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农户杨松胜为啥主动申请退低保
“当初实在没办法,全靠吃低保解决了生活困难。现在,我想把低保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前不久,家住秀山县隘口镇岑龙村的农户杨松胜,将一封“退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申请书”交到岑龙村委会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

秀山农户杨松胜为啥主动申请退低保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4-30

秀山农户杨松胜正在查看中药材重楼苗。 通讯员 田坤 摄

“当初实在没办法,全靠吃低保解决了生活困难。现在,我想把低保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前不久,家住秀山县隘口镇岑龙村的农户杨松胜,将一封“退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申请书”交到岑龙村委会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

“身体好起来一定要摘掉穷帽子”

今年57岁的杨松胜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以前一家人的收入都靠夫妻俩外出务工,还能勉强维持,但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家庭一下跌入到“谷底”。

原来,2014年,在沿海打工的杨松胜患上了淋巴性结核,不得不返回家乡治病休养。没过多久,妻子秦艳珍患有多年的慢性风湿病也发作了,也回到家乡治病,这样一来,杨松胜一家的收入来源彻底断绝。

“当时,我们两个大人要拿钱治病,4个孩子在读书,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了着落。”说起几年前的那一幕,杨松胜满是唏嘘。

不得已,杨松胜向隘口镇申请纳入成为低保户。2016年12月,隘口镇按规定将杨松胜家的3人纳入低保,保障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可低保像一块大石一样压在杨松胜心里,“吃低保终究不是个办法,我们身边有很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我觉得我也不差。”杨松胜在心里暗暗发誓:只要身体好起来,就一定要摘掉这顶穷帽子,靠自己的双手再次站起来。

“有干部帮扶,找到发展方向”

2019年下半年,杨松胜的困境终于出现了转机。

那时,他的病慢慢好了,虽然没法像以前一样干重体力活,但一般的活计没什么问题。杨松胜开始想办法自己找活干,但始终没有找到奋斗的方向。

了解这一情况后,岑龙村驻村帮扶队队员们经常来到杨松胜家,给他讲解扶贫帮扶政策,介绍村里产业发展情况,甚至请来一些业主,讨论共同发展问题。多番沟通下,最终,在重庆万物春生制药有限公司经理宗兵的推荐下,杨松胜决定发展银杏种植。

“种植银杏的市场前景很好,又有万物春生制药这个龙头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包收购。”杨松胜说,甚至在他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政府还提供了种苗和管护等帮扶资金。

2019年11月,在镇村两级帮扶和重庆万物春生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杨松胜与同村的建卡贫困户杨永发一起,拿着筹集到的资金承包下了村里的260亩土地,开始种植银杏,“现在基地里已经全部种下了银杏,长势也非常好,预计亩产银杏叶2800斤,收入可达3000余元/亩。”

“摘了帽子一身轻松”

今年初,看到自家有了产业,杨松胜的收入渐渐增多,他找到村干部,一句“我这样子哪里还像低保户,”就想退出低保。但鉴于其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银杏产业要见效还需要3年时间,帮扶干部们没有立即同意,还和他凑在一起想办法,怎么能实现“长效产业能致富,短效产业促增收”。

在大家的牵线搭桥下,杨松胜与附近的辣椒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按照合作社收购标准,在银杏基地里套种了100亩辣椒,今年预计每亩可产出3000斤,每亩收入3000元。

今年3月,杨松胜再次来到村委会,当着村干部的面,写下了“退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申请书”,并按上了鲜红的指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的好政策帮助了我,现在,我要退出低保,把它留给有需要的人。”杨松胜说。

如今,杨松胜一身轻松,“摘掉低保‘帽子’的那刻,我觉得全新的生活就开始了,只要肯干,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这不,疫情在家这段时间,“思想活跃”的杨松胜又打起了种植中药材重楼的主意。

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重楼“钱景”可观,市场上一斤重楼的价格可达300-500元。为了得到好的重楼种苗,杨松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满山寻找野生重楼,并带回来培育优质种苗。

