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企政策到位越快越好
疫情之下,许多行业都在承压,对企业的阶段性冲击不可避免。但反过来说,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谁能瞄准市场行情发挥自身优势,在“危”中找到“机”,谁就能率先闯过难关。
医疗防护用品告急,企业的火线转产,既是支援,也是自救;线下实体店受阻,“云直播”“共享员工”的兴起,既降了损失,也添了生机……同样的外部环境,一些企业积极调整、创新突围,不仅未被困难压垮,反而愈战愈勇,着眼化危为机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危中求机,事在人为,但仅靠企业的自身努力还不够。一些企业负责人坦陈,受制于供应链、资金链等问题,复工复产并不顺畅。瞄准这些“痛点”“堵点”,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为企业排忧解难。重庆应更多地为各类企业想办法,把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把市场蕴藏的潜力激发出来,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在“戴着口罩抓发展”的特殊时期,用更大的力度支持和服务企业,不仅事关企业的生存,更关系到唤醒每一个角落的创造活力。这个时候,能不能及时拉一把,帮助企业迈过眼前这道坎,是对营商环境最真实的检验。重庆日前推出增强版“支持企业40条”政策,解决企业开复工的燃眉之急,受到各方肯定。现在最需要的,是把这些政策的“真金白银”挖出来,使企业在“抢进度、赶时间、补损失”中跑得更快。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对开放发展的一次大考。随着全球约一半国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切实有效防范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是重庆面临的新挑战。保持精准防控、有条不紊,考验着两手抓、两手硬的定力和智慧。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进程,不会因疫情而中断。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才能在更大范围开拓市场、抢抓机会、助力发展,让城市既安全又有活力,让各方面对重庆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加快改革。疫情发生以来,许多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成为疫情倒逼下的企业创新突破。这些疫情期间的探索,是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势,很大程度上就看相关领域的改革能否跟得上。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期,把各项工作与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及时清除壁垒、打通梗阻,才能真正化危为机。
疫情冲击,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暂时的困难,但也锻炼了我们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能力。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变挑战为动力,我们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整座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