人和街道办事处主任盛勇写下对居民的祝福。

1月16日,邢家桥社区举行了“高高兴兴搬新家、欢欢喜喜过新年”新春群众活动,通过入户送祝福、图片展、游园会和团圆宴的形式,庆祝老旧安置房小区综合整治大变样,大部分居民在春节前高高兴兴搬回“新家”。

祝福送到居民家中

“老人家,我们来给您送‘福’了!”一进门,盛勇就把准备好的新春礼包交到熊从珍老人手上。

“你们帮我整好了房子,还来看望我,谢谢你们!”老人接过礼包,邀盛勇坐下。

最近,熊从珍老人喜事连连。

她刚与老伴搬进了改造后的新家;还有1天,小女儿李红也将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外孙回家同住。

其实,在房屋改造之前,熊从珍一家也曾经历过一段“纠结”的日子。

她与老伴收入不高,还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生活困难。小女儿李红和他们住在一起,照顾他们。

去年1月,30多岁的李红怀孕。即将添丁的喜悦让这个家庭有了新的期盼和希望。不过一家人的大喜事,却也成了房屋改造的阻碍。

“怀起娃儿,房子动不得!”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也出于对女儿和未出世的外孙的疼爱,熊从珍一家坚决不同意对房屋的改造。

“妈妈都是心疼女儿的。”熊从珍的大女婿,社区党员雷琦琳说,“我们都理解老人家想要保护晚辈的心,所以就一边给老人做思想工作,一边想办法解决难题。”

看到了前期改造的效果,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劝说,熊从珍也心动了,只是小女儿“情况特殊”,迟迟下不了决心。

“社区书记谢兰经常跟我说,娃娃要在好的环境里成长,劝我早点把房子整好,带外孙。”熊从珍说,“我听到谢书记得了癌症做了手术还在忙改造的事,我觉得我不能再给她添乱了。”

去年6月,熊从珍把怀孕5个月的女儿安顿到女婿的老家涪陵养胎,在改造同意书上签字,并当起了房屋改造的志愿者,与老伴吃住都在改造现场,帮8户不在社区居住的老街坊保管钥匙,方便施工队入户施工。

今年年初,熊从珍的房子终于改造完成,她迫不及待地把房间打扫干净,准备迎接女儿和外孙回家。

“你看,不到1年时间,外孙有了,适合娃娃成长的环境也有了。”盛勇说着,与老人一起将刚送来的“福”字,贴在了窗户上。

“主任,我跟你提个请求要得不?”熊从珍握着盛勇的手,说道:“我们社区老人多,走不了很远,想在社区有个活动室,大家有个喝茶聊天的地方。”

“我们已经想到了,正在研究设计,争取今年就动工,大约明年上半年,你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活动中心了!”盛勇说。

一张张照片记录真情

“婆婆爷爷,快来看!我们家的照片在中间的桃心上!”邢雨峰(化名)小朋友一边跳着,一边招呼着家人。

新春群众活动现场,10多块展板一字排开。展板上的图片,承载着社区居民的集体记忆。在改造接近完成时,社区贴心地为每一户居民拍摄了全家福,重庆日报则协助社区,将这些珍贵的照片做成影展板。

邢雨峰所说的“桃心”,正是其中一幅展板上,用98张全家福照片拼成的心形图案。这些照片上,有的居民搬进了新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摆了一大桌好菜庆祝“乔迁”之喜;有的还没搬家,便举家来到社区统一的布景前,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记录下这幸福的时刻。

心形拼图旁边的几块展板,每一组图片都记录着一个终于实现的“安居梦”。

杨克惠老人96岁了,是邢家桥社区年纪最大的老人,6个子女也都是社区居民。子女们的居住条件,令她揪心。经过改造,7套房子焕然一新,一大家子人都回来拍全家福。四世同堂,杨婆婆端坐在正中,抱着布偶,满脸笑容。

