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湖北医生给女儿的信
“春暖花开 我和叔叔阿姨一起回来”
一个女病人不止一次对王小文说:“我要快点好,我家还有两个孩子在居家隔离,他们只有一岁,不能让他们没妈妈。”

支援湖北医生给女儿的信
“春暖花开 我和叔叔阿姨一起回来”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0-03-05

武汉前线,王小文(左一)和同事们。

王小文的女儿和儿子。

一个女病人不止一次对王小文说:“我要快点好,我家还有两个孩子在居家隔离,他们只有一岁,不能让他们没妈妈。”

这是王小文第一次给女儿写信,“更多的是我对她的情感抒发,里面有些东西,她现在还看不懂。”

王小文翻看自己前面的日记才发现,笔调确实是越来越轻松的,“也是因为我们在这边的工作越来越顺手吧。”

昨天,一封信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这封信是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主治医师王小文写给自己的女儿的。

在信中,一段他教育女儿的话让许多人动容:“你喜欢被照顾,就要先去照顾别人,你喜欢被温柔对待,就要先去温柔对待别人。要有体贴爱护、帮助别人的热情,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才是一家人。爸爸跟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叔叔阿姨来到武汉,就是来帮助和照顾千千万万个家的。”

从重庆到武汉

信中写下对女儿的情感

“电话中,你问过我武汉有什么?武汉是个美丽热闹的城市,跟重庆一样有江、有桥,还有绚丽的夜景。这里的人说话和性格跟重庆人有点像,这里有爸爸的同学、朋友还有老师。武汉还有美丽的樱花、巍峨的黄鹤楼、秀丽的东湖、清静的归元寺,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

“妈妈打电话说,你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得特别好,在家里每天坚持打卡,完成了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任务。练舞也越来越能坚持,就算痛也学会了咬牙坚持。这是对的,一定要学会坚持和坚强。随着你慢慢长大,人生中会有很多事情等着你用坚持和坚强去面对。”

在这封信里,王小文并没有过多描述自己在武汉的生活,更多的是回忆和女儿在一起的点滴,回答自己到武汉支援后,女儿的一个个小小的问题。

王小文的女儿今年5岁了,她还有个一岁多的弟弟,这是王小文第一次给女儿写信,“更多的是我对她的情感抒发,里面有些东西,她现在还看不懂。”

从动容到动笔

病人的故事打动了他

2月13日,重庆市派出的第八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王小文就是其中之一,到武汉以后,他和女儿的联系就很少了,很多时候他从病区出来已是深夜,女儿已经入睡。有时抽空给家里打电话,女儿问得最多的是:“你什么时候回来?”而女儿说得最多的则是:“你在那边不要生病!”

在武汉的这些天,王小文有许多话想和女儿说,但接起电话,听到孩子稚嫩天真的声音,又觉得不知道怎么开口表达,“每一天都越来越想孩子,以前在家,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的相处也不多,但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但在武汉一线抗疫的这些天,许多关于亲情的场景,让他对父女感情有了认识。

王小文说,医疗队接管的病区是重症病区,里面的一个女病人,入院以后就一直很配合,每天都问医生什么时候能治好?但又害怕治不好非常焦虑,她不止一次对王小文说:“我要快点好,我家还有两个孩子在居家隔离,他们只有一岁,不能让他们没妈妈。”

同样也是一位母亲,重症入院前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对医生说:“我死了,病毒就没法传染给我的孩子了。”在王小文所在的病区里,这样关于亲情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也让他越来越思念自己的孩子,最终写下这样一封信。

从紧张到轻松

已能感知到胜利的曙光

王小文的这封信,是以日记的形式写在自己一个网络博客里的,从出发前往武汉的那天起,他就会把在武汉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日记的很多读者,都是一起前往武汉的同事。

王小文最近的一篇日记,写的是自己在武汉遇到的、关于武汉方言的趣事,有同事看了日记跟他说:“最近的日记比原来轻松了不少!”王小文翻看自己前面的日记才发现,笔调确实是越来越轻松的,“也是因为我们在这边的工作越来越顺手吧,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一种紧绷的状态。”

王小文回忆,进入武汉市的时候,之前还有说有笑的同事们在看到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时,不约而同地都沉默了,从那时开始,紧张感就一直围绕着大家。

医疗队接手重症病区时,呼吸机等器材很缺乏,大家只能一步一步从无到有重新改造病区,并在困难重重的基础上建立该病区的重症ICU,“那几天,好多同事都失眠,吃安眠药才能睡着,为此,我们还专门为医护成立了心理干预小组。”

随着病区改造一步一步完成,各种工作也走上了正轨,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大家的心态才慢慢放松下来,在王小文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这种差别在日记中表现了出来。

王小文和他的同事们都明显感受到,虽然工作还是很忙,疫情还需要进一步控制,“但曙光越来越近,近到我们可以感知到它就在不远的前方。”

从食言到承诺

“我们很快就会回家”

最近一段时间,王小文的女儿每一次打电话,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王小文一开始说:“等春天来了,爸爸就回来了。”

前几天,女儿又说:“小区里的桃花开了,你还要多久回来?”

