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书写无悔青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纪实
2月20日中午,孝感告别下雪,迎来了久违的大晴天。这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孝感的第26天,也是休整的第7天。明天,她们就又要踏入病区,回到病人身边。

“战疫一线书写无悔青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纪实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2-20

出发前,告别家人。 院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0日17时20分讯(首席记者 黄宇 通讯员 熊志翔)2月20日中午,孝感告别下雪,迎来了久违的大晴天。这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孝感的第26天,也是休整的第7天。明天,她们就又要踏入病区,回到病人身边。

1月26日,拥有两名90后,平均年龄32.6岁,14名青春飞扬的医护人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逆行,选择同疫情一较高低。此后,第二批、第三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战斗中。

在金银潭医院,在方舱医院,在抗疫一线,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正用行动书写着无悔青春。

给自己加加油。 院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好儿女就是要冲锋在前,这是最好的选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热闹祥和的春节,阻断了多少回家团圆的脚步。

除夕那天,18点过,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长兰花正行驶在前往成都的路上,欢快的心情伴随着路程的逐渐缩短越发浓郁。她和家人早已备好了年货,等待着到家团聚的时刻。

铜梁老家,同为心血管呼吸内科的医生陈月和父母围坐在一起。丰盛的菜肴,电视传来的欢笑,一家人高高兴兴享受着团圆带来的乐趣。此时,重症医学科的隆毅正准备坐飞机回重庆,他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修,趁春节放假,回家看看父母。

“值此新春佳节,疫情肆虐,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挡在病毒前面是我们的职责,请有意向支援湖北的报名。”很快,医院接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通知,要求立即组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随时出发。

下一刻,两个科室的微信群炸开了。

“义不容辞。”“我单身,我报名。”“时刻准备着,不辜负重症人的使命和责任。”......

心血管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近百名医护人员报了名。经过筛选,一支由14名医护人员构成的医疗队迅速组建完毕。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蕊坚定地表示:“这是这个职业必须的选择。”

“幺儿,爸爸深深的知道,你去支援武汉冒着多么大的危险和精神压力,说内心话,我和你妈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幺儿,你是爸妈的心肝。但是,面对医院领导对你的信任和国家的需要,这是最好的选择,好儿女就是要冲锋在前,也是时代赋予你的使命。”

1月28日,当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病区护士长匡雅娟即将踏上支援湖北的列车,父亲匡振彬发来了长长的微信。“父亲是军人出身,平时很少敞开心扉。”匡雅娟看到微信的文字感动不已。

作为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重症医学科41岁的张宁和29岁的王旺于2月4日驰援武汉。张宁和妻子都是医护人员,两人不在同一家医院,但支援湖北均报了名。而王旺作为90后的男护士,他自认为更加有优势。

2月11日,影像科CT组组长余宏也出发了。出发仪式上,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危机时刻就要一往无前,不能只是喊口号,要实实在在做事。

一起加油,战胜病毒。 院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它是你战斗的证据,也是闪闪发光的荣誉”

没有过多休息时间,争分夺秒只为从死神手中抢回更多性命。

“上午是老师讲课和操作演练,下午就是自行练习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战场。”首批医疗队到达孝感后,重症医学科护士黄倩立即开始了工作。作为一名在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黄倩是第一次穿防护服,她感觉比平时严格许多,流程也复杂许多。“但对于即将参与到患者救治中,大家不敢有丝毫松懈。”

“防护视频看了无数遍,流程背了无数次,还是有点担心。”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蒋晓梅和陈诚有着同样的感觉。陈诚说,大家经过无数次的穿与脱防护服,双腿已开始颤抖;无数次的规范洗手,双手已开始发红过敏;无数次的穿戴口罩与防护目镜,鼻梁已开始压伤。但为了明天的战斗,必须得反复又反复的练习。