与杨婆婆不同,面对老房子的种种问题,居民吴修昌经常大动肝火,几次与施工人员发生矛盾。如今,他跟老伴在新房子里面带着娃,养着花,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黎国萍一直梦想着住上不漏水的房子,改造过程中,她成为了1名志愿者,经常巡逻工地,给生病的谢兰熬药。在两江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她作为居民代表告诉听众:“这就是我要住一辈子的房子了!”讲完自己的故事,她与谢兰相拥而泣。

在一组图片前,一位居民伫立良久。重庆日报记者与她交流得知,她正是图片中故事的主人公邢相蓉。

去年10月,一场火灾把她的房子一烧而光。图片上,最显眼的是一具沙发残骸,只剩下被烧成木炭的框架和焦黑的弹簧,客厅墙壁被熏得漆黑,即便阳光能照进来,屋里也十分灰暗。

火灾后不久,时任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兴益来到她家里,与邢相蓉聊天,倾听她的诉求,并对她说:“房子烧了就当把霉运烧光了,改造工程可以帮你修复,没伤到人就是万幸。”

“现在,我受灾的房屋已修整得差不多了,墙壁重新刷白,屋里也变得敞亮起来了。”邢相蓉表示。

“好几个社区都为我捐款捐家具,谢书记经常给我送油盐肉菜,还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红衣服都送给我。这么多人都在帮我,我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邢相蓉说。

居民自编自演迎新春

“合家欢乐迎新春”“内外平安好运来”。刘大爷与同伴挥毫泼墨,为社区居民送上一副副新春对联。

刘大爷是两江新区志愿者,68岁的他,从小就爱好书法。早晨,他刚送完孙子上学,就来到邢家桥社区新春群众活动的现场。

“前几天我们已经写了600多副了,今天还要写200多副!”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听说过邢家桥社区安置房改造的故事,很感动,收到人和街道的邀请,他就立马答应了。“我祝这里的居民平平安安,生活越来越好!”刘大爷说。

这次新春群众活动,突出了浓厚的“民俗风”,社区院坝举办了包饺子、写春联、舞狮、画糖人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许多居民参与。

在新春群众活动的文艺演出舞台上,既有体现巴渝特色文化的川剧变脸、迎春狮舞,又有结合了传统文化的旗袍秀等。这些节目,有街道文艺志愿者精心准备的,也有社区居民自发编排的。

在情景剧《家和万事兴》中,十位居民着旗袍亮相,精致的妆容、姣好的身材、自信的步伐,令居民们倍感惊艳。

“很多都是原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街坊,没想到打扮过后这么漂亮,差点认不出来呀。”居民邢至珍说道。

“我们都是邢家桥的人,现在不在这里住,但是这么大的喜事,我们肯定要回来朝贺一下噻!”表演完毕,代莉在旗袍外穿上了羽绒服,招呼着一起表演的3个姐妹。她说:“我们都是旗袍爱好者,这是第一次上台,我们相互打气,一起过了把瘾!”

“对的,我们一起开养生馆,一起接新房子,现在又一起排练,一起表演。”另一位表演者说,她们工作忙,就挤时间排练,为了这次表演,已经准备了半个多月。

表演者中,有1位18岁的小妹妹。她是代莉的女儿,今年刚上大一。姐妹们都说,她俩看起来像一对姊妹花。

其实,这几姐妹已经不年轻了,她们跟谢兰是老相识,年纪相仿。

“我们生活轻松,不显老,谢兰年轻的时候也是漂亮得很,只是群众工作太磨人了。”代莉感慨。

团圆宴吃出邻里和谐

“来来来,香肠来了!”

团圆宴上,熊从珍给自己桌的邻居街坊们加了一道菜:她自家做的香肠和腊肉。为了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她一大早就起来准备了。盛勇入户送祝福时,她的厨房便飘来阵阵香气。

“好吃哦,熊婆婆!”“今年第一回吃腊味哦,要过年了!”同桌的街坊们纷纷称赞,还不忘问她,“明天小红(李红,熊从珍的小女儿)就带外孙回来了哦,有没有给小红留点哦?”

