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杨新民:抗疫战场上,他用大数据与病毒殊死搏斗
杨新民。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8日讯(记者 阙影)“航天器何时发射是可以算出来的,天气预报离不开大数据,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海啸……”近日,由多名专家院士主讲的系列科普讲座受到全国近20万大、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的“追捧”,激发了不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想尽我所能做点有价值的事情。”讲座的组织者,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新民如是说。其实,杨新民口中“有价值的事情”不仅仅是为学生们请来院士老师。疫情防控期间,他还组织团队,借助数学工具分析突发性传染病的传播、控制,为重庆疫情发展趋势和累计确诊病例变化情况作出较为精准的预测。
杨新民和团队在微信群的对话截图。受访者供图
组建团队 用大数据抗“疫”
“疫情暴发后,看着新闻里每天变化的数字,我意识到我应该,也能够做点什么,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杨新民是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在运筹学领域深耕30多年。他对数字最敏感,这也是他最熟悉、最得力的“武器”。他说,在抗击“非典”时,数学界就曾建立模型对其演变趋势进行推演。
说干就干。除夕夜当晚,杨新民就在家中和研究统计学的儿子一起,根据公开的疫情数据进行初步推演。很快,他们发现,固有的模型不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于是,他决定组建一支专门的团队。
“大数据分析,模型优化很重要。”2月4日,杨新民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的教师队伍中“点将”,通过微信群,远程组建起了一支14人的流行病建模与预测小组。
团队建起来后,成员们迅速行动,收集数据、推演、校正模型……然而,最初几次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暴发的数据一对比,准确性并不理想,部分成员开始失去信心,甚至有些气馁。
“大家别灰心,除了我们,全国上下还有许多人都在为抗击疫情而战斗,我们要知难而上!”杨新民在微信群里给成员们鼓劲,还分享了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让大家知道做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他的鼓励下,团队又振作起来,继续对数学模型进行校正、优化。2月7日,杨新民和团队成员们忙到凌晨3点55分才结束,他们的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月11日,他们已经能够用计算机编程的模型推演重庆本地7天后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
2月12日和2月17日,杨新民和他的团队两次以科技工作者建议的形式,向市政府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在报告中,他们不仅对疫情发展趋势做了预测,还对重庆疫情防控提出四点建议:继续加强有效管控、适当开展分类管控、通过媒体等传播正能量、关注隔离人员心理健康。
如今,实践证明,杨新民和团队的预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为防疫工作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为全国中小学生请来院士“老师”
最近,杨新民又忙起了另一件事,邀请数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当“老师”,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们上网课。
3月7日下午,首堂课开讲,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题目为《数据科学融通应用数学》。
“航天器何时发射是可以算出来的,天气预报离不开大数据,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海啸……”3月14日下午,杨新民又邀请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围绕数学的概念、历史、特点、作用等展开了一次“数学漫谈”,吸引到超过17万人次观看,甚至有学校提前组织师生集体观看。
讲座中,院士们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诠释数学学科,传授数学思维,也为广大学子带去了学校里听不到的数学课。
“数学蕴含的美、真实、智慧,值得被更多人所了解。”杨新民说,讲座收到的热烈反响,超乎预料,让他倍感欣慰。线上开展讲座,能同时惠及更多听众,也能通过讲座视频回放,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料。接下来,他还准备邀请更多院士,围绕数学文化、数学与诗歌等主题,继续开展线上讲座,服务更多的教师、学生和家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