“只有我们站着,病人才能站起来。”作为重症组副组长,李蕊要时刻注意队员的防护,“手套需要四层,身上穿的防护服相当于是两层。要是全套穿好,需要二十多个步骤,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这是最快速度了。”

第一个夜班,心血管呼吸内科副主任、隔离二病区组长罗玲主动要求第一个上。了解患者病情、熟悉医嘱和病例系统、制定排班表以及规章制度,一圈下来,夜班上成了白班。

在隔离区,听力下降、呼吸费力,感觉做任何动作都困难——这是所有医护人员的相同感受。“一句话经常要重复说几遍,声调要比平时说话高八度,时间一长,感觉喉咙都在冒烟。”罗玲说。

夜班成早班,早班也在天黑时开始了。

早上6点过,天还没亮,兰花起床了。简单吃过早餐,她快速来到孝感市中心医院感染楼一楼和同事完成交班。“穿上尿不湿,不喝牛奶和水,这样基本能避免上厕所,也就不用穿脱防护服。”

输液、发药、做雾化、做好记录......工作的六小时里,兰花和同事穿行在各个病房,甚至没来得及坐下一秒钟。等到下班卸去一身负重,顿时感觉双脚酸痛,腰背直不起来,脸颊和双手发白。内衣一拧,汗水直往下流。

大家相视一笑,互相调侃对方脸颊的伤痕和凌乱的发型,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我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温暖她的心”

“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们来自重庆。”

“谢谢你们,你们给我们希望,给我们信心。”“你放心,拿出我们几十年的道行出来,保准把你们治好。”

简单的对话,温暖着患者和医护人员两颗心。

重症医学科护士胡小娟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天进病房的情形:她来到1床患者身边,准备重新置入一颗留置针,但扎上压脉带后,护目镜上的水雾模糊了视线,三层手套也让她对血管的触感降低不少,以往熟练的操作变得不利索了。

“有点紧张。”胡小娟的心思只停留了两秒钟就被打破,患者就开了口,“放心进针,我相信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顿时建立起来。

有了信任,还要有同理心。

李文均最放不下的是34床的老婆婆,她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也不太会使用床旁的呼叫器。每隔一段时间,李文均会去看看液体输完没有、被子盖好没有、氧饱和度夹子是否掉了......“没有家属的陪伴,老人的心是孤独的,无助的,我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温暖她的心!”李文均说。

治病也需治心。“我害怕,不想住院。”转诊过来的患者刚走到病房门口,停住了脚步。“住进去了我还能出来吗?”解释劝说许久,眼神流露出的恐惧和不安没有消退。重症医学科护士唐直灵机一动,“来都来了,进去参观一下,看看是不是如你想象的这么恐怖?”

进入病房,唐直顺势将同屋的患者介绍给她认识,两人交谈起来,“我的核酸检测已经有一次阴性了,我很快就可以出院啦。”听到这句话,患者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兰花姑娘,兰花姑娘。”54岁的患者王阿姨总是能够准确在层层防护背后,第一时间辨认出兰花的身影。

前几天,王阿姨因为血糖偏高,焦虑得睡不着觉。兰花坐在她身边,不断轻声细语的安慰她,告诉她这是使用激素后的应激反应性血糖升高,很快就会好转的。当血糖恢复正常,王阿姨便对这个皮肤白皙,讲话温声细语的重庆护士格外信任。

“小小心意,请收下姑娘,给我一面子。”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过年了发个红包给你啊!”

2月5日,蒋晓梅收到两名患者发来的“心意”。“这不是让我犯错吗?”蒋晓梅毫不犹豫拒绝了,她回复说:“心意已经收到,红包就不要了。欢迎疫情结束后到重庆玩,一起吃火锅。”

“你把电话留给我,疫情结束了我给你寄孝感特产。”

“下次你再来孝感,我一定带你好好逛逛。”

......

