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前浪” 无悔青春
梁德钟从警38年走过的路,伴着他散落在每个辖区的工作记忆,都烙上了这个行业在每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以这位普通民警的视角,致敬这一代民警的无悔青春。

56岁“前浪” 无悔青春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0-05-06

“建北一村”地名因他而成 深夜狂追两公里制服窃贼 三个辍学娃因他资助顺利复学

▶1982年12月梁德钟(第三排左四)在华新街派出所

◀2018年8月梁德钟在石门派出所

◀不同时间段梁德钟的脸部组合像

最近这两天,网络视频《后浪》在朋友圈内现象级刷屏。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在镜头前,老戏骨何冰奉上深情演讲,包含情绪的语调和热烈丰富的画面,再加上“五四”节点,触发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狂欢。

在“五四”这个属于“后浪”们的节日里,记者采访了一位56岁的“前浪”——江北区石门派出所民警梁德钟。在他的回忆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时空的温度——梁德钟从警38年走过的路,伴着他散落在每个辖区的工作记忆,都烙上了这个行业在每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以这位普通民警的视角,致敬这一代民警的无悔青春。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任君 摄影报道

时间:1982年12月

单位:华新街派出所

18岁,他缩写的“建北一村”沿用至今

“说起过去,很多记忆都模糊了。”接到采访通知时,梁德钟有些诧异。今年“五四”青年节,在江北公安分局干了38年的他,第一次坐到镜头前。

38年前,毛头小伙梁德钟通过社招走进公安队伍,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初入警营,梁德钟就分配在当时管辖面积最广、情况最繁杂的华新街派出所任社区民警。

“我管的段是电测村片区,是江北区最早的‘平改高’拆迁地和规模最大的工厂家属区。”梁德钟依稀记得,“那时江北区只有十余万人口,而我的管段就有近1万人。”

在那个装备落后的年代,公文包、钢笔、记事本是社区民警的标配,出警下段全靠一双腿,于是就有了“眼勤、手勤、脚勤”这一最常见的口号。

参加公安工作不久的梁德钟,工作积极性很高,单程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的段,他一下就是大半天。由于段上几百户居民刚从鹞子丘拆迁到建新北路一村,需要马上落实户口登记和门牌,而当时的临时门牌要靠民警用毛笔手写,为尽快完成登记上牌工作,梁德钟把临时门牌上“建新北路一村”缩写为“建北一村”。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事后这一缩写竟被认可并固定下来。

而今,建北一村早已是江北区比邻观音桥商业区的重点区块,这个赫赫有名的简称,竟跨越38年沿用至今。

时间:1984年12月

单位:观音桥派出所

20岁,他狂追两公里制服窃贼

1984年,由于江北区建设提速,原华新街派出所因管辖面积过大进行拆分,梁德钟随段划入观音桥派出所。

临近春节,为了核对户口,梁德钟每天都要去段上走访。由于他的段上几乎全是重庆测试厂9个厂区的家属院,居民几乎都是晚上6点后下班,梁德钟只有晚上7点左右去走访,才能在群众家里找到他们,经常是核查到半夜才回家。

一次年三十夜里,梁德钟在走访中发现一个年轻人慌里慌张从一住户家出来。凭借对辖区的熟悉,梁德钟很快判断该男子是生面孔,有作案嫌疑。

“你是哪个?在这里做啥子?”梁德钟大声盘问。该男子见势不好撒腿就跑,梁

德钟立即追,这一追大概就有两公里。

“当时人年轻,体力好,追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工地时,那个嫌疑人跑不动了。”回忆起平生第一次徒手抓获犯罪嫌疑人,梁德钟难掩兴奋。制服该男子后,梁德钟没顾得上浑身沾满的泥水,一路回到派出所。经讯问,该男子正是流窜在重庆多次作案的盗窃惯犯。

正是靠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三年“严打”期间,梁德钟通过走访发现大量线索,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多人。

时间:1985年11月

单位:猫儿石派出所

21岁,他帮助困难家庭三个娃复学

1985年11月,因工作需要,梁德钟被调整到猫儿石派出所任资料、刑侦内勤兼社区民警。谈起在猫儿石的岁月,梁德钟脑海里浮现出三个稚嫩面孔。

“那是一次外出走访,我听到辖区居民摆龙门阵,说有一家的家长不让娃儿读书,造孽得很。”梁德钟把回忆拉到35年前。

由于不是梁德钟所管的段,他最后靠着周边群众的指引,找到了这户人家。家里三个娃娃年龄都很小,大的十来岁,小的七八岁,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母亲因安全生产事故落下严重残疾,卧病在床,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当搬运工维持生计,不稳定的微薄收入早已无法支撑全家生活开支。

