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试验区三周年“成绩单”:引进2670个项目 合同总额逾8693亿
截至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实148项,落实率达98%;自设立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36385户,注册资本总额4658.94亿元人民币,全域引进项目2670个,合同(协议)总额8693.52亿元。

重庆自贸试验区三周年“成绩单”:引进2670个项目 合同总额逾8693亿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31

重庆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周年。市商务委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1日18时20分讯(记者 周晓雪)明(1)日,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满三周年。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截至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实148项,落实率达98%;自设立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36385户,注册资本总额4658.94亿元人民币,全域引进项目2670个,合同(协议)总额8693.52亿元。

创新力 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0余项

三周年“成绩单”背后,重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丰硕。国家复制推广的223项改革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中适用重庆的206项,已复制推广193项,复制推广率为94%,其余13项正在加快推进。

先后获批全国第四个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以及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平行汽车进口、铁路运邮、过境144小时免签证、启运港退税等试点政策。

同时,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个性化探索。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扎实开展以铁路运单物权化为重点的陆上贸易规则探索,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累计签发铁路提单47份,货值达4亿元人民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点,推动多式联运创新,形成国际国内共建机制,打通铁路集装箱“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联运创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物流金融创新试点,加快构建集中统一的动产抵押、质押登记信息服务系统、物流全过程监管动态跟踪服务系统、开放式投融资对接服务系统等。

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培育创新成果。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0余项,向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50余项,56项在全市范围推广,内陆物流大通道开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知识价值信用融资新模式等创新经验和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

改革任务的落实,对重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起到巨大助推作用。比如,通过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措施,带动重庆口岸整体通关进口时间压缩60%以上,出口时间压缩90%以上,空运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排全国空运口岸前列,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降低100美元以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量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吸引力 引进2670个项目“吸金”逾8693亿

自设立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36385户,注册资本总额4658.94亿元人民币,全域引进项目2670个,合同(协议)总额8693.52亿元。

“吸引力”何在?改革引领下,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作用显现。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并不断拓展班列功能。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突破4500班,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渝满俄班列开行累计突破1000班;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线路延伸至全球88个国家、213个港口;江北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95条,开通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形成了“战略平台+园区平台+功能平台+活动平台”的开放平台体系,“一区两群”协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示范性项目和新名片;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均占全市的30%以上,成为内陆开放重要门户;重庆高新区全力打造升级版,正在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此外,新兴产业加速聚集,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先后落户,德国埃马克机床总装及集成基地、德国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韩国SK海力士二期项目、中欧数字生态城、奥特斯IC载板三期、紫光集团存储芯片产业基地、万国数据重庆中心等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保税租赁业务,新加坡莱佛士集团独资医院运营良好。

开放力 创造全市70%的进出口贸易额

重庆自贸试验区释放出的巨大“磁吸效应”,吸引着众多外资企业、国际资本、新兴业态、优秀人才在此集聚,也正助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2019年,重庆自贸试验区创造了全市70%的进出口贸易额,集聚了全市25%的外资额。在自贸试验区的支撑和引领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正全面提速。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值5792.8亿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国增速7.6个百分点;全市服务贸易272亿美元,同比数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连续9年达100亿美元规模,居中西部前列,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落户重庆293家。

成绩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重庆自贸试验区大力加强法治保障,先后颁布施行自贸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自贸试验区条例,从管理体制、投资促进、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内陆开放及营商环境等方面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全域、专门化的自贸试验区法院,设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同时,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权限下放“基层点菜”,41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到各片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工压减至15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制定了《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若干措施》,打造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基础上,出台《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针对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20个重要方面,制定了91条针对性措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自贸试验区三周年“成绩单”:引进2670个项目 合同总额逾8693亿

2020-03-31 18:29:01 来源:

重庆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周年。市商务委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1日18时20分讯(记者 周晓雪)明(1)日,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满三周年。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截至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实148项,落实率达98%;自设立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36385户,注册资本总额4658.94亿元人民币,全域引进项目2670个,合同(协议)总额8693.52亿元。

创新力 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0余项

三周年“成绩单”背后,重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丰硕。国家复制推广的223项改革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中适用重庆的206项,已复制推广193项,复制推广率为94%,其余13项正在加快推进。

先后获批全国第四个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以及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平行汽车进口、铁路运邮、过境144小时免签证、启运港退税等试点政策。

同时,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个性化探索。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扎实开展以铁路运单物权化为重点的陆上贸易规则探索,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累计签发铁路提单47份,货值达4亿元人民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点,推动多式联运创新,形成国际国内共建机制,打通铁路集装箱“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联运创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物流金融创新试点,加快构建集中统一的动产抵押、质押登记信息服务系统、物流全过程监管动态跟踪服务系统、开放式投融资对接服务系统等。

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积极培育创新成果。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40余项,向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50余项,56项在全市范围推广,内陆物流大通道开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知识价值信用融资新模式等创新经验和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

改革任务的落实,对重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起到巨大助推作用。比如,通过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措施,带动重庆口岸整体通关进口时间压缩60%以上,出口时间压缩90%以上,空运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排全国空运口岸前列,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降低100美元以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量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吸引力 引进2670个项目“吸金”逾8693亿

自设立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36385户,注册资本总额4658.94亿元人民币,全域引进项目2670个,合同(协议)总额8693.52亿元。

“吸引力”何在?改革引领下,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作用显现。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并不断拓展班列功能。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突破4500班,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渝满俄班列开行累计突破1000班;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线路延伸至全球88个国家、213个港口;江北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95条,开通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形成了“战略平台+园区平台+功能平台+活动平台”的开放平台体系,“一区两群”协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示范性项目和新名片;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均占全市的30%以上,成为内陆开放重要门户;重庆高新区全力打造升级版,正在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此外,新兴产业加速聚集,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先后落户,德国埃马克机床总装及集成基地、德国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韩国SK海力士二期项目、中欧数字生态城、奥特斯IC载板三期、紫光集团存储芯片产业基地、万国数据重庆中心等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保税租赁业务,新加坡莱佛士集团独资医院运营良好。

开放力 创造全市70%的进出口贸易额

重庆自贸试验区释放出的巨大“磁吸效应”,吸引着众多外资企业、国际资本、新兴业态、优秀人才在此集聚,也正助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2019年,重庆自贸试验区创造了全市70%的进出口贸易额,集聚了全市25%的外资额。在自贸试验区的支撑和引领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正全面提速。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值5792.8亿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国增速7.6个百分点;全市服务贸易272亿美元,同比数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连续9年达100亿美元规模,居中西部前列,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落户重庆293家。

成绩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重庆自贸试验区大力加强法治保障,先后颁布施行自贸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自贸试验区条例,从管理体制、投资促进、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内陆开放及营商环境等方面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全域、专门化的自贸试验区法院,设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同时,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权限下放“基层点菜”,41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到各片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工压减至15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制定了《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若干措施》,打造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基础上,出台《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针对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20个重要方面,制定了91条针对性措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