“合个影吧。”蒋晓梅说,当做最暖心的纪念。

在只有几平米的病房,医患双方共同为生而战。温暖他人的同时,也不断被他人所温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战疫一线书写无悔青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纪实

2020-02-20 18:03:25 来源: 0 条评论

出发前,告别家人。 院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0日17时20分讯(首席记者 黄宇 通讯员 熊志翔)2月20日中午,孝感告别下雪,迎来了久违的大晴天。这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孝感的第26天,也是休整的第7天。明天,她们就又要踏入病区,回到病人身边。

1月26日,拥有两名90后,平均年龄32.6岁,14名青春飞扬的医护人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逆行,选择同疫情一较高低。此后,第二批、第三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战斗中。

在金银潭医院,在方舱医院,在抗疫一线,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正用行动书写着无悔青春。

给自己加加油。 院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好儿女就是要冲锋在前,这是最好的选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热闹祥和的春节,阻断了多少回家团圆的脚步。

除夕那天,18点过,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长兰花正行驶在前往成都的路上,欢快的心情伴随着路程的逐渐缩短越发浓郁。她和家人早已备好了年货,等待着到家团聚的时刻。

铜梁老家,同为心血管呼吸内科的医生陈月和父母围坐在一起。丰盛的菜肴,电视传来的欢笑,一家人高高兴兴享受着团圆带来的乐趣。此时,重症医学科的隆毅正准备坐飞机回重庆,他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修,趁春节放假,回家看看父母。

“值此新春佳节,疫情肆虐,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挡在病毒前面是我们的职责,请有意向支援湖北的报名。”很快,医院接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通知,要求立即组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随时出发。

下一刻,两个科室的微信群炸开了。

“义不容辞。”“我单身,我报名。”“时刻准备着,不辜负重症人的使命和责任。”......

心血管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近百名医护人员报了名。经过筛选,一支由14名医护人员构成的医疗队迅速组建完毕。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蕊坚定地表示:“这是这个职业必须的选择。”

“幺儿,爸爸深深的知道,你去支援武汉冒着多么大的危险和精神压力,说内心话,我和你妈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幺儿,你是爸妈的心肝。但是,面对医院领导对你的信任和国家的需要,这是最好的选择,好儿女就是要冲锋在前,也是时代赋予你的使命。”

1月28日,当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病区护士长匡雅娟即将踏上支援湖北的列车,父亲匡振彬发来了长长的微信。“父亲是军人出身,平时很少敞开心扉。”匡雅娟看到微信的文字感动不已。

作为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重症医学科41岁的张宁和29岁的王旺于2月4日驰援武汉。张宁和妻子都是医护人员,两人不在同一家医院,但支援湖北均报了名。而王旺作为90后的男护士,他自认为更加有优势。

2月11日,影像科CT组组长余宏也出发了。出发仪式上,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危机时刻就要一往无前,不能只是喊口号,要实实在在做事。

一起加油,战胜病毒。 院方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它是你战斗的证据,也是闪闪发光的荣誉”

没有过多休息时间,争分夺秒只为从死神手中抢回更多性命。

“上午是老师讲课和操作演练,下午就是自行练习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战场。”首批医疗队到达孝感后,重症医学科护士黄倩立即开始了工作。作为一名在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黄倩是第一次穿防护服,她感觉比平时严格许多,流程也复杂许多。“但对于即将参与到患者救治中,大家不敢有丝毫松懈。”

“防护视频看了无数遍,流程背了无数次,还是有点担心。”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蒋晓梅和陈诚有着同样的感觉。陈诚说,大家经过无数次的穿与脱防护服,双腿已开始颤抖;无数次的规范洗手,双手已开始发红过敏;无数次的穿戴口罩与防护目镜,鼻梁已开始压伤。但为了明天的战斗,必须得反复又反复的练习。

“只有我们站着,病人才能站起来。”作为重症组副组长,李蕊要时刻注意队员的防护,“手套需要四层,身上穿的防护服相当于是两层。要是全套穿好,需要二十多个步骤,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这是最快速度了。”

