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 温暖 期待 这是他用心记录的抗癌历程
钱犁写过的新闻不计其数,发表过的报告文学近百万字,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他把自己也写进了作品当中。一部28000多字,名为《兵不血刃斩恶魔——来自重庆南川金佛山中医院攻克癌症的体验式报告》的报告文学即将在国内知名刊物《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5月号上刊发。
这样的文学作品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去写的,因为这份“体验”的“机会”,每个人避之而不及。钱犁却经历了,体验了,书写了。
2019年3月,他拿到“恶性淋巴癌”诊断书,一年后,经过南川金佛山中医院的免费治疗,他的各项指标渐渐恢复正常。
钱犁完成了一部文学作品,更是跨越了一个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考验。
罹患恶性肿瘤
他将愿望和心境融进诗歌里
身为高级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近年来,钱犁参加过不少“应景式”、“应酬式”、“应邀式”采风活动,步履匆匆,也收获满满。
“惟有此次,我是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选择一种特有的方式,前往一个特殊的地方,接触一个特殊的群体,向广大读者报告一次特殊的感受。”4月中旬晴朗的一天,这位65岁的资深新闻工作者、知名作家在南川金佛山中医院302病房里,再一次翻起这部对他来说意义完全不同于往常的作品。
每一个字,都是他用生命、用心换来的感受。
钱犁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是万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得两次“中国新闻奖”、数十次省市级新闻奖,还曾是“四川省劳动模范”,出版过近百万字报告文学集。
2019年3月,钱犁从重庆一家大医院拿到了写着“恶性淋巴癌”的诊断结果。
他是个乐观的人,几天前还忐忑得睡不着觉,看到这个结果反倒变得坦然。他在作品中写道,“当时耳边似乎有一个强大的声音在提醒自己:不能趴下!从这一刻起,你要学会勇敢地笑对死神,向死神挑战!”
钱犁向爱人交代了“三不”原则:不手术,不化疗,不放疗;若到了紧要关头,不插管,不抢救,不损伤生命最后的尊严。他甚至还提出,一旦离开这个世界,不办丧事扰民,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思会,不保留骨灰,将其撒入一生热爱的高峡平湖,为大地母亲做最后一点奉献。
他后来创作出一首名为《我对长江母亲的依恋》的诗歌,将愿望和心境放入诗中:
人生的长河日夜东流/漫长的岁月/尽享了大自然的馈赠/人的生命总会走到尽头/但又何必显出那样的自私与贪婪/身后非得与养育你的这片大地/争得一丘黄土/再分一杯羹;
总有那么一天/我会告别这个世界/当七尺之躯化作一团灰烬/我会毫不吝啬地挥一挥手/绝不带走半点烟尘/我将身后的一切一切/全部托付给大地母亲/从此我会永远伴于您的身后/化作岸边的一束小花/向前来踏青赏景的人们频频点头/我愿化作一滴露珠/循着江流的脚步/一遍又一遍地低吟浅唱/我愿变作一片金色的落叶/把蕴含在你胸间的问候语/捎给大海/传向远方/我愿化作一缕清风/吹向水平如镜的高峡平湖/向着中国向着世界/发出来自三峡的春之声……
虽然乐观,但钱犁健康每况愈下,服用靶向药后,白细胞指标时高时低,反复无常,血小板连续出现下滑趋势,腹腔里还有一个约6厘米的肿大包块,并在持续增大。
未来是生?是死?一向豁达、乐观的钱犁不敢去想。
医院提供无偿治疗
他考虑良久后决定去试一试
2019年10月17日扶贫日上,钱犁得知,南川金佛山中医院启动“10·17”百名贫困癌症患者免费诊治“健康扶贫”行动。不久后的11月8日是全国第20个记者节,这家医院又面向全国新闻单位收治百名肿瘤患者提供无偿治疗,他考虑很久后决定去试一试。
“2019年12月8日上午9时许,我乘上C6407次高速列车,从万州北站向着重庆主城进发。虽是寒冬时节,车窗外却滚动着春的暖流。列车风驰电掣一路狂奔,高铁两侧的城市高楼、乡村田野、远山的牛羊、近处的农舍以及锦绣田园间的青青冬麦、红花野草、绿树翠竹,瞬时被疾驰而过的车身甩得老远,老远。由于车速太快,你越是想把眼前的景象留在记忆深处,可到头来却什么也没留下,大脑一片空白……”在报告文学开头,钱犁这样描述第一天来医院的场景。
看到人性光辉韧性
他成了病房里的一个观察者
多年的锤炼,让钱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细细观察着来到这所医院里的每个人。
几十个患者中,有的是由区、县扶贫部门安排专车集体送来的,也有以前在主城知名医院接受过治疗但效果不佳,主动申请转到这儿来的;还有从主流媒体上看到消息,不远千万里慕名而来寻求诊治的。
“这些人群中有满脸菜青色、精神萎靡的;有神情焦虑、动辄大光其火的;有手拄双拐、行动非常困难的;有性情古怪、看啥都不顺眼的;有头手或其他部位都缠着纱布、绑着绷带的,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乍看上去,就像从战场上溃败下来的一群残兵败将……”
在钱犁看来,这些被其他大医院宣判了“死刑”的人,失去了尊严,失去了乐趣,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活下去。
看着他们,钱犁心里苦笑了一下,别人看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住久了,职业习惯让钱犁忍不住和身边的病友们聊天,他发现这一个个肿瘤患者身上,竟有那么多故事。
