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医战疫日记|重医附一院周泓羽:守在缓冲间“碎碎念” 不能有任何盲点和丝毫松懈
工作中的周泓羽。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时间:2020年3月16日
地点:武汉市第一医院
记录者: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周泓羽
2003年“非典”那年,我选择学预防医学,2008年汶川地震,跟随导师走在北川。今年2月12日,我成为重医附一院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
在160名队员中,我是唯一的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感控的绝对重要性,队员的关注和期望,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力。在日复一日的感控培训、督导和提醒中,我似乎把自己训练成了“碎碎念”的老婆婆。
医疗救治工作开展了一个月,我最担心的就是队员们防控意识松懈,一点点麻痹大意都可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于是,我总是守在医院缓冲间“念”他们:“领防护服时注意选择大小型号,记着脱的时候动作务必轻柔、再轻柔……”“口罩气密性检查没有?来,让我看看你的鼻夹塑形……”;到了酒店门口,我又念他们:“消毒做好没?回房间注意外衣不要乱放,先洗澡后吃饭……”
不光是见面“念”,我还要用微信轮番“念”,每天都要反复发两三次,打开“感控提醒”文档一看,没想到已有近7000字的内容了。哪怕是已经烂熟于心的穿脱动作,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有任何盲点和丝毫松懈。
我们有的女队员脸型比较窄,遭遇了挂耳式口罩怎么都戴不稳的难题。我找到几种辅助卡扣和牛奶箱提手,反复试用,然后到医院缓冲间帮助脸小的队友戴稳口罩并尽量注意不勒耳朵,最终还通过气密性检查验证了不漏气。那一刻,我们都太开心了。
老是“念”,大家可能会烦,文字看多了也会疲劳,我就时常换一换表达方式,剪辑小视频、制作图片,比较形象、直观地传达关键信息。院感组的小伙伴们也很会想办法,将重要的感控提示打印成小海报张贴在驻地。我们在房间通风、日常防护、个人卫生、出入管理、健康监测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让队员们知道上班服和外出鞋摆放位置、进房间流程、衣物清洗等生活细节,还兼顾了食物准备、垃圾处理、物资搬运及发放等后勤工作。
虽然常表现出“话唠”的样子,我也曾遇到紧张得失语的时刻。记得那天突然接到电话,上呼吸机的患者十分钟后拔管,我风风火火赶到,紧急帮助徐昉和林时辉两位老师穿戴三级防护用品。我拿上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检查装置、运转风机、排出空气、戴上头罩,感觉自己也屏住了呼吸。
目送两位“战士”走进病房,我一边提醒他们注意呼吸器报警,一边暗暗为他们加油。守候在病房外的近1小时里,我透过玻璃窗默默注视着,他们笑我就像个老母亲看出生的婴儿。我也是笑笑,直到一切完成,取下头罩消毒后,我才感觉缓过劲儿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