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之际 要为大学生戴好“心理口罩”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便成为高校开学复课后的重要任务。全国数千万大学生将陆续返回校园,面临从“宅”家生活到集体生活过渡、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学习过渡的诸多适应性问题,以及来自学业、就业、感情和家庭的诸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反映出心理困惑和心理焦虑问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免疫”,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复课之际 要为大学生戴好“心理口罩”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5-07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便成为高校开学复课后的重要任务。全国数千万大学生将陆续返回校园,面临从“宅”家生活到集体生活过渡、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学习过渡的诸多适应性问题,以及来自学业、就业、感情和家庭的诸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反映出心理困惑和心理焦虑问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免疫”,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科普心理知识,在助力学生心理成长上下功夫。战胜疫情的过程,也是学生从面临心理冲击、心理恐惧到自我调适、逐步适应并最终实现心理成长的过程。当人们经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的考验,也可能获得“心理抗体”,为将来应对各种挑战锻炼出更加强大的力量。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直面困难挑战,发展出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心理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困惑、异常心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挫折应对的知识,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应针对疫情防控下的学生群体心理现状,组织专家精心编写心理指导手册、录制心理专题微课、撰写心理文章,通过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和网络媒体平台向学生传播心理科学知识、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积极提供社会支持。应开展好“5·25心理健康教育月”和朋辈支持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助互助并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精准有效施策,在构建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上下功夫。人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激亢或消极、焦虑等心理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对学生潜在心理危机早发现,严防心理隐患,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网络预警作用,对抓好学生心理安全防护极为重要。高校应在开学复课后,科学运用心理量表做好心理普测,建立个体心理档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不同对象提供分类指导,规范处理、科学运用各种测量结果。应强化分类引导,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个人或家庭面临疫情影响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采用科学举措及时化解潜在危机。应做好关心帮扶,对有生活、学业、就业、感情和家庭困扰的学生进行重点关照,提供必要的困难补助、生活关怀和心理支持,防止在疫情影响下加剧心理压力。应强化家校共育,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理念,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提升育人实效。

抓好心理干预,在化解学生心理危机上下功夫。一般而言,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心理危机排查,及时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及时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和减少严重危机个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健全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和重点反馈制度,通过个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邮件咨询等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应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应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确保人身安全。

健全工作格局,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上下功夫。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应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校内牵头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部门和二级院系职能职责,构建学校统筹、分工负责、分级管理、专业引导的协调机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工作,加强选拔、配备、管理和培养,抓好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和定期督导工作。应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知识,鼓励其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兼职队伍。应加强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和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应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针对学生在特殊时期的心理反应、服务方式和应对策略进行专项调查,形成科学报告,指导心理支持服务。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复课之际 要为大学生戴好“心理口罩”

2020-05-07 09:34:07 来源: 0 条评论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便成为高校开学复课后的重要任务。全国数千万大学生将陆续返回校园,面临从“宅”家生活到集体生活过渡、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学习过渡的诸多适应性问题,以及来自学业、就业、感情和家庭的诸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反映出心理困惑和心理焦虑问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免疫”,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科普心理知识,在助力学生心理成长上下功夫。战胜疫情的过程,也是学生从面临心理冲击、心理恐惧到自我调适、逐步适应并最终实现心理成长的过程。当人们经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的考验,也可能获得“心理抗体”,为将来应对各种挑战锻炼出更加强大的力量。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直面困难挑战,发展出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心理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困惑、异常心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挫折应对的知识,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应针对疫情防控下的学生群体心理现状,组织专家精心编写心理指导手册、录制心理专题微课、撰写心理文章,通过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和网络媒体平台向学生传播心理科学知识、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积极提供社会支持。应开展好“5·25心理健康教育月”和朋辈支持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助互助并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精准有效施策,在构建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上下功夫。人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出情绪波动、激亢或消极、焦虑等心理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对学生潜在心理危机早发现,严防心理隐患,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网络预警作用,对抓好学生心理安全防护极为重要。高校应在开学复课后,科学运用心理量表做好心理普测,建立个体心理档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不同对象提供分类指导,规范处理、科学运用各种测量结果。应强化分类引导,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个人或家庭面临疫情影响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采用科学举措及时化解潜在危机。应做好关心帮扶,对有生活、学业、就业、感情和家庭困扰的学生进行重点关照,提供必要的困难补助、生活关怀和心理支持,防止在疫情影响下加剧心理压力。应强化家校共育,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理念,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提升育人实效。

抓好心理干预,在化解学生心理危机上下功夫。一般而言,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心理危机排查,及时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及时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和减少严重危机个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健全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和重点反馈制度,通过个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邮件咨询等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应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应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确保人身安全。

健全工作格局,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上下功夫。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应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校内牵头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部门和二级院系职能职责,构建学校统筹、分工负责、分级管理、专业引导的协调机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工作,加强选拔、配备、管理和培养,抓好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职业发展和定期督导工作。应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知识,鼓励其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兼职队伍。应加强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和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应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针对学生在特殊时期的心理反应、服务方式和应对策略进行专项调查,形成科学报告,指导心理支持服务。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