每个贫困肿瘤患者如同在疾风中被刮得东倒西歪的野草,但他们都坚强地站立着,绝不趴下。在可怕的疾病背后,钱犁慢慢看到了越来越多人性的光辉和韧性。有病友过生,护士熬夜亲手织就了鲜红的围巾,病人戴了舍不得摘下;医生们凌晨2点出发,开了四小时高速路和两小时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重庆与湖北交界的大山深处的患者家送药和家访。
被病友们言行打动
他决心把真实感受记录下来
其实,入院之初,钱犁并没有想到写这样一件作品。“生病后,心理上多少还是会有些消极,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还写什么啊。名利都是身外之物。”
不过,来到医院后,他与病人近距离接触,看到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疾病作斗争的顽强意志,看到医护人员为这批特殊病人无私的付出,心里很触动,又想写点什么。
刚入院时,钱犁心头免不了焦灼与急躁,每天就是上药、换药。可时间一长,在这种和谐宽松、健康向上的整体氛围感染下,他对疗效的感觉也日渐明朗,看到一群谈癌色变的弱者日渐康复,变成笑对死神的强者。
病友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打动了钱犁。
在医院住了20多天,钱犁看到的病人,不再是刚入院时的凄惨,而是每天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面无惧色,他们神情欢愉,经常还哼着小曲,或翩翩起舞。他们常常在雨后初霁时进入林区登山赏景,或赏花品梅,或采摘蘑菇,呼吸新鲜空气,还会在羽毛球场上龙腾虎跃,下“跳跳棋”、“珠珠棋”……
“在这里,人们自得其乐,悠然自得,俨然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病痛,把死神远远扔在一边儿;人们神清气爽,笑脸盈盈,乐不可支,俨然一群不知福祸、不惧生死的乐天派,更是一群置生死于度外的超脱者;在他们眼里或心中,看到的不是遮天蔽日的阴霾,而是和风细雨后的彩虹;感到的不是霜雪飘零的寒冬,而是严冬即将过去的一抹暖阳。大有一种‘死神’将至、我当放声大笑的心胸和气概……”
钱犁决心把这些真实感受写出来。
这些文字饱含深情
他逐字逐句手写,写了十多天
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心中的感动越积越多,2020年2月,趁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能出门,钱犁在家里重新拿起笔。
每天上午,他陪着小孙女玩耍,下午和晚上,就在书房里奋笔疾书。7岁的外孙女用充满稚气的声音问他,“外公,你也和我一样,要写作业呀?”
钱犁笑着点点头,是啊,真的好像是他人生的一份作业。
这是钱犁第一次把自己放进了作品里。他说,里面没有一个故事是编造的,也没有艺术加工,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以前啊,都是讲别人的故事,这次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写这群和我命运相近的可爱、勇敢的人。”
回想起那些肿瘤患者从沮丧、痛苦,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笑脸,医护人员用浓浓的情和关爱将他们包裹,他写着写着,眼泪时常不自觉地掉下来。
钱犁不太会用电脑,全部是逐字逐句地手写,一连写了十多天,最后汇集成了厚厚一叠饱含深情的文字。朋友帮他找人来念,通过语音录入,转成文字。钱犁又改了一天后,立马传到了北京,《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们看了也表示非常感动,评价说这是一部怀着真情实感的特殊文学作品。
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他想继续记录世间的美好故事
4月7日,因新冠肺炎疫情歇业两个多月后,南川金佛山中医院迎来重新开放的日子。病友们挨个去到302病房,拜访了这个被他们称为“全医院最有文化、最会写”的病友,他们都知道老钱写了一部报告文学,把大家都写了进去。
钱犁乐呵呵地拿出初稿,病友们争着读。患有鼻炎癌的余文艺看得哈哈大笑,陈昌蓉一边笑一边掉泪,“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把我们治病、求医的这一幕,都记录下来了!”
气色饱满的钱犁就坐在病床床沿上,笑眯眯看着他们聚精会神地慢慢读。他寻思着,等杂志印出来后,希望给每位病友都寄一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念。
那天,他还临时加了几段内容进去:
“在看到被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多次报道的癌症晚期患者王峰时,我大吃一惊,此前见到的王峰病入膏肓、奄奄一息,而这回再次相见,我难以置信地打量着坐在身旁的这条死里逃生的汉子,只见他身材健壮匀称,两脚行走如风,谈吐彬彬有礼,讲话声音洪亮,脸色红润亮堂。一只白白净净的口罩,加上合身而又朴素的装束,透露出中年汉子的英气与活力。”
“难以将眼下的王峰与半年前的王峰联想到一起!简直是奇迹啊!”钱犁赶紧打开稿纸,把所见所想又加了进去。
经过治疗和巩固,钱犁的各项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以前一直隐藏于腹腔深处的包块看不到了;从血常规表现出的血象上看,几个月前还相当于正常人数倍、居高不下的白细胞基本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从万州出发前一度出现的血小板不断下滑的趋势也基本归于正常范畴。
钱犁用三个词概括这段经历:神奇、温暖、期待。他期待的是,将继续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人世间的美好故事。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