王小文又回答:“你什么时候回去上学了,我就回来了。”但看看时间,已经进入3月,重庆的疫情控制得很好,王小文觉得,自己又要食言了。

这一次,在这封信里,王小文又给出了新的答案,“电话里你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来,爸爸现在还不能给你具体的承诺,但肯定快了,我们马上就要胜利了,春暖花开时,我会跟所有的叔叔阿姨一起平安回来。”

重庆支援湖北医护日记

“女儿的信让我泪目”

3月2日 武汉 小雨

不知不觉,从金银潭医院转战到火神山医院,算算日子今天已经是在武汉抗疫的第37天了。连轴转的夜班打乱了我的生物钟,睡眠呈片段式,1-2小时醒一次,所以只要不上班,随时都感觉很疲惫。

今天上完“黄区”9点到13点的班,下班后和小伙伴们在“清洁区”一起、在肖利护士长的指导和陪同下补护理记录至18点多,紧赶慢赶坐上了回宿舍的公交车。晚饭后打开手机看到了女儿班主任老师发过来的一个主题为“点赞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链接,点开往下翻看,竟然看到了宝贝女儿思思给我写的一封信,心里一阵惊喜、惊讶!瞬间忍不住泪目。

从信中,我看到了女儿对我的思念、担心、心痛,短短一个月时间,感觉女儿似乎长大了、懂事了、让人放心了、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变得有担当了……再回看前几天女儿发过来的关于“怎样预防病毒感染”的两幅画,上面写有“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此时此刻,就像一剂强心针注入,连日的辛苦疲劳烟消云散,给我带来了继续战斗的力量!

女儿,妈妈的小棉袄,我一定不让你失望,会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共同战胜病毒!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彭静

“我们的队伍里没有孬种”

3月3日 孝感 晴

我是我们医院一起出征孝感7个同事里,唯一的“70”后,年资最长的那一个,出征前,医院领导让我做了我们7个人的队长。

到孝感市后,按照重庆总指挥部的安排,我们被指派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支援救治工作。队员曾笑着说:“我们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是的,我们队员中没一个孬种!在国家需要时,我们都愿挺身而出!

熊楚瑜是名女医生,也是一对两岁半双胞胎的妈妈,刚到病房需有人进污染区查房及熟悉防护流程时,她带头第一个报名;张浩是孝感当地人,是医院第一批报名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颜俊峰安排患者CT、核酸检测,身在最危险的一线却说不过是尽自己所长;杨义换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在污染区尽职尽责工作;李耿,辞别怀孕三个多月的妻子,只因“国比家大,有国才有家”;罗明武是队里唯一的“90”后,他说,17年前全世界守护90后,现在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

目前,孝感新增病人逐日减少,病房收治病人从一天几十例到1例,近3天0例。这样的数据,无疑是对我们医护人员所做努力的最大鼓励。近1个多月全国医护人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全力奋战,最终战胜疫情的日子指日可待!

重庆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文秀芳

给孩子的话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杨雪:

“儿子,希望你懂得,所有的岁月静好,只因有无数人在负重前行!希望你能铭记,妈妈曾经披甲执锐与病毒有过一场殊死之战!希望你能珍惜,疫情过后每一个阳光明媚的美好日子!儿子,我爱你,能和你一起并肩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

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梅枚:

“孩子,别怕,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信仰,你可以理解为乐观,也可以理解为力量。这份乐观、力量源于妈妈的专业素养,源于妈妈的医者仁心。”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梅怡:

“儿子,春暖花开的时候,妈妈就回家啦!一路走来,是你们的理解、支持和满满的爱,让我每天能够微笑着、放心地走进战场,义无反顾地去战斗!”

