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儿子一岁生日,爸爸说:“愿你长成妈妈的样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6日21时19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通讯员 隆炼)“幺幺还好吧”“挺好的,你怎么样?”“我挺好的,别担心。”挂断妻子李伶莉的视频,军人出身的姚春华抱着刚会走路的儿子,眼泪从深陷的眼角边滴落下来。而在视频的另一端,李伶莉在无人的楼梯角落,偷偷抹掉眼角的泪痕,转过身,再次出现在同事和病人面前时,她又成了“打怪”王者。
幺幺,妈妈去给你打只怪兽
李伶莉,今年29岁,是一名党员,也是丰都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
疫情暴发前,李伶莉时刻关注着网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疾病信息。“第一次从网上看到报道,我就一直留意。”李伶莉说,由于涉及到自己的专业,从业多年,她一直关注呼吸方面的大小疾病。
李伶莉在隔离室。通讯员 隆炼 摄
幸运的是,这份职业习惯,让她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我工作是晚上,她也时常值晚班。平时,知晓她工作很忙,但那几天却忙里偷闲,带起了孩子。”李伶莉的父亲李文权说,带孩子时,李伶莉总会捎带一句话:“幺幺,妈妈后面可能要去给你打只怪兽,在家要多听爸爸和外公的话。”
“有一回下班回来,听见这句话,我还骂了她‘疯娃儿’。要过年了,尽说些不吉利的话。”
让李文权没想到的是,这次女儿是真的去打“怪兽”。
“2月1日,我上班,同事发给我一个链接,留了一句话:你女儿真伟大。我当时感觉莫名其妙,还以为是开玩笑。点开链接,我在医护人员照片中,第一眼看见了她。”
李文权说,虽然女儿被防护服裹着,自己还是第一时间认出了她。“我突然醒悟过来,她那段时间在屋头一直说那话的意思。我控制不住心情,打电话去责怪了她,但我也真心为她感到骄傲。”李文权说。
李伶莉正式成为丰都县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一梯队,8人“打怪兽”团中的一员,时间是1月20日,接到命令,她只告诉了丈夫一人。“我父亲2014年做过肝脏大手术,这几年连续做过几次小手术。”李伶莉说,不告诉父亲,是害怕父亲担心。
愿你,长成妈妈的样子
1月24日,大年三十,凌晨2点,咽拭子检查结果示可疑阳性,我知道,我们要和患者一起在“家”守年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20点,病人们在张娟护士长和秦红主任的带领下,在病房里响起了这样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1月26日,忙碌的工作照常进行着,最终确诊了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我们却不能直接告诉患者结果,他们本就有恐慌。
1月27日,晚上,患者刘某病情加重,出现心慌、气短,并持续高烧38.6°C不退。氧气是用的罐装氧气筒,秦怡护士从氧气除尘,到上流量表,再到搬运氧气筒的过程,我仿佛看到了勇士。
这是李伶莉随手记下的部分工作日志,也是整个团队的工作常态。“自接收病人以来,团队从‘前线’直接冲到了‘火线’。”李伶莉说。
1月26日,是李伶莉最繁忙的一天,也是特别重要的一天。忙到半夜两点,喘口气后,她迅速找出手机,要完成记挂了一天的心事。
“今天是儿子一周岁生日,你帮他过好没?”
手机的另一端,一直留意微信的姚春华,看到屏幕闪出的信息后,立即回复了“ok”手势,迅速打上一行字:“你放心,不仅过好了,我还帮儿子许了个愿,愿他长成妈妈的样子。”
同在,让我瞬间热泪眼眶
“你是李护士?”
“您猜。”
看到这简单调皮的回答,孙某立即知道对方就是她要感谢的人。
“在我最困难的那几天,真的是谢谢你和小陈,要不是你们对我的帮助和开导,我现在怎么样都不知道。”
李伶莉和病人的聊天截图。
孙某是丰都县首例治愈患者。入院时,恐慌、焦虑,也有不甘心。“我还年轻,孩子也还没有长大。”住进隔离室,孙某向李伶莉诉说着他的处境,并拒绝进食用药,心中烦躁不安。
“叔叔,你放宽心,不必害怕,我们与你同在。”
“我们不会丢下你,我们会一直陪着你。”
“你要相信党和政府,相信我们,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战胜病魔,康复出院的”。
孙某每一次急躁不安,李伶莉就耐心开导。慢慢,恐慌的孙某情绪逐渐平稳下来,李伶莉也成了孙某心中的“稳定器”。只要看见她在,孙某心里就踏实。
1月28日,医院通知科室,病人转运至新医院进行治疗,下午16点,孙某得知被转消息后,急忙给李伶莉打电话。
“我为什么要转院?是不是我的病情恶化了,我不要转院!”孙某情绪显得十分暴躁。“孙叔,不要担心,你的病情并没有恶化,把你转到新院区治疗,这样更有利于你早日康复出院。”电话那头的李伶莉,轻言细语、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
经过精心治疗,2月1日孙某治愈出院。家人接回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电话搜索,把李伶莉的微信加上,致谢。
2月4日,李伶莉老公发来一段视频,儿子学会了走路。看着屏幕,李伶莉笑着笑着,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