第一个夜班,心血管呼吸内科副主任、隔离二病区组长罗玲主动要求第一个上。了解患者病情、熟悉医嘱和病例系统、制定排班表以及规章制度,一圈下来,夜班上成了白班。

在隔离区,听力下降、呼吸费力,感觉做任何动作都困难——这是所有医护人员的相同感受。“一句话经常要重复说几遍,声调要比平时说话高八度,时间一长,感觉喉咙都在冒烟。”罗玲说。

夜班成早班,早班也在天黑时开始了。

早上6点过,天还没亮,兰花起床了。简单吃过早餐,她快速来到孝感市中心医院感染楼一楼和同事完成交班。“穿上尿不湿,不喝牛奶和水,这样基本能避免上厕所,也就不用穿脱防护服。”

输液、发药、做雾化、做好记录......工作的六小时里,兰花和同事穿行在各个病房,甚至没来得及坐下一秒钟。等到下班卸去一身负重,顿时感觉双脚酸痛,腰背直不起来,脸颊和双手发白。内衣一拧,汗水直往下流。

大家相视一笑,互相调侃对方脸颊的伤痕和凌乱的发型,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我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温暖她的心”

“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们来自重庆。”

“谢谢你们,你们给我们希望,给我们信心。”“你放心,拿出我们几十年的道行出来,保准把你们治好。”

简单的对话,温暖着患者和医护人员两颗心。

重症医学科护士胡小娟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天进病房的情形:她来到1床患者身边,准备重新置入一颗留置针,但扎上压脉带后,护目镜上的水雾模糊了视线,三层手套也让她对血管的触感降低不少,以往熟练的操作变得不利索了。

“有点紧张。”胡小娟的心思只停留了两秒钟就被打破,患者就开了口,“放心进针,我相信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顿时建立起来。

有了信任,还要有同理心。

李文均最放不下的是34床的老婆婆,她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也不太会使用床旁的呼叫器。每隔一段时间,李文均会去看看液体输完没有、被子盖好没有、氧饱和度夹子是否掉了......“没有家属的陪伴,老人的心是孤独的,无助的,我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温暖她的心!”李文均说。

治病也需治心。“我害怕,不想住院。”转诊过来的患者刚走到病房门口,停住了脚步。“住进去了我还能出来吗?”解释劝说许久,眼神流露出的恐惧和不安没有消退。重症医学科护士唐直灵机一动,“来都来了,进去参观一下,看看是不是如你想象的这么恐怖?”

进入病房,唐直顺势将同屋的患者介绍给她认识,两人交谈起来,“我的核酸检测已经有一次阴性了,我很快就可以出院啦。”听到这句话,患者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兰花姑娘,兰花姑娘。”54岁的患者王阿姨总是能够准确在层层防护背后,第一时间辨认出兰花的身影。

前几天,王阿姨因为血糖偏高,焦虑得睡不着觉。兰花坐在她身边,不断轻声细语的安慰她,告诉她这是使用激素后的应激反应性血糖升高,很快就会好转的。当血糖恢复正常,王阿姨便对这个皮肤白皙,讲话温声细语的重庆护士格外信任。

“小小心意,请收下姑娘,给我一面子。”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过年了发个红包给你啊!”

2月5日,蒋晓梅收到两名患者发来的“心意”。“这不是让我犯错吗?”蒋晓梅毫不犹豫拒绝了,她回复说:“心意已经收到,红包就不要了。欢迎疫情结束后到重庆玩,一起吃火锅。”

“你把电话留给我,疫情结束了我给你寄孝感特产。”

“下次你再来孝感,我一定带你好好逛逛。”

......

“合个影吧。”蒋晓梅说,当做最暖心的纪念。

在只有几平米的病房,医患双方共同为生而战。温暖他人的同时,也不断被他人所温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郑令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