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张晞:

“即将中考的儿子,相信孩子你会因为我的榜样而尽快成熟;体弱多病的妈妈,相信母亲你会因为我的顾大家舍小家而自豪。战地黄花分外香,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不要为我担心,我会让你们为我骄傲!”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支援湖北医生给女儿的信
“春暖花开 我和叔叔阿姨一起回来”

2020-03-05 07:56:34 来源: 0 条评论

武汉前线,王小文(左一)和同事们。

王小文的女儿和儿子。

一个女病人不止一次对王小文说:“我要快点好,我家还有两个孩子在居家隔离,他们只有一岁,不能让他们没妈妈。”

这是王小文第一次给女儿写信,“更多的是我对她的情感抒发,里面有些东西,她现在还看不懂。”

王小文翻看自己前面的日记才发现,笔调确实是越来越轻松的,“也是因为我们在这边的工作越来越顺手吧。”

昨天,一封信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这封信是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主治医师王小文写给自己的女儿的。

在信中,一段他教育女儿的话让许多人动容:“你喜欢被照顾,就要先去照顾别人,你喜欢被温柔对待,就要先去温柔对待别人。要有体贴爱护、帮助别人的热情,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才是一家人。爸爸跟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叔叔阿姨来到武汉,就是来帮助和照顾千千万万个家的。”

从重庆到武汉

信中写下对女儿的情感

“电话中,你问过我武汉有什么?武汉是个美丽热闹的城市,跟重庆一样有江、有桥,还有绚丽的夜景。这里的人说话和性格跟重庆人有点像,这里有爸爸的同学、朋友还有老师。武汉还有美丽的樱花、巍峨的黄鹤楼、秀丽的东湖、清静的归元寺,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

“妈妈打电话说,你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得特别好,在家里每天坚持打卡,完成了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任务。练舞也越来越能坚持,就算痛也学会了咬牙坚持。这是对的,一定要学会坚持和坚强。随着你慢慢长大,人生中会有很多事情等着你用坚持和坚强去面对。”

在这封信里,王小文并没有过多描述自己在武汉的生活,更多的是回忆和女儿在一起的点滴,回答自己到武汉支援后,女儿的一个个小小的问题。

王小文的女儿今年5岁了,她还有个一岁多的弟弟,这是王小文第一次给女儿写信,“更多的是我对她的情感抒发,里面有些东西,她现在还看不懂。”

从动容到动笔

病人的故事打动了他

2月13日,重庆市派出的第八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王小文就是其中之一,到武汉以后,他和女儿的联系就很少了,很多时候他从病区出来已是深夜,女儿已经入睡。有时抽空给家里打电话,女儿问得最多的是:“你什么时候回来?”而女儿说得最多的则是:“你在那边不要生病!”

在武汉的这些天,王小文有许多话想和女儿说,但接起电话,听到孩子稚嫩天真的声音,又觉得不知道怎么开口表达,“每一天都越来越想孩子,以前在家,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的相处也不多,但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但在武汉一线抗疫的这些天,许多关于亲情的场景,让他对父女感情有了认识。

王小文说,医疗队接管的病区是重症病区,里面的一个女病人,入院以后就一直很配合,每天都问医生什么时候能治好?但又害怕治不好非常焦虑,她不止一次对王小文说:“我要快点好,我家还有两个孩子在居家隔离,他们只有一岁,不能让他们没妈妈。”

同样也是一位母亲,重症入院前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对医生说:“我死了,病毒就没法传染给我的孩子了。”在王小文所在的病区里,这样关于亲情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也让他越来越思念自己的孩子,最终写下这样一封信。

从紧张到轻松

已能感知到胜利的曙光

王小文的这封信,是以日记的形式写在自己一个网络博客里的,从出发前往武汉的那天起,他就会把在武汉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日记的很多读者,都是一起前往武汉的同事。

王小文最近的一篇日记,写的是自己在武汉遇到的、关于武汉方言的趣事,有同事看了日记跟他说:“最近的日记比原来轻松了不少!”王小文翻看自己前面的日记才发现,笔调确实是越来越轻松的,“也是因为我们在这边的工作越来越顺手吧,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一种紧绷的状态。”

王小文回忆,进入武汉市的时候,之前还有说有笑的同事们在看到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时,不约而同地都沉默了,从那时开始,紧张感就一直围绕着大家。

医疗队接手重症病区时,呼吸机等器材很缺乏,大家只能一步一步从无到有重新改造病区,并在困难重重的基础上建立该病区的重症ICU,“那几天,好多同事都失眠,吃安眠药才能睡着,为此,我们还专门为医护成立了心理干预小组。”

随着病区改造一步一步完成,各种工作也走上了正轨,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大家的心态才慢慢放松下来,在王小文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这种差别在日记中表现了出来。

王小文和他的同事们都明显感受到,虽然工作还是很忙,疫情还需要进一步控制,“但曙光越来越近,近到我们可以感知到它就在不远的前方。”

从食言到承诺

“我们很快就会回家”

最近一段时间,王小文的女儿每一次打电话,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王小文一开始说:“等春天来了,爸爸就回来了。”

前几天,女儿又说:“小区里的桃花开了,你还要多久回来?”