“先让娃儿上学,有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娃儿小,不能动不动就打。”梁德钟体谅这位父亲的难处,不断劝着他。为了能帮上这个家庭,梁德钟一边联系当时的造纸厂小学,解决三个小孩读书的问题;一边在辖区给这位父亲介绍更多的打零工机会,更在过年过节时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为这个家庭置办年货,资助他们的生活。

“那个时候虽然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想到他们更困难,我又是个单身汉,没啥子大的负担,所以就多尽我所能帮他们一点。”说起当年自己的善举,梁德钟一脸的淡然。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和当地拆迁改造,梁德钟逐渐与这家人失去了联系,“现在想来,这几个娃儿怕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吧。”

时间:1987年9月

单位:大石坝派出所

23岁,他牵头拟定试点方案完善联防制度

1987年,根据组织安排调动,梁德钟来到大石坝派出所,成为所里的治安内勤。

当时,为了有效提升公安工作成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市公安局在全市开展目标绩效考核试点,在每个区县选取一个基层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由试点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拟定初步方案,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调整。梁德钟所在的大石坝派出所便是试点单位。

人年轻,有想法,有干劲,梁德钟很快挑起了江北区试点的担子。为了能够让考核更务实更有效,梁德钟连续加班、反复推演,前后十余次根据具体实践修改方案。为了能够让考核指导基层派出所治安防控工作,梁德钟甚至主动担当联防队员,每周3到4次参与辖区24小时巡逻,以此来摸清情况,不断完善联防制度。

“好的方案能最大限度推动工作,这是影响全区乃至全市公安基层派出所的大事,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是梁德钟对自己的要求。正是他这种过实过细的工作态度,最终大石坝派出所试点顺利完成,江北公安分局提出的目标绩效考核方案受到市公安局的充分肯定。

时间:1995年7月

单位:石马河派出所

31岁,他用时一年多规范“口袋档案”

8年后,梁德钟再次调整岗位,来到石马河派出所,承担社区内勤工作。

来到新单位不久,仿佛永远闲不住的梁德钟再次为自己找到了“忙点”。由于担任社区内勤,梁德钟发现当时派出所常规的“口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破损、失存风险。档案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基础,更关系到千家万户,梁德钟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彻底整理并规范档案资料保存,并让所里所有社区民警把走访收集的数据资料在当天报给他,做到资料不过夜。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所领导支持。当然,我自己也随即进入到连续一年多的忙碌时期。”说这话时,梁德钟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大概是想起了自己那个时候的执著与拼劲。

每天6点起床,7点以前到岗,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为了确保数据归档不过夜,他更是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努力,所里的“口袋档案”全部规整完毕。

“他们当时给我起了个外号——万金油。”梁德钟笑着说。由于长期从事数据整理统计工作,他对辖区每一个社区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不管哪一个社区民警因事告假,他都能立刻顶上,确保工作不断档。

时间:2018年8月

单位:石门派出所

54岁,他冒着酷暑爬楼整改小区消防隐患

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晃而逝。

2012年6月,随着派出所撤销合并,48岁的梁德钟划入石门派出所工作,岗位也随之调整为行业场所消防管理。

从调入石门派出所工作至今,梁德钟通过柔性执法和耐心劝解,妥善处置了很多老大难的消防隐患。

2018年8月,梁德钟发现通用新村有一个老旧小区,几乎每一栋楼的顶楼住户都在天台的消防通道加装了一道铁门,在天台上放置旧家具、废旧物品,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

彼时正值酷暑,天气异常炎热,54岁的梁德钟需要一层楼一层楼地做工作。起初,这些住户有抵触情绪,都不愿拆除铁门,甚至对他恶语相向。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梁德钟不为所动,依然不厌其烦地宣讲消防政策,大概用了两个月时间,最终把住户们的思想工作做通,小区内十余栋居民楼的消防隐患彻底消除。

“人老了,干劲不能减。天气越热,消防隐患越大,这事在当时刻不容缓。”当被问到大热天一栋一栋爬楼去做思想工作,为何不让年轻民警去时,梁德钟如是说,“老同志对老街坊,办法总要更管用一些。”

记者手记

点赞最美青春

这段时间,关于“前浪”“后浪”的争论正在网络上火热进行中。很多人似乎得出一个结论:“前浪”因为年龄原因,常常是焦虑的;“后浪”则多是不屑的,对什么都满不在乎。

在记者看来,不管“前浪”“后浪”,青春在本质上就是一条路,每一位像梁德钟这样的“前浪”,都是历经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本色依旧。时光荏苒,当“前浪”们回望曾经,青春纵然已逝,但留下的却是最珍贵的青春底色。正如采访结束时,梁德钟的一句话,让记者感到心潮澎湃:“啷个过都是一辈子,那就不如认真地干好自己想干的正确的事,一直干到老!”

