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名重庆男护士冲锋陷阵在孝感
在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以下简称“重庆支援队”)首批赶赴孝感的医疗队中共有13名男性护理人员,承担着最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13名重庆男护士冲锋陷阵在孝感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2-20

重庆首批支援孝感医疗队里的男护士与患者共同加油。(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以下简称“重庆支援队”)首批赶赴孝感的医疗队中共有13名男性护理人员,承担着最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张克标、周家林、江璐、陈飞、杨耕、钟林桂、毛洋西、张彪、陈创、孙琪、王震、谢圳杭、张国强,年纪最大的张克标37岁,年纪最小的谢圳杭、张国强27岁。

他们是这场战“疫”里的13名男护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越来越强的忍耐力

1月27日凌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上空,周家林和队友们乘坐的飞机即将降落。

“空乘人员把飞机上能给我们的东西,统统塞到我们手里。”周家林清楚地记得,一位空乘人员微笑着将毛毯塞到他手里,转过身却泪流满面。“那一瞬间,我更加明白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将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压力,在他们到达孝感后达到了极致。

8时到14时、14时到20时、20时到8时,这是隔离区内的上班时间,三班倒。

1月30日,首次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病区,31岁的毛洋西和3名女护士身着不合格的防护服,在隔离区工作12个小时,感染的风险无处不在。

无论是6个小时还是12个小时,护理人员都必须穿上尿不湿,但没有人愿意尿在尿不湿上。

“先憋着,憋不住了再说。”29岁的张彪告诉记者,许多人都有尿不湿渗出尿液的经历,“特别是12小时的班,出来浑身都湿透了,分不清是尿还是汗。”

然而,在隔离区内,他们很少顾及自己身上是汗还是尿——重症病区内,很多患者生活都不能自理,经常一身、一床都是屎尿。

尽管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但为这些患者做清理时,不仅异味难闻,而且有极高的感染风险。

“相比于女护士,我们的体力和抗压力可能会强一点,所以我们13个人有11个都在重症病区。”2月19日,孝感阳光很好。阳光下,33岁的江璐笑容灿烂。

越来越好的心情

灿烂的笑脸,源于越来越好的心情,源于患者在自己的护理下逐步恢复健康。

“24床才来的时候,很焦虑,担心治不好,也不相信我们。”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病区工作第一天,28岁的王震就遇到了难题。

“我就和她聊天,说我们是重庆来支援的,来了很多专家,一定能治好她的病。”在王震的开导下,24床患者焦虑的情绪逐步缓和,越来越配合治疗,还在元宵节治愈出院时给王震写了一封感谢信。

如今,已出院的24床患者还与王震保持联系,并经常叮嘱他,“孩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震开导24床患者时,32岁的杨耕正在帮助19床的患者与女儿视频聊天。

“老人不识字,但两个女儿都是医生,小女儿在武汉协和医院,大女儿在孝感妇幼保健院。”杨耕记得,老人原本肺上就有肿瘤,还有高血压等基础病,焦虑且容易激动。为了缓解老人的情绪,杨耕帮助老人与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的大女儿进行了视频通话。

女儿的安慰,让老人情绪逐步稳定,配合治疗,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

15床的患者,60多岁,症状严重,一直戴着呼吸机。29岁的孙琪通过视频连线让老人与老伴还有孙女通话,老伴和孙女的鼓励,加上孙琪的照顾,老人病情逐步好转。

有了好转,老人却嫌呼吸机戴着不舒服,经常取下呼吸机。孙琪隔几分钟就要去检查一次,为老人戴好呼吸机,再劝导几句。2月8日,15床患者转为轻症。

13人里,只有张克标和谢圳杭分在了收治轻症患者的孝感市东南医院。

张克标才到医院,就与东南医院的战友一起,梳理了联合工作的排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东南医院隔离病房医疗暴力防范预案》。

谢圳杭细心照顾一位老伴因新冠肺炎病毒去世的老人,收到了老人与儿子送来的感谢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每天工作繁忙而辛劳,但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他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越来越低的泪点

心情越来越好,但越来越多的人,不敢与远在重庆的家人视频通话。

“我们都结婚了,也都有了小孩。”休息时,为人夫、为人父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念妻儿,却又不愿意家人看到自己脸上渗血的压痕,怕他们担心,也怕他们伤心。

如若不见,自己却会伤心。

“小孩一岁多,牙牙学语的时候。”来孝感多日,张国强在前几次与妻儿视频时,孩子总会奶声奶气的喊爸爸。可后来视频,孩子看着视频里的自己,喊的却是“叔叔”,“自己鼻子一酸,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13名七尺男儿的泪点,似乎都越来越低。

“走的那天,妻子送我,一直没哭,就是叮嘱我要注意防护。”周家林没想到,自己上车的那一瞬间,妻子的眼泪终于没忍住,哭成了泪人,“很难受,我一下也没忍住。”

容易被感动,容易落泪,成了来孝感后13个人共同的感受。

“以前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平凡,没那么多可歌可泣的。”29岁的陈创和32岁的陈飞经常被误认为是亲兄弟,“来了才发现,那么多人在关注我们,那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撑着我们,才明白其实我们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

于是,他们会因为患者竖起的大拇指而感动,会因为患者的一句问候而觉得暖心,会因为家人的关心和担心而心酸,也会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声援和赞许而泪湿眼眶。

“我们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会早日战胜病毒,早日回家。”这13名男护士并肩战斗于孝感,努力实现着每个人心中的愿望。

