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石柱:苦、辣、甜“三味”酿出新生活
黄连味苦,但“苦药”被种成了“脱贫第一支柱”;靠着一股子“辣劲儿”,土辣椒走出深山,“红”遍全国;千年养蜂传统被发扬光大,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甜蜜”事业……

新华社|重庆石柱:苦、辣、甜“三味”酿出新生活

来源:新华社2020-04-15

新华社重庆4月14日电(记者 李勇、张桂林、陶冶)黄连味苦,但“苦药”被种成了“脱贫第一支柱”;靠着一股子“辣劲儿”,土辣椒走出深山,“红”遍全国;千年养蜂传统被发扬光大,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甜蜜”事业……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近年来以“能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的劲头决战贫困,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成功摘掉“贫困帽”。

苦黄连种出“脱贫第一产业”

地处武陵山深处的石柱县,山大、沟深、土地零碎。过去,农户主要种植红薯、土豆、玉米“三大坨”,勉强维持温饱。

脱贫攻坚以来,石柱对大山的价值再认识:这里生态良好,高山植被茂盛,还是黄连等中药材的原始产地,完全有条件打造“武陵山药材库”。2017年起,中药材被列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全面推开。

清明时节,在中益乡建峰村4组一处狭长沟谷里,近百亩黄连长势良好,不少村民正忙着管护。

在地里除草的村民刘光平告诉记者,黄连生长周期长,一般5年才收获,并且经不起暴晒,怕杂草抢肥,必须搭遮阴架,勤除草,挖出来还要烘干,劳动强度比种“三大坨”大得多,“但收益也高得多,我家5亩黄连,轮作轮收,一年能卖近3万元。”

目前,石柱在地黄连达5.7万余亩,年产量占全国60%、世界40%,还形成全国最大的黄连交易中心。2019年黄连产值3.65亿元,带动1050户贫困户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近年,黄连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我们正从扩大中药材品种、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石柱县县长左军说。

在对口帮扶企业中核集团支持下,石柱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利用黄连研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中成药,还开发黄连花茶等饮品。同时,包括黄精、天麻、前胡等在内的多元化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未来5年将形成3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0亿级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

土辣椒出山“红”遍全国

走进石柱县下路街道柏树村的“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车间,一堆堆干红辣椒堆成“小山”,自动筛检带下,工作人员正将辣椒装袋,三五米外,都能闻到刺鼻、呛眼的火辣味道。

“这是我们本土品种‘石柱红’,火锅、麻辣鸭脖里少不了它,一年向全国销售几千吨。”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快人快语,“别看是土货,它可是我们石柱农户脱贫的一大宝。”

石柱农民有种辣椒的习惯,但过去并不以产辣椒闻名,直到2000年后,才开始产业化发展。“辣椒辣,想把辣椒产业搞好,也要受得了辣。”十几年前,谭建兰看准火锅等餐饮业对辣椒的巨大需求,投身辣椒产业,与一批农户合作,很快发展到1.5万亩。2008年石柱辣椒大丰收,价格大幅下跌,为了不让合作农户受损,谭建兰承诺“保底包收”,但公司加工能力跟不上,没有冻库,辣椒烂掉数百吨,损失60多万元。

痛定思痛,谭建兰开始建冻库,搞起辣椒深加工,还和科研机构合作培育辣椒新品。2019年,“三红”合作社的辣椒基地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1.2亿元。

谭建兰为每一个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建立扶贫档案。“保底包收”加入股分红,再加务工收入,一亩辣椒能收入四五千元,入社的840户贫困户到去年全部脱贫。

“全县辣椒种植已达30万亩,总产值15亿元。”左军介绍,目前正进一步拓展莼菜、脆李等规模化种植,绿色果蔬产业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

小蜜蜂酿就“甜蜜”生活

石柱林木覆盖率高达71.3%,春夏时节满山花海,不少农户有养土蜂的习惯。

石柱县顺势而为。近两年大规模种植蜜源类中药材,培育龙头加工企业,让蜂蜜成为贫困群众又一个增收的“宝贝”。

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谭登周的屋后,梨花、油菜花、槐花芳香缭绕,引来蜜蜂嗡嗡作响。“年初县上的蜂蜜厂免费送来5桶中蜂。”63岁的谭登周前年因摔伤返贫,去年刚迈过贫困线。为帮助他增收,村里让老谭加入劳动强度不大的养蜂业,“有技术员指导,还有保底收购,一年能增收几千元。”

为延伸产业链,石柱还深挖当地养中蜂的传统,打造中华蜜蜂小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家家户户都能共享“甜蜜”事业。

在小桥流水的金溪沟旁,来自重庆餐饮协会的8家餐饮企业与这里的贫困户结上对子,帮助他们在自家院落开办农家乐、民宿。4月中旬将迎来第一批客人。

“下一步,中蜂将培育到30万群,并打造以蜜蜂文化为主题的蜂旅结合产业品牌。”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说,石柱干部群众将发扬“能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后享蜂蜜甜”的劲头儿,脱贫不歇气,向着美好新生活继续奔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华社|重庆石柱:苦、辣、甜“三味”酿出新生活