青春,大概应该就是这样度过吧。

所以,“后浪”不用畏惧,“前浪”不用焦虑,唯有致敬最美青春,点赞最美青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56岁“前浪” 无悔青春

2020-05-06 06:26:18 来源: 0 条评论

“建北一村”地名因他而成 深夜狂追两公里制服窃贼 三个辍学娃因他资助顺利复学

▶1982年12月梁德钟(第三排左四)在华新街派出所

◀2018年8月梁德钟在石门派出所

◀不同时间段梁德钟的脸部组合像

最近这两天,网络视频《后浪》在朋友圈内现象级刷屏。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在镜头前,老戏骨何冰奉上深情演讲,包含情绪的语调和热烈丰富的画面,再加上“五四”节点,触发朋友圈一波又一波的狂欢。

在“五四”这个属于“后浪”们的节日里,记者采访了一位56岁的“前浪”——江北区石门派出所民警梁德钟。在他的回忆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时空的温度——梁德钟从警38年走过的路,伴着他散落在每个辖区的工作记忆,都烙上了这个行业在每个时代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以这位普通民警的视角,致敬这一代民警的无悔青春。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任君 摄影报道

时间:1982年12月

单位:华新街派出所

18岁,他缩写的“建北一村”沿用至今

“说起过去,很多记忆都模糊了。”接到采访通知时,梁德钟有些诧异。今年“五四”青年节,在江北公安分局干了38年的他,第一次坐到镜头前。

38年前,毛头小伙梁德钟通过社招走进公安队伍,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初入警营,梁德钟就分配在当时管辖面积最广、情况最繁杂的华新街派出所任社区民警。

“我管的段是电测村片区,是江北区最早的‘平改高’拆迁地和规模最大的工厂家属区。”梁德钟依稀记得,“那时江北区只有十余万人口,而我的管段就有近1万人。”

在那个装备落后的年代,公文包、钢笔、记事本是社区民警的标配,出警下段全靠一双腿,于是就有了“眼勤、手勤、脚勤”这一最常见的口号。

参加公安工作不久的梁德钟,工作积极性很高,单程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的段,他一下就是大半天。由于段上几百户居民刚从鹞子丘拆迁到建新北路一村,需要马上落实户口登记和门牌,而当时的临时门牌要靠民警用毛笔手写,为尽快完成登记上牌工作,梁德钟把临时门牌上“建新北路一村”缩写为“建北一村”。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事后这一缩写竟被认可并固定下来。

而今,建北一村早已是江北区比邻观音桥商业区的重点区块,这个赫赫有名的简称,竟跨越38年沿用至今。

时间:1984年12月

单位:观音桥派出所

20岁,他狂追两公里制服窃贼

1984年,由于江北区建设提速,原华新街派出所因管辖面积过大进行拆分,梁德钟随段划入观音桥派出所。

临近春节,为了核对户口,梁德钟每天都要去段上走访。由于他的段上几乎全是重庆测试厂9个厂区的家属院,居民几乎都是晚上6点后下班,梁德钟只有晚上7点左右去走访,才能在群众家里找到他们,经常是核查到半夜才回家。

一次年三十夜里,梁德钟在走访中发现一个年轻人慌里慌张从一住户家出来。凭借对辖区的熟悉,梁德钟很快判断该男子是生面孔,有作案嫌疑。

“你是哪个?在这里做啥子?”梁德钟大声盘问。该男子见势不好撒腿就跑,梁

德钟立即追,这一追大概就有两公里。

“当时人年轻,体力好,追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工地时,那个嫌疑人跑不动了。”回忆起平生第一次徒手抓获犯罪嫌疑人,梁德钟难掩兴奋。制服该男子后,梁德钟没顾得上浑身沾满的泥水,一路回到派出所。经讯问,该男子正是流窜在重庆多次作案的盗窃惯犯。

正是靠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三年“严打”期间,梁德钟通过走访发现大量线索,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多人。

时间:1985年11月

单位:猫儿石派出所

21岁,他帮助困难家庭三个娃复学

1985年11月,因工作需要,梁德钟被调整到猫儿石派出所任资料、刑侦内勤兼社区民警。谈起在猫儿石的岁月,梁德钟脑海里浮现出三个稚嫩面孔。

“那是一次外出走访,我听到辖区居民摆龙门阵,说有一家的家长不让娃儿读书,造孽得很。”梁德钟把回忆拉到35年前。

由于不是梁德钟所管的段,他最后靠着周边群众的指引,找到了这户人家。家里三个娃娃年龄都很小,大的十来岁,小的七八岁,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母亲因安全生产事故落下严重残疾,卧病在床,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当搬运工维持生计,不稳定的微薄收入早已无法支撑全家生活开支。

