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声回响①|太阳出来喜洋洋 大山里这家人把生活过得像首歌
相关报道:
习声回响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中益乡小学努力上好“三门课”
编者按: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深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步步行,声声问,殷殷情,为了他心中牵挂的一件大事——脱贫攻坚! 一年过去了,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再次回访中益乡。
在马培清家的院坝会上,总书记曾对乡亲们说,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年,脱贫不脱政策,马培清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的产业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这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标语,说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春燕 张一叶 佘振芳 黄宇
巍峨大山中的石柱县中益乡一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巍峨大山中,云雾缭绕处,蜿蜒乡道旁,一栋黄色小楼门口,一方水泥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
院坝的一角,杏花开得正好,粉色花瓣随风飘落,蜜蜂在空中嗡嗡飞舞。
暖洋洋的阳光透过枝桠,洒在树下闲坐的老婆婆身上,婆婆眯着眼,手里拨弄着土核桃,嘴里哼着土家族的传统“啰儿调”:“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啷啰……”
要致富,先修路,硬化公路在山间蜿蜒。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这里是重庆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唱歌的老婆婆,是87岁的老党员马培清。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调研,正是在她家院坝上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院坝会。
马培清乐呵呵地说起现在日子的变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有保障
“身体好就是福!”
见到记者,马培清给我们让坐。她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完全看不出几个月前还躺在病床上——去年10月,她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在石柱县人民医院住了十来天。马培清说,虽然自己家早已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这次看病共花了1万元左右,报销90%后,自己只出1000多元。
“您现在腿怎么样?走路费劲吗?”
“好了!我慢慢走,不爬陡坡就行。”
“胃口还好吧?”
“好着呢,我每天要喝两瓶有机牛奶!牙齿也好,花生都吃得!”马培清带着孩子般得意的神情。
马培清说,去年总书记来时,曾叮嘱她保重身体,“我都记着的!每天出门溜达,有时要走好几个小时。我得好好保重身体,政策这么好,更多好日子在后头!”说着,马培清摸了摸自己别在胸前的党徽。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告诉记者,几乎每次看到马婆婆,她都戴着这枚党徽。
马培清不仅能自己洗衣服,每天还给大儿子做饭,有时候还要晒晒菜干、捡捡核桃等。总书记来她家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各地的游客来院子拍照留念,马培清又当起了“导游”,绘声绘色介绍当时的情景。“我是做惯‘活路’的人,闲不下来!”
陈朋和谭明兰忙着为黄精施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有产业
“今年还想养20群中蜂”
闲不住的不只马培清。她家房前屋后的黄精基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弯腰锄草,马培清的二儿子陈朋和儿媳谭明兰也在地里忙活着。
走近细看,黄精比记者上次来时高了不少,长势喜人,田间套种的脆李,有的已经开始试果。
总书记去年来的时候,在田间地头查看了华溪村黄精的种植情况。一年过去了,黄精基地也从原来的200多亩扩大到了300多亩,还新增了一块黄精育种基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返包管护。
一年的时间,华溪村的黄精基地从200多亩扩大到300多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什么是返包管护?陈朋说,整个村头有1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村集体,用来种植黄精、脆桃、西瓜等。村民可以返包回来,从事管护工作,一亩地管三年,能拿2000元的工钱,黄精有收成了,每年还有20%的分红。
“依靠管理黄精的收入、土地入股分红和就近务工收入,我们夫妻俩每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陈朋给记者算起账,脸上洋溢着笑容。
陈朋和谭明兰忙着为黄精施肥除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既然党的政策好,我更要努力向前跑。”遍布中益乡田间地头的标语,正是陈朋心里的真实想法。他不满足于种地,每个月有十来天去附近工地上做木工活,此外,他还打起了养蜜蜂的主意。
华溪村将蜜蜂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推动农旅融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今年2月,陈朋在村集体领了5群中蜂。“一开始不会,县里派技术员来手把手地教,遇到啥子问题也可以打电话去问。”陈朋告诉我们,中益乡提出打造“中华蜜蜂第一小镇”,要把养蜂跟旅游业结合起来,他寻思着,今年下半年再扩大规模,最好是养上20群。
“还养20群!天天熬夜管护,恁个辛苦!”一旁的谭明兰心疼丈夫,嗔怪道。“熬点夜怕啥子!”在陈朋看来,只要日子有奔头,浑身都是劲。
有奔头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虽然嘴里说着丈夫,谭明兰忙完了地里的活,也摆起桌子,做起针线活。
她做的是荣昌夏布老虎,这是由市妇联组织的巾帼扶贫车间家庭工坊,为贫困妇女、留守妇女、残疾妇女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手工技能集中培训,并以计件合作、产品回购等方式,帮她们实现灵活就业、脱贫增收。
做完的布老虎,谭明兰就放在院子里的主题邮局里,供前来游玩的人观看购买。
主题邮局适合拍照打卡,可以寄明信片,还售卖本地土特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这个主题邮局是在去年下半年建起来的,窗口设计成信封模样,门口矗立着邮筒,适合拍照打卡,也可以寄明信片。屋子里则陈列售卖本地土特产,如蜂蜜、莼菜、黄连花、笋干等。
“哪个卖得好些?”记者采访过程中,正好遇到王祥生来查看邮局里的货物售卖情况,看是否需要补货。
王祥生告诉记者,打造主题邮局,是华溪村发展旅游业的一步棋。脱贫之后,乡村要可持续发展,仅靠农业肯定是不够的。为此,华溪村凭借山清水秀的优势,结合特色产业,将蜜蜂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推动农旅融合。
“在重庆市餐饮商会的对口帮扶下,我们的民宿一条街已经打整好了,马上就可以开门迎客。我们还要打造脆桃、脆李生态采摘园,建设中华蜜蜂产业园。”王祥生说。
“路都铺好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奔小康还会远吗?”陈朋说。
记者在华溪村采访多次,也明显感觉到,自从总书记来了之后,村民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很高,在政府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越来越清晰。
“只要我们啰儿,多勤快欧,啷啰,不愁吃来啷啷扯,哐扯,不愁穿欧,啰啰。”杏花树下,马培清欢快的歌声在大山里回荡,久久不绝……
马培清(中)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