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成立首批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
将着力整合土地规模经营、破解销售融资难题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彭瑜)1月20日,渝北区首批3个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统景镇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大湾镇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渝北三社融合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
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无人种、种地不赚钱、农产品供销脱节、融资难、集体与农民关系不紧密等诸多问题。2019年,渝北区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实施“双十万工程”(十万亩经果林、十万亩生态林),在大盛镇、大湾镇等9个镇(街)的12个村创新“一社三部”组织模式,开展三社(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融合发展试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据介绍,所谓“一社”,就是按照整村推进原则,动员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以土地和资金折算股份入股的方式,创新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三部”就是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分别承担合作社组织生产任务;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和信息服务等农村综合服务;合作社资金管理和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任务,从而促进生产功能、供销功能、金融功能“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一体发展,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助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重点在于‘生产互助’。”渝北区负责人称,渝北在实施“双十万工程”中,创新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整合了“鸡窝地”“巴掌田”,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智能化管理,和产业的品牌化打造,有利于破解销售难、融资难等问题,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作用统筹起来。通过建立农户与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据介绍,2019年,渝北区在12个村进行试点,共发动5801户农户累计土地入股18501.44亩、资金入股1245.9万元。今年,渝北区计划在近50%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建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到2022年,该区行政村将100%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意愿的农村常住农户100%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建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创建1个国家级示范社、10个市级示范社。
在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大会上,合作社社员领到了“股权证”,新当选的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与股东见了面;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也于当日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