“先让娃儿上学,有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娃儿小,不能动不动就打。”梁德钟体谅这位父亲的难处,不断劝着他。为了能帮上这个家庭,梁德钟一边联系当时的造纸厂小学,解决三个小孩读书的问题;一边在辖区给这位父亲介绍更多的打零工机会,更在过年过节时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为这个家庭置办年货,资助他们的生活。

“那个时候虽然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想到他们更困难,我又是个单身汉,没啥子大的负担,所以就多尽我所能帮他们一点。”说起当年自己的善举,梁德钟一脸的淡然。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和当地拆迁改造,梁德钟逐渐与这家人失去了联系,“现在想来,这几个娃儿怕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吧。”

时间:1987年9月

单位:大石坝派出所

23岁,他牵头拟定试点方案完善联防制度

1987年,根据组织安排调动,梁德钟来到大石坝派出所,成为所里的治安内勤。

当时,为了有效提升公安工作成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市公安局在全市开展目标绩效考核试点,在每个区县选取一个基层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由试点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拟定初步方案,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调整。梁德钟所在的大石坝派出所便是试点单位。

人年轻,有想法,有干劲,梁德钟很快挑起了江北区试点的担子。为了能够让考核更务实更有效,梁德钟连续加班、反复推演,前后十余次根据具体实践修改方案。为了能够让考核指导基层派出所治安防控工作,梁德钟甚至主动担当联防队员,每周3到4次参与辖区24小时巡逻,以此来摸清情况,不断完善联防制度。

“好的方案能最大限度推动工作,这是影响全区乃至全市公安基层派出所的大事,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是梁德钟对自己的要求。正是他这种过实过细的工作态度,最终大石坝派出所试点顺利完成,江北公安分局提出的目标绩效考核方案受到市公安局的充分肯定。

时间:1995年7月

单位:石马河派出所

31岁,他用时一年多规范“口袋档案”

8年后,梁德钟再次调整岗位,来到石马河派出所,承担社区内勤工作。

来到新单位不久,仿佛永远闲不住的梁德钟再次为自己找到了“忙点”。由于担任社区内勤,梁德钟发现当时派出所常规的“口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破损、失存风险。档案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基础,更关系到千家万户,梁德钟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彻底整理并规范档案资料保存,并让所里所有社区民警把走访收集的数据资料在当天报给他,做到资料不过夜。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所领导支持。当然,我自己也随即进入到连续一年多的忙碌时期。”说这话时,梁德钟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大概是想起了自己那个时候的执著与拼劲。

每天6点起床,7点以前到岗,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为了确保数据归档不过夜,他更是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努力,所里的“口袋档案”全部规整完毕。

“他们当时给我起了个外号——万金油。”梁德钟笑着说。由于长期从事数据整理统计工作,他对辖区每一个社区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不管哪一个社区民警因事告假,他都能立刻顶上,确保工作不断档。

时间:2018年8月

单位:石门派出所

54岁,他冒着酷暑爬楼整改小区消防隐患

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晃而逝。

2012年6月,随着派出所撤销合并,48岁的梁德钟划入石门派出所工作,岗位也随之调整为行业场所消防管理。

从调入石门派出所工作至今,梁德钟通过柔性执法和耐心劝解,妥善处置了很多老大难的消防隐患。

2018年8月,梁德钟发现通用新村有一个老旧小区,几乎每一栋楼的顶楼住户都在天台的消防通道加装了一道铁门,在天台上放置旧家具、废旧物品,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

彼时正值酷暑,天气异常炎热,54岁的梁德钟需要一层楼一层楼地做工作。起初,这些住户有抵触情绪,都不愿拆除铁门,甚至对他恶语相向。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梁德钟不为所动,依然不厌其烦地宣讲消防政策,大概用了两个月时间,最终把住户们的思想工作做通,小区内十余栋居民楼的消防隐患彻底消除。

“人老了,干劲不能减。天气越热,消防隐患越大,这事在当时刻不容缓。”当被问到大热天一栋一栋爬楼去做思想工作,为何不让年轻民警去时,梁德钟如是说,“老同志对老街坊,办法总要更管用一些。”

记者手记

点赞最美青春

这段时间,关于“前浪”“后浪”的争论正在网络上火热进行中。很多人似乎得出一个结论:“前浪”因为年龄原因,常常是焦虑的;“后浪”则多是不屑的,对什么都满不在乎。

在记者看来,不管“前浪”“后浪”,青春在本质上就是一条路,每一位像梁德钟这样的“前浪”,都是历经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本色依旧。时光荏苒,当“前浪”们回望曾经,青春纵然已逝,但留下的却是最珍贵的青春底色。正如采访结束时,梁德钟的一句话,让记者感到心潮澎湃:“啷个过都是一辈子,那就不如认真地干好自己想干的正确的事,一直干到老!”

青春,大概应该就是这样度过吧。

所以,“后浪”不用畏惧,“前浪”不用焦虑,唯有致敬最美青春,点赞最美青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