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十八般武艺4|泥溪镇:黑色农产品 种出光明脱贫路》报道反响热烈
选对产业选好生产方式 对地方脱贫太重要了
《重庆晨报》13日对云阳泥溪镇的脱贫攻坚报道。
昨天,上游新闻联动14个区县融媒体中心聚集脱贫攻坚大决战推出《脱贫攻坚十八般武艺4|泥溪镇:黑色农产品 种出光明脱贫路》。整组稿件以文图、Vlog形式,在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以及云阳县新闻中心、云阳县广播电视台推出,引发了热烈反响。
啃下“硬骨头”,确保如期脱贫圆满收官
云阳县扶贫办主任 李兴琼
上游的报道刊发之后没多久,李兴琼的微信朋友圈里就开始刷屏,并引发大家的众多点赞。
“这样的报道对我们的扶贫工作是极大的肯定和激励!”李兴琼认为,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只有啃下硬骨头,才能兑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啃下硬骨头,找准制胜法宝是关键。李兴琼说,泥溪镇作为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培育支柱产业是破解深度贫困难题的制胜法宝。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将财政资金入股村集体农业公司,探索股份分红、资产入股等多种模式带动老百姓增收。基本实现“点上有产业园、线上有产业带,面上有产业群”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粮经比由9:1调整到1:9,每户贫困户都有2个以上主导或特色产业覆盖。
李兴琼表示,如同报道中提到的,对于云阳县来说,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是主攻方向,要充分发挥产业造血功能,稳定贫困户收入,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
同时,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堵漏洞,围绕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强弱项,围绕群众“获得感”提质量。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山林资源唱好山歌,走好山路
云阳县泥溪镇党委书记 陈宇
“通过这次报道,外地的不少朋友纷纷通过微信、电话询问泥溪黑木耳、香菇产品,都希望买回去品尝。”云阳县泥溪镇党委书记陈宇高兴地说,上游新闻的报道出来没多久,关于泥溪镇黑木耳、香菇的电商订单量就明显上升。
陈宇说,泥溪镇作为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如今利用山林资源,全力发展黑木耳、香菇等黑色生态农产品,铺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此次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的深度报道,生动讲好了泥溪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产业扶贫故事,深刻反映了泥溪镇在推动黑木耳、香菇等产业中艰辛历程,展现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贫困群众、党员干部的创业热情和向上精神。
陈宇说,在产业发展中,我们始终立足山林资源这个最大的“宝贝”唱好“山歌”走好“山路”。无论是报道中的青杠黑木耳、香菇食用菌等黑色产品,还是初具规模的晚熟柑橘、乌梅等经果林,都是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也实实在在让贫困群众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当前,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陈宇说,将继续以“绣花”的功夫和“钉钉子”的精神,全力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产业兴,百姓富,脱贫致富有出路
云阳县泥溪镇协合村第一书记 罗强
罗强认真看完了整篇报道,并委托朋友留了一份报纸。报道引起了他几年来扶贫工作的共鸣:选对产业,选好生产方式,对一个地方的脱贫,实在太重要了!
产业兴,百姓富,脱贫致富有出路。这话是罗强近三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感悟。近年来,他带领协合村依托云阳县产业发展的精准模式,努力布局乌梅、软籽石榴、黑木耳、丹皮等产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将多措并举,落实线上线下经营相结合,打造实体经济,实现“造血”功能。
一是以协合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架构,搭建村一级网络电商平台,引进企业进行合作销售。二是利用“紫穗槐”这一蜜源植物,引进蜜蜂养殖企业,以蜜源植物作为股份入股,合资经营,并将利益链接至贫困户,按照股份分红,实现农村“三变改革”。三是利用协合村人居环境提升后全村面貌得到改善,为乡村旅游打下基础,实现“农旅结合”的协合村发展之路。
去年9月,罗强驻村已满两年,原本可以回去,但他选择了留任。不仅留了下来,他还立足长远,狠抓党建,为村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