“有地方放东西了,我今年香肠做得多,你们放心吃!”听到称赞,熊婆婆心情大好,招呼大家多吃点。

这场团圆宴,摆了140多桌。社区的649户、928位居民和参与改造工程的部分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享团圆席。

为了让居民们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开心,社区工作人员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筹备了。

“我们不停地修改方案。”社区主任许光静说,“从最初每家出一个菜的百家宴,到请‘一条龙’外包,到最终确定用‘外包+DIY(居民自己动手)’的形式,都是为了既保证菜品的安全,又照顾居民的体验。”

上午9点左右,在拼接成的长桌两侧,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敬鸣和前书记蒋兴益,与30多位居民一起包饺子、包汤圆,忙得热火朝天。

志愿者何均华告诉记者,他昨天就去超市采购了包饺子的材料。“110斤猪肉、70斤韭菜、30斤鸡蛋,饺子皮太多,记不清了……”他说,“之前就联系了超市,为了保证新鲜,昨天下午才去取。拿不走的部分,就今天早晨去拿。”

在包饺子的居民中,记者看到一位婆婆很眼熟。她叫黄淑萍,已经78岁了。之所以眼熟,是因为社区改造期间,她一直担任志愿者。

“我包饺子厉害哟!”黄婆婆说道,只见她将一张盛着馅的饺子皮对折,用右手拇指把饺子边在左手虎口上用力一摁,包出来的饺子又饱满又好看。

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也出现在包饺子的队伍中,“给大家包点饺子,新的一年每家每户都要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大家搬回新家,我比大家更高兴。”谢兰告诉记者,社区居民很多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今年房子基本整治完毕,又正好遇到新春佳节,新年带来了新气象,所以居民们就自发地提出要准备团圆宴,庆祝集体搬新家,共同祝福社区的美好未来。

寓意日子蒸蒸日上的梅菜扣肉、象征家庭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预示未来红红火火的特色烤鸭……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菜肴,一边相互祝酒,欢笑声、祝福声融合在一起,一道道美味传递着一份份情谊,现场洋溢着幸福、温暖的味道。

看着居民脸上的笑容,谢兰的内心暖意浓浓,“过去所做的工作被证明都是值得的,‘不忘初心’就能赢得‘民心’。”谢兰说。

“这就是我要住一辈子的房子了!”

——居民黎国萍

“好几个社区都为我捐款捐家具,谢书记经常给我送油盐肉菜,还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红衣服都送给我。这么多人都在帮我,我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居民邢相蓉

“很多都是原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街坊,没想到打扮过后这么漂亮,差点认不出来呀。”

——居民邢至珍

“我们都是邢家桥的人,现在不在这里住,但是这么大的喜事,我们肯定要回来朝贺一下噻!”

——老居民代莉

“有地方放东西了,我今年香肠做得多,你们放心吃!”

——居民熊从珍

“婆婆爷爷,快来看!我们家的照片在中间的桃心上!”

——社区小朋友邢雨峰(化名)

“我祝这里的居民平平安安,生活越来越好!”

——为居民写春联的志愿者刘大爷

“大家搬回新家,我比大家更高兴。”

——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搬回“新家”一起过年 儿时记忆找回来
——邢家桥社区举行新春群众活动

2020-01-17 09:18:21 来源: 0 条评论

1月16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社区居民和参与整治工作的部分单位代表共聚一堂,共享“团圆宴”。记者 龙帆 摄

1月16日,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7栋2-3号,居民李世超与妻子熊从珍正在家中贴福字。首席记者 谢智强 摄

1月16日,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居民李中平正在挂腊肉,喜迎新年。记者 罗斌 摄