王小文又回答:“你什么时候回去上学了,我就回来了。”但看看时间,已经进入3月,重庆的疫情控制得很好,王小文觉得,自己又要食言了。

这一次,在这封信里,王小文又给出了新的答案,“电话里你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来,爸爸现在还不能给你具体的承诺,但肯定快了,我们马上就要胜利了,春暖花开时,我会跟所有的叔叔阿姨一起平安回来。”

重庆支援湖北医护日记

“女儿的信让我泪目”

3月2日 武汉 小雨

不知不觉,从金银潭医院转战到火神山医院,算算日子今天已经是在武汉抗疫的第37天了。连轴转的夜班打乱了我的生物钟,睡眠呈片段式,1-2小时醒一次,所以只要不上班,随时都感觉很疲惫。

今天上完“黄区”9点到13点的班,下班后和小伙伴们在“清洁区”一起、在肖利护士长的指导和陪同下补护理记录至18点多,紧赶慢赶坐上了回宿舍的公交车。晚饭后打开手机看到了女儿班主任老师发过来的一个主题为“点赞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链接,点开往下翻看,竟然看到了宝贝女儿思思给我写的一封信,心里一阵惊喜、惊讶!瞬间忍不住泪目。

从信中,我看到了女儿对我的思念、担心、心痛,短短一个月时间,感觉女儿似乎长大了、懂事了、让人放心了、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变得有担当了……再回看前几天女儿发过来的关于“怎样预防病毒感染”的两幅画,上面写有“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此时此刻,就像一剂强心针注入,连日的辛苦疲劳烟消云散,给我带来了继续战斗的力量!

女儿,妈妈的小棉袄,我一定不让你失望,会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共同战胜病毒!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彭静

“我们的队伍里没有孬种”

3月3日 孝感 晴

我是我们医院一起出征孝感7个同事里,唯一的“70”后,年资最长的那一个,出征前,医院领导让我做了我们7个人的队长。

到孝感市后,按照重庆总指挥部的安排,我们被指派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支援救治工作。队员曾笑着说:“我们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是的,我们队员中没一个孬种!在国家需要时,我们都愿挺身而出!

熊楚瑜是名女医生,也是一对两岁半双胞胎的妈妈,刚到病房需有人进污染区查房及熟悉防护流程时,她带头第一个报名;张浩是孝感当地人,是医院第一批报名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颜俊峰安排患者CT、核酸检测,身在最危险的一线却说不过是尽自己所长;杨义换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在污染区尽职尽责工作;李耿,辞别怀孕三个多月的妻子,只因“国比家大,有国才有家”;罗明武是队里唯一的“90”后,他说,17年前全世界守护90后,现在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

目前,孝感新增病人逐日减少,病房收治病人从一天几十例到1例,近3天0例。这样的数据,无疑是对我们医护人员所做努力的最大鼓励。近1个多月全国医护人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全力奋战,最终战胜疫情的日子指日可待!

重庆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文秀芳

给孩子的话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杨雪:

“儿子,希望你懂得,所有的岁月静好,只因有无数人在负重前行!希望你能铭记,妈妈曾经披甲执锐与病毒有过一场殊死之战!希望你能珍惜,疫情过后每一个阳光明媚的美好日子!儿子,我爱你,能和你一起并肩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

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梅枚:

“孩子,别怕,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信仰,你可以理解为乐观,也可以理解为力量。这份乐观、力量源于妈妈的专业素养,源于妈妈的医者仁心。”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梅怡:

“儿子,春暖花开的时候,妈妈就回家啦!一路走来,是你们的理解、支持和满满的爱,让我每天能够微笑着、放心地走进战场,义无反顾地去战斗!”

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张晞:

“即将中考的儿子,相信孩子你会因为我的榜样而尽快成熟;体弱多病的妈妈,相信母亲你会因为我的顾大家舍小家而自豪。战地黄花分外香,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不要为我担心,我会让你们为我骄傲!”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