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层层追踪 看重庆首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被找到的
宿昆讲解病例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日18时45分讯(记者 冯司宇)在今(2)日举行的重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专家、流行病学博士宿昆详细讲解了一个案例的情况。
3例确诊病例近期没去过疫情地区 一名武汉务工返渝者成线索
1月24日除夕当天,市疾控中心接到某县疾控中心求助:当地发现有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3例病例中,首例病例是超市服务员A,1月14日发病。第二例和第三例病例B和C,是夫妻关系,分别于1月16和17日发病。3个病例都是本地人,近期也没去过疫情地区,找不到感染源头和感染场所。
接到报告后,市疾控中心十分清楚事态的紧迫性,因为传染源没有找到,就意味着还会继续传播。
除夕当天晚上,市疾控中心就赶往这个县,对3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初步调查结果却让大家陷入一片迷雾:超市服务员A和夫妻病例BC没有任何交集,对三人发病前14天接触过的人逐一排查,也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
就在流调走进死胡同时,有一个人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他是一名25岁的男性D,重庆人,在武汉打工,1月7日返回重庆。由于没有任何症状,医学观察14天后,排除了他作为传染源的可能。但是在对夫妻病例BC的活动轨迹排查发现,两人曾与D有接触。
“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疫情初期我们对其认识有限,国家相关技术文件并没有要求对无症状的武汉返渝人员做核酸检测,所以该男子只是医学观察。”宿昆说道。
确认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病毒致他人感染 市民应继续少出门不聚集
会不会是无症状传染源?根据乙肝、伤寒等传染病经验,当时,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和疑点。
为了找到传染源,1月25日,调查人员决定对D进行采样。采样时,D坚持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又没有任何症状,不可能有新冠肺炎。但核酸检测显示为阳性,D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也就是说,在18天时间里,D一直没有症状,却携带有新型冠状病毒。这是重庆发现的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也是全国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的早期案例。这一发现意义重大,不仅证实了猜测,也增加了大家对新冠肺炎这一传染病的认识,无症状感染者存在和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引起疫情传播,这为国家和重庆市优化防控方案和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确定D是无症状感染者后,调查人员再围绕D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把D和A、B、C都串联起来了。D于1月8日和9日去过病例A所工作的超市,这是位于负一楼的地下超市,没有窗户,通风条件差,A在超市服装区工作,D曾去过服装区,与A有过接触。
D在回渝后,于1月8日和9日参加家庭聚会,BC曾和D一起吃饭、打牌。
无症状感染者D某正是这三个病例的感染来源,终于摸清了他们之间的传播链条。调查人员又迅速将ABCD的密切接触者管理起来,以切断传播链条。
果然,对A的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了她的同事E出现了发热等症状,先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第三次才测出来是阳性。由此判断,E也是这类病例之一。
“对ABCD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是我们主动出击、积极筛查的有力措施,通过管理,我们发现了包括E在内的多个病例和ABCD有流行病学关联。”宿昆表示。
这起案例,说明了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对老百姓健康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一丝一毫的态度。证明了对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全面筛查排查是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的有效措施。目前,重庆每个区县都设置了集中隔离观察点,就是为了能及时阻断疫情传播链条。所以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就像对人群做外科手术,通过调查处置,将病人、疑似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收治在医院,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使传染源和潜在传染源都得到管理,人群其他人发病的风险就控制了。
疫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对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头,排查管理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立的政策可以使数以万计的市民免于发病。也请广大市民继续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
宿昆提醒道,虽然近几天重庆市没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广大市民要继续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少出门、不聚集。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密闭场所,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出门请务必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手卫生。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大家的事情要大家一起参与、一起努力,只有大家都遵守防控政策,重庆才能平安。
点击图片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