1月16日,新春群众活动现场,居民正在一起包饺子。记者 罗斌 摄

1月16日,新春群众活动现场,居民们在团圆宴上举杯恭贺新春。记者 张锦辉 摄

1月16日,新春群众活动现场,居民自编歌舞,庆祝搬新家。记者 罗斌 摄

1月16日,百家宴上,社区书记谢兰与居民一起吃团圆宴。记者 崔力 摄

“祝广大居民新春愉快、身体健康、生活美好。”天刚蒙蒙亮,在邢家桥社区新年心愿墙上,人和街道办事处主任盛勇写下对居民的祝福。

1月16日,邢家桥社区举行了“高高兴兴搬新家、欢欢喜喜过新年”新春群众活动,通过入户送祝福、图片展、游园会和团圆宴的形式,庆祝老旧安置房小区综合整治大变样,大部分居民在春节前高高兴兴搬回“新家”。

祝福送到居民家中

“老人家,我们来给您送‘福’了!”一进门,盛勇就把准备好的新春礼包交到熊从珍老人手上。

“你们帮我整好了房子,还来看望我,谢谢你们!”老人接过礼包,邀盛勇坐下。

最近,熊从珍老人喜事连连。

她刚与老伴搬进了改造后的新家;还有1天,小女儿李红也将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外孙回家同住。

其实,在房屋改造之前,熊从珍一家也曾经历过一段“纠结”的日子。

她与老伴收入不高,还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生活困难。小女儿李红和他们住在一起,照顾他们。

去年1月,30多岁的李红怀孕。即将添丁的喜悦让这个家庭有了新的期盼和希望。不过一家人的大喜事,却也成了房屋改造的阻碍。

“怀起娃儿,房子动不得!”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也出于对女儿和未出世的外孙的疼爱,熊从珍一家坚决不同意对房屋的改造。

“妈妈都是心疼女儿的。”熊从珍的大女婿,社区党员雷琦琳说,“我们都理解老人家想要保护晚辈的心,所以就一边给老人做思想工作,一边想办法解决难题。”

看到了前期改造的效果,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劝说,熊从珍也心动了,只是小女儿“情况特殊”,迟迟下不了决心。

“社区书记谢兰经常跟我说,娃娃要在好的环境里成长,劝我早点把房子整好,带外孙。”熊从珍说,“我听到谢书记得了癌症做了手术还在忙改造的事,我觉得我不能再给她添乱了。”

去年6月,熊从珍把怀孕5个月的女儿安顿到女婿的老家涪陵养胎,在改造同意书上签字,并当起了房屋改造的志愿者,与老伴吃住都在改造现场,帮8户不在社区居住的老街坊保管钥匙,方便施工队入户施工。

今年年初,熊从珍的房子终于改造完成,她迫不及待地把房间打扫干净,准备迎接女儿和外孙回家。

“你看,不到1年时间,外孙有了,适合娃娃成长的环境也有了。”盛勇说着,与老人一起将刚送来的“福”字,贴在了窗户上。

“主任,我跟你提个请求要得不?”熊从珍握着盛勇的手,说道:“我们社区老人多,走不了很远,想在社区有个活动室,大家有个喝茶聊天的地方。”

“我们已经想到了,正在研究设计,争取今年就动工,大约明年上半年,你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活动中心了!”盛勇说。

一张张照片记录真情

“婆婆爷爷,快来看!我们家的照片在中间的桃心上!”邢雨峰(化名)小朋友一边跳着,一边招呼着家人。

新春群众活动现场,10多块展板一字排开。展板上的图片,承载着社区居民的集体记忆。在改造接近完成时,社区贴心地为每一户居民拍摄了全家福,重庆日报则协助社区,将这些珍贵的照片做成影展板。

邢雨峰所说的“桃心”,正是其中一幅展板上,用98张全家福照片拼成的心形图案。这些照片上,有的居民搬进了新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摆了一大桌好菜庆祝“乔迁”之喜;有的还没搬家,便举家来到社区统一的布景前,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记录下这幸福的时刻。