2020-04-15 13:21:05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重庆4月14日电(记者 李勇、张桂林、陶冶)黄连味苦,但“苦药”被种成了“脱贫第一支柱”;靠着一股子“辣劲儿”,土辣椒走出深山,“红”遍全国;千年养蜂传统被发扬光大,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甜蜜”事业……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近年来以“能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的劲头决战贫困,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成功摘掉“贫困帽”。

苦黄连种出“脱贫第一产业”

地处武陵山深处的石柱县,山大、沟深、土地零碎。过去,农户主要种植红薯、土豆、玉米“三大坨”,勉强维持温饱。

脱贫攻坚以来,石柱对大山的价值再认识:这里生态良好,高山植被茂盛,还是黄连等中药材的原始产地,完全有条件打造“武陵山药材库”。2017年起,中药材被列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全面推开。

清明时节,在中益乡建峰村4组一处狭长沟谷里,近百亩黄连长势良好,不少村民正忙着管护。

在地里除草的村民刘光平告诉记者,黄连生长周期长,一般5年才收获,并且经不起暴晒,怕杂草抢肥,必须搭遮阴架,勤除草,挖出来还要烘干,劳动强度比种“三大坨”大得多,“但收益也高得多,我家5亩黄连,轮作轮收,一年能卖近3万元。”

目前,石柱在地黄连达5.7万余亩,年产量占全国60%、世界40%,还形成全国最大的黄连交易中心。2019年黄连产值3.65亿元,带动1050户贫困户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

“近年,黄连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我们正从扩大中药材品种、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石柱县县长左军说。

在对口帮扶企业中核集团支持下,石柱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利用黄连研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中成药,还开发黄连花茶等饮品。同时,包括黄精、天麻、前胡等在内的多元化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未来5年将形成3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0亿级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

土辣椒出山“红”遍全国

走进石柱县下路街道柏树村的“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车间,一堆堆干红辣椒堆成“小山”,自动筛检带下,工作人员正将辣椒装袋,三五米外,都能闻到刺鼻、呛眼的火辣味道。

“这是我们本土品种‘石柱红’,火锅、麻辣鸭脖里少不了它,一年向全国销售几千吨。”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快人快语,“别看是土货,它可是我们石柱农户脱贫的一大宝。”

石柱农民有种辣椒的习惯,但过去并不以产辣椒闻名,直到2000年后,才开始产业化发展。“辣椒辣,想把辣椒产业搞好,也要受得了辣。”十几年前,谭建兰看准火锅等餐饮业对辣椒的巨大需求,投身辣椒产业,与一批农户合作,很快发展到1.5万亩。2008年石柱辣椒大丰收,价格大幅下跌,为了不让合作农户受损,谭建兰承诺“保底包收”,但公司加工能力跟不上,没有冻库,辣椒烂掉数百吨,损失60多万元。

痛定思痛,谭建兰开始建冻库,搞起辣椒深加工,还和科研机构合作培育辣椒新品。2019年,“三红”合作社的辣椒基地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1.2亿元。

谭建兰为每一个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建立扶贫档案。“保底包收”加入股分红,再加务工收入,一亩辣椒能收入四五千元,入社的840户贫困户到去年全部脱贫。

“全县辣椒种植已达30万亩,总产值15亿元。”左军介绍,目前正进一步拓展莼菜、脆李等规模化种植,绿色果蔬产业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

小蜜蜂酿就“甜蜜”生活

石柱林木覆盖率高达71.3%,春夏时节满山花海,不少农户有养土蜂的习惯。

石柱县顺势而为。近两年大规模种植蜜源类中药材,培育龙头加工企业,让蜂蜜成为贫困群众又一个增收的“宝贝”。

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谭登周的屋后,梨花、油菜花、槐花芳香缭绕,引来蜜蜂嗡嗡作响。“年初县上的蜂蜜厂免费送来5桶中蜂。”63岁的谭登周前年因摔伤返贫,去年刚迈过贫困线。为帮助他增收,村里让老谭加入劳动强度不大的养蜂业,“有技术员指导,还有保底收购,一年能增收几千元。”

为延伸产业链,石柱还深挖当地养中蜂的传统,打造中华蜜蜂小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家家户户都能共享“甜蜜”事业。

在小桥流水的金溪沟旁,来自重庆餐饮协会的8家餐饮企业与这里的贫困户结上对子,帮助他们在自家院落开办农家乐、民宿。4月中旬将迎来第一批客人。

“下一步,中蜂将培育到30万群,并打造以蜜蜂文化为主题的蜂旅结合产业品牌。”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说,石柱干部群众将发扬“能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后享蜂蜜甜”的劲头儿,脱贫不歇气,向着美好新生活继续奔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