目前,杨松胜已在自家大棚里试种了一亩重楼,试种成功后,将逐步扩大种植规模,“说不定哪天我就成了一个典型,不仅自己富了,还能带着大伙儿一道奔小康。”杨松胜打趣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秀山农户杨松胜为啥主动申请退低保

2020-04-30 09:46:19 来源: 0 条评论

秀山农户杨松胜正在查看中药材重楼苗。 通讯员 田坤 摄

“当初实在没办法,全靠吃低保解决了生活困难。现在,我想把低保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前不久,家住秀山县隘口镇岑龙村的农户杨松胜,将一封“退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申请书”交到岑龙村委会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生活的开始。

“身体好起来一定要摘掉穷帽子”

今年57岁的杨松胜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以前一家人的收入都靠夫妻俩外出务工,还能勉强维持,但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家庭一下跌入到“谷底”。

原来,2014年,在沿海打工的杨松胜患上了淋巴性结核,不得不返回家乡治病休养。没过多久,妻子秦艳珍患有多年的慢性风湿病也发作了,也回到家乡治病,这样一来,杨松胜一家的收入来源彻底断绝。

“当时,我们两个大人要拿钱治病,4个孩子在读书,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了着落。”说起几年前的那一幕,杨松胜满是唏嘘。

不得已,杨松胜向隘口镇申请纳入成为低保户。2016年12月,隘口镇按规定将杨松胜家的3人纳入低保,保障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可低保像一块大石一样压在杨松胜心里,“吃低保终究不是个办法,我们身边有很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我觉得我也不差。”杨松胜在心里暗暗发誓:只要身体好起来,就一定要摘掉这顶穷帽子,靠自己的双手再次站起来。

“有干部帮扶,找到发展方向”

2019年下半年,杨松胜的困境终于出现了转机。

那时,他的病慢慢好了,虽然没法像以前一样干重体力活,但一般的活计没什么问题。杨松胜开始想办法自己找活干,但始终没有找到奋斗的方向。

了解这一情况后,岑龙村驻村帮扶队队员们经常来到杨松胜家,给他讲解扶贫帮扶政策,介绍村里产业发展情况,甚至请来一些业主,讨论共同发展问题。多番沟通下,最终,在重庆万物春生制药有限公司经理宗兵的推荐下,杨松胜决定发展银杏种植。

“种植银杏的市场前景很好,又有万物春生制药这个龙头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包收购。”杨松胜说,甚至在他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政府还提供了种苗和管护等帮扶资金。

2019年11月,在镇村两级帮扶和重庆万物春生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杨松胜与同村的建卡贫困户杨永发一起,拿着筹集到的资金承包下了村里的260亩土地,开始种植银杏,“现在基地里已经全部种下了银杏,长势也非常好,预计亩产银杏叶2800斤,收入可达3000余元/亩。”

“摘了帽子一身轻松”

今年初,看到自家有了产业,杨松胜的收入渐渐增多,他找到村干部,一句“我这样子哪里还像低保户,”就想退出低保。但鉴于其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银杏产业要见效还需要3年时间,帮扶干部们没有立即同意,还和他凑在一起想办法,怎么能实现“长效产业能致富,短效产业促增收”。

在大家的牵线搭桥下,杨松胜与附近的辣椒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按照合作社收购标准,在银杏基地里套种了100亩辣椒,今年预计每亩可产出3000斤,每亩收入3000元。

今年3月,杨松胜再次来到村委会,当着村干部的面,写下了“退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申请书”,并按上了鲜红的指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的好政策帮助了我,现在,我要退出低保,把它留给有需要的人。”杨松胜说。

如今,杨松胜一身轻松,“摘掉低保‘帽子’的那刻,我觉得全新的生活就开始了,只要肯干,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这不,疫情在家这段时间,“思想活跃”的杨松胜又打起了种植中药材重楼的主意。

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重楼“钱景”可观,市场上一斤重楼的价格可达300-500元。为了得到好的重楼种苗,杨松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满山寻找野生重楼,并带回来培育优质种苗。

目前,杨松胜已在自家大棚里试种了一亩重楼,试种成功后,将逐步扩大种植规模,“说不定哪天我就成了一个典型,不仅自己富了,还能带着大伙儿一道奔小康。”杨松胜打趣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