心形拼图旁边的几块展板,每一组图片都记录着一个终于实现的“安居梦”。

杨克惠老人96岁了,是邢家桥社区年纪最大的老人,6个子女也都是社区居民。子女们的居住条件,令她揪心。经过改造,7套房子焕然一新,一大家子人都回来拍全家福。四世同堂,杨婆婆端坐在正中,抱着布偶,满脸笑容。

与杨婆婆不同,面对老房子的种种问题,居民吴修昌经常大动肝火,几次与施工人员发生矛盾。如今,他跟老伴在新房子里面带着娃,养着花,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黎国萍一直梦想着住上不漏水的房子,改造过程中,她成为了1名志愿者,经常巡逻工地,给生病的谢兰熬药。在两江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她作为居民代表告诉听众:“这就是我要住一辈子的房子了!”讲完自己的故事,她与谢兰相拥而泣。

在一组图片前,一位居民伫立良久。重庆日报记者与她交流得知,她正是图片中故事的主人公邢相蓉。

去年10月,一场火灾把她的房子一烧而光。图片上,最显眼的是一具沙发残骸,只剩下被烧成木炭的框架和焦黑的弹簧,客厅墙壁被熏得漆黑,即便阳光能照进来,屋里也十分灰暗。

火灾后不久,时任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兴益来到她家里,与邢相蓉聊天,倾听她的诉求,并对她说:“房子烧了就当把霉运烧光了,改造工程可以帮你修复,没伤到人就是万幸。”

“现在,我受灾的房屋已修整得差不多了,墙壁重新刷白,屋里也变得敞亮起来了。”邢相蓉表示。

“好几个社区都为我捐款捐家具,谢书记经常给我送油盐肉菜,还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红衣服都送给我。这么多人都在帮我,我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邢相蓉说。

居民自编自演迎新春

“合家欢乐迎新春”“内外平安好运来”。刘大爷与同伴挥毫泼墨,为社区居民送上一副副新春对联。

刘大爷是两江新区志愿者,68岁的他,从小就爱好书法。早晨,他刚送完孙子上学,就来到邢家桥社区新春群众活动的现场。

“前几天我们已经写了600多副了,今天还要写200多副!”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听说过邢家桥社区安置房改造的故事,很感动,收到人和街道的邀请,他就立马答应了。“我祝这里的居民平平安安,生活越来越好!”刘大爷说。

这次新春群众活动,突出了浓厚的“民俗风”,社区院坝举办了包饺子、写春联、舞狮、画糖人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许多居民参与。

在新春群众活动的文艺演出舞台上,既有体现巴渝特色文化的川剧变脸、迎春狮舞,又有结合了传统文化的旗袍秀等。这些节目,有街道文艺志愿者精心准备的,也有社区居民自发编排的。

在情景剧《家和万事兴》中,十位居民着旗袍亮相,精致的妆容、姣好的身材、自信的步伐,令居民们倍感惊艳。

“很多都是原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街坊,没想到打扮过后这么漂亮,差点认不出来呀。”居民邢至珍说道。

“我们都是邢家桥的人,现在不在这里住,但是这么大的喜事,我们肯定要回来朝贺一下噻!”表演完毕,代莉在旗袍外穿上了羽绒服,招呼着一起表演的3个姐妹。她说:“我们都是旗袍爱好者,这是第一次上台,我们相互打气,一起过了把瘾!”

“对的,我们一起开养生馆,一起接新房子,现在又一起排练,一起表演。”另一位表演者说,她们工作忙,就挤时间排练,为了这次表演,已经准备了半个多月。

表演者中,有1位18岁的小妹妹。她是代莉的女儿,今年刚上大一。姐妹们都说,她俩看起来像一对姊妹花。

其实,这几姐妹已经不年轻了,她们跟谢兰是老相识,年纪相仿。

“我们生活轻松,不显老,谢兰年轻的时候也是漂亮得很,只是群众工作太磨人了。”代莉感慨。

团圆宴吃出邻里和谐

“来来来,香肠来了!”

