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神龟”现身长江引市民围观 龙门浩月背后的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记者今(12)日来到龙门浩江边,形似神龟的南滨路东水门大桥下的“龙门浩月”石梁,引来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视频|“神龟”现身长江引市民围观 龙门浩月背后的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12

两位市民专程来到“乌龟石”前拍照“打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2日21时30分讯(记者 王玮)近日,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一只“神龟”刷屏。记者今(12)日来到龙门浩江边,发现形似神龟的南滨路东水门大桥下的“龙门浩月”石梁,引来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网友打卡的“乌龟石”并非“呼归石”

“以前也来拍过,但是从来没见到龙门浩月石梁整个都露出水面的场景。” 67岁的何瑞富就住在海棠溪附近,他下午4点就来到江边选机位拍摄龙门浩月美景,“我已经算晚来的了,好机位都被占了。”何瑞富想拍些难得的夜景照片给多年不见的战友看看,顺便也推广宣传重庆美景。

何瑞富口中的龙门浩月,是露出水面的龙门浩月石梁主体部分,石梁上两尊龙门浩造像和题刻也成为人们镜头下的焦点,而刻着“龙门浩月”几个大字的“神龟”造型的巨石最为引人注目。

“乌龟石出水啦!”在网上,不少网友也在说,这就相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站在石头上呼唤丈夫归来的“呼归石”。

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蓝勇教授介绍,呼归石的名称与大禹的传说有关,如《四川重庆市南岸区地名录》称:“呼归石,相传禹娶涂山氏之女,婚后出外治水,三过其门不入,妻站此石呼唤禹归,故名。俗称‘乌龟石’或‘五桂石’。”

南滨路东水门大桥下,不少市民前来龙门浩月石梁拍摄“打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南滨路下面的“乌龟石”成为新晋“网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现身长江的此“乌龟石”是否就是与大禹传说有关的“乌龟石”呢?“它就是龙门浩观音梁的主体部分。”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蓝勇教授认为,近来不少网友打卡的外形似乌龟的巨石并非是真正的“乌龟石”,因为早在2008年,呼归石(乌龟石)就因影响船舶通行被炸毁了,且这块巨石的对面是渝中半岛的东水门,而真正的呼归石的对面是朝天门,两者距离较远。

“乌龟石”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这个“乌龟石”背后也有故事

此次吸引网友打卡的正是因为长江枯水期水位下降而露出的龙门浩观音梁的主体。

相传很早前,龙门浩江边有两列石梁立在江水中,长江水流经此处时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两处水流。而在石梁中间位置有一处断缺,犹如一道门,有人就在内外两侧刻上“龙、门”二字。

“浩”则是重庆特色地形、地名之一,指江边被碛石隔开的长而不宽的水域。“浩”中水势平缓,除枯水期外,水也较深,适合停船。以前,在洪水退去后,浩内水平浪静、浩外波涛汹涌,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当涂山(又名南山)上升起明月,倒映在“浩”中,便形成“龙门浩月”的美景,而这也是著名的古巴渝十二景之一。

在“龙门浩月”面朝江面的一侧,石壁上的两尊石刻造像十分显眼,古人在江边石梁上刻这些佛像,消灾祈福,保佑行船平安,也或许是水文标志。遇到涨水,两尊石刻造像就会被淹没。

为了等到日落后特别的光效,摄影师们早早地赶到江边抢占机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龙门浩月”醒目大字刻在石梁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石梁背面,古老的石像露出真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如今,随着时间的变迁,江水的常年冲刷,石梁形似一只乌龟,人们也称它为“神龟”石。

“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石头露出水面。”25岁的谭小刚今天刚下班就赶来江边看“神龟”,“真的很神奇,上面的石像和刻字都还很精美。”谭小刚说。

石梁上拍照的市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网友们最喜欢的“乌龟石”拍摄角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视频|“神龟”现身长江引市民围观 龙门浩月背后的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2020-05-12 21:30:00 来源:

两位市民专程来到“乌龟石”前拍照“打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2日21时30分讯(记者 王玮)近日,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一只“神龟”刷屏。记者今(12)日来到龙门浩江边,发现形似神龟的南滨路东水门大桥下的“龙门浩月”石梁,引来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网友打卡的“乌龟石”并非“呼归石”

“以前也来拍过,但是从来没见到龙门浩月石梁整个都露出水面的场景。” 67岁的何瑞富就住在海棠溪附近,他下午4点就来到江边选机位拍摄龙门浩月美景,“我已经算晚来的了,好机位都被占了。”何瑞富想拍些难得的夜景照片给多年不见的战友看看,顺便也推广宣传重庆美景。

何瑞富口中的龙门浩月,是露出水面的龙门浩月石梁主体部分,石梁上两尊龙门浩造像和题刻也成为人们镜头下的焦点,而刻着“龙门浩月”几个大字的“神龟”造型的巨石最为引人注目。

“乌龟石出水啦!”在网上,不少网友也在说,这就相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站在石头上呼唤丈夫归来的“呼归石”。

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蓝勇教授介绍,呼归石的名称与大禹的传说有关,如《四川重庆市南岸区地名录》称:“呼归石,相传禹娶涂山氏之女,婚后出外治水,三过其门不入,妻站此石呼唤禹归,故名。俗称‘乌龟石’或‘五桂石’。”

南滨路东水门大桥下,不少市民前来龙门浩月石梁拍摄“打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南滨路下面的“乌龟石”成为新晋“网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现身长江的此“乌龟石”是否就是与大禹传说有关的“乌龟石”呢?“它就是龙门浩观音梁的主体部分。”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蓝勇教授认为,近来不少网友打卡的外形似乌龟的巨石并非是真正的“乌龟石”,因为早在2008年,呼归石(乌龟石)就因影响船舶通行被炸毁了,且这块巨石的对面是渝中半岛的东水门,而真正的呼归石的对面是朝天门,两者距离较远。

“乌龟石”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这个“乌龟石”背后也有故事

此次吸引网友打卡的正是因为长江枯水期水位下降而露出的龙门浩观音梁的主体。

相传很早前,龙门浩江边有两列石梁立在江水中,长江水流经此处时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两处水流。而在石梁中间位置有一处断缺,犹如一道门,有人就在内外两侧刻上“龙、门”二字。

“浩”则是重庆特色地形、地名之一,指江边被碛石隔开的长而不宽的水域。“浩”中水势平缓,除枯水期外,水也较深,适合停船。以前,在洪水退去后,浩内水平浪静、浩外波涛汹涌,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当涂山(又名南山)上升起明月,倒映在“浩”中,便形成“龙门浩月”的美景,而这也是著名的古巴渝十二景之一。

在“龙门浩月”面朝江面的一侧,石壁上的两尊石刻造像十分显眼,古人在江边石梁上刻这些佛像,消灾祈福,保佑行船平安,也或许是水文标志。遇到涨水,两尊石刻造像就会被淹没。

为了等到日落后特别的光效,摄影师们早早地赶到江边抢占机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龙门浩月”醒目大字刻在石梁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石梁背面,古老的石像露出真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如今,随着时间的变迁,江水的常年冲刷,石梁形似一只乌龟,人们也称它为“神龟”石。

“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石头露出水面。”25岁的谭小刚今天刚下班就赶来江边看“神龟”,“真的很神奇,上面的石像和刻字都还很精美。”谭小刚说。

石梁上拍照的市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网友们最喜欢的“乌龟石”拍摄角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