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记者 陈维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13名重庆男护士冲锋陷阵在孝感

2020-02-20 10:50:53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首批支援孝感医疗队里的男护士与患者共同加油。(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以下简称“重庆支援队”)首批赶赴孝感的医疗队中共有13名男性护理人员,承担着最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张克标、周家林、江璐、陈飞、杨耕、钟林桂、毛洋西、张彪、陈创、孙琪、王震、谢圳杭、张国强,年纪最大的张克标37岁,年纪最小的谢圳杭、张国强27岁。

他们是这场战“疫”里的13名男护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越来越强的忍耐力

1月27日凌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上空,周家林和队友们乘坐的飞机即将降落。

“空乘人员把飞机上能给我们的东西,统统塞到我们手里。”周家林清楚地记得,一位空乘人员微笑着将毛毯塞到他手里,转过身却泪流满面。“那一瞬间,我更加明白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将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压力,在他们到达孝感后达到了极致。

8时到14时、14时到20时、20时到8时,这是隔离区内的上班时间,三班倒。

1月30日,首次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病区,31岁的毛洋西和3名女护士身着不合格的防护服,在隔离区工作12个小时,感染的风险无处不在。

无论是6个小时还是12个小时,护理人员都必须穿上尿不湿,但没有人愿意尿在尿不湿上。

“先憋着,憋不住了再说。”29岁的张彪告诉记者,许多人都有尿不湿渗出尿液的经历,“特别是12小时的班,出来浑身都湿透了,分不清是尿还是汗。”

然而,在隔离区内,他们很少顾及自己身上是汗还是尿——重症病区内,很多患者生活都不能自理,经常一身、一床都是屎尿。

尽管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但为这些患者做清理时,不仅异味难闻,而且有极高的感染风险。

“相比于女护士,我们的体力和抗压力可能会强一点,所以我们13个人有11个都在重症病区。”2月19日,孝感阳光很好。阳光下,33岁的江璐笑容灿烂。

越来越好的心情

灿烂的笑脸,源于越来越好的心情,源于患者在自己的护理下逐步恢复健康。

“24床才来的时候,很焦虑,担心治不好,也不相信我们。”进入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病区工作第一天,28岁的王震就遇到了难题。

“我就和她聊天,说我们是重庆来支援的,来了很多专家,一定能治好她的病。”在王震的开导下,24床患者焦虑的情绪逐步缓和,越来越配合治疗,还在元宵节治愈出院时给王震写了一封感谢信。

如今,已出院的24床患者还与王震保持联系,并经常叮嘱他,“孩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震开导24床患者时,32岁的杨耕正在帮助19床的患者与女儿视频聊天。

“老人不识字,但两个女儿都是医生,小女儿在武汉协和医院,大女儿在孝感妇幼保健院。”杨耕记得,老人原本肺上就有肿瘤,还有高血压等基础病,焦虑且容易激动。为了缓解老人的情绪,杨耕帮助老人与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的大女儿进行了视频通话。

女儿的安慰,让老人情绪逐步稳定,配合治疗,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

15床的患者,60多岁,症状严重,一直戴着呼吸机。29岁的孙琪通过视频连线让老人与老伴还有孙女通话,老伴和孙女的鼓励,加上孙琪的照顾,老人病情逐步好转。

有了好转,老人却嫌呼吸机戴着不舒服,经常取下呼吸机。孙琪隔几分钟就要去检查一次,为老人戴好呼吸机,再劝导几句。2月8日,15床患者转为轻症。

13人里,只有张克标和谢圳杭分在了收治轻症患者的孝感市东南医院。

张克标才到医院,就与东南医院的战友一起,梳理了联合工作的排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东南医院隔离病房医疗暴力防范预案》。

谢圳杭细心照顾一位老伴因新冠肺炎病毒去世的老人,收到了老人与儿子送来的感谢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每天工作繁忙而辛劳,但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他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越来越低的泪点

心情越来越好,但越来越多的人,不敢与远在重庆的家人视频通话。

“我们都结婚了,也都有了小孩。”休息时,为人夫、为人父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念妻儿,却又不愿意家人看到自己脸上渗血的压痕,怕他们担心,也怕他们伤心。

如若不见,自己却会伤心。

“小孩一岁多,牙牙学语的时候。”来孝感多日,张国强在前几次与妻儿视频时,孩子总会奶声奶气的喊爸爸。可后来视频,孩子看着视频里的自己,喊的却是“叔叔”,“自己鼻子一酸,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13名七尺男儿的泪点,似乎都越来越低。

“走的那天,妻子送我,一直没哭,就是叮嘱我要注意防护。”周家林没想到,自己上车的那一瞬间,妻子的眼泪终于没忍住,哭成了泪人,“很难受,我一下也没忍住。”

容易被感动,容易落泪,成了来孝感后13个人共同的感受。

“以前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平凡,没那么多可歌可泣的。”29岁的陈创和32岁的陈飞经常被误认为是亲兄弟,“来了才发现,那么多人在关注我们,那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撑着我们,才明白其实我们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

于是,他们会因为患者竖起的大拇指而感动,会因为患者的一句问候而觉得暖心,会因为家人的关心和担心而心酸,也会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声援和赞许而泪湿眼眶。

“我们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会早日战胜病毒,早日回家。”这13名男护士并肩战斗于孝感,努力实现着每个人心中的愿望。

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记者 陈维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