团圆宴上,熊从珍给自己桌的邻居街坊们加了一道菜:她自家做的香肠和腊肉。为了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她一大早就起来准备了。盛勇入户送祝福时,她的厨房便飘来阵阵香气。

“好吃哦,熊婆婆!”“今年第一回吃腊味哦,要过年了!”同桌的街坊们纷纷称赞,还不忘问她,“明天小红(李红,熊从珍的小女儿)就带外孙回来了哦,有没有给小红留点哦?”

“有地方放东西了,我今年香肠做得多,你们放心吃!”听到称赞,熊婆婆心情大好,招呼大家多吃点。

这场团圆宴,摆了140多桌。社区的649户、928位居民和参与改造工程的部分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享团圆席。

为了让居民们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开心,社区工作人员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筹备了。

“我们不停地修改方案。”社区主任许光静说,“从最初每家出一个菜的百家宴,到请‘一条龙’外包,到最终确定用‘外包+DIY(居民自己动手)’的形式,都是为了既保证菜品的安全,又照顾居民的体验。”

上午9点左右,在拼接成的长桌两侧,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敬鸣和前书记蒋兴益,与30多位居民一起包饺子、包汤圆,忙得热火朝天。

志愿者何均华告诉记者,他昨天就去超市采购了包饺子的材料。“110斤猪肉、70斤韭菜、30斤鸡蛋,饺子皮太多,记不清了……”他说,“之前就联系了超市,为了保证新鲜,昨天下午才去取。拿不走的部分,就今天早晨去拿。”

在包饺子的居民中,记者看到一位婆婆很眼熟。她叫黄淑萍,已经78岁了。之所以眼熟,是因为社区改造期间,她一直担任志愿者。

“我包饺子厉害哟!”黄婆婆说道,只见她将一张盛着馅的饺子皮对折,用右手拇指把饺子边在左手虎口上用力一摁,包出来的饺子又饱满又好看。

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也出现在包饺子的队伍中,“给大家包点饺子,新的一年每家每户都要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大家搬回新家,我比大家更高兴。”谢兰告诉记者,社区居民很多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今年房子基本整治完毕,又正好遇到新春佳节,新年带来了新气象,所以居民们就自发地提出要准备团圆宴,庆祝集体搬新家,共同祝福社区的美好未来。

寓意日子蒸蒸日上的梅菜扣肉、象征家庭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预示未来红红火火的特色烤鸭……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菜肴,一边相互祝酒,欢笑声、祝福声融合在一起,一道道美味传递着一份份情谊,现场洋溢着幸福、温暖的味道。

看着居民脸上的笑容,谢兰的内心暖意浓浓,“过去所做的工作被证明都是值得的,‘不忘初心’就能赢得‘民心’。”谢兰说。

“这就是我要住一辈子的房子了!”

——居民黎国萍

“好几个社区都为我捐款捐家具,谢书记经常给我送油盐肉菜,还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红衣服都送给我。这么多人都在帮我,我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居民邢相蓉

“很多都是原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街坊,没想到打扮过后这么漂亮,差点认不出来呀。”

——居民邢至珍

“我们都是邢家桥的人,现在不在这里住,但是这么大的喜事,我们肯定要回来朝贺一下噻!”

——老居民代莉

“有地方放东西了,我今年香肠做得多,你们放心吃!”

——居民熊从珍

“婆婆爷爷,快来看!我们家的照片在中间的桃心上!”

——社区小朋友邢雨峰(化名)

“我祝这里的居民平平安安,生活越来越好!”

——为居民写春联的志愿者刘大爷

“大家搬回新家,我比大家更高兴。”

——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