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交通|每天都在穿山跨江 重庆穿山跨江的出行比例占到中心城区通勤出行的近一半
重庆本就是一座山水相隔的城市,也因此穿山跨江成为重庆人出行的日常。

大数据看交通|每天都在穿山跨江 重庆穿山跨江的出行比例占到中心城区通勤出行的近一半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19

相关新闻:大数据看交通|2019交通年报出炉  轨道公交换乘距离缩短、出行更便捷

越来越多人穿山跨江时开始选择轨道交通。王道淮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9日17时讯(记者 王玮)重庆本就是一座山水相隔的城市,也因此穿山跨江成为重庆人出行的日常。近日,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各相关部门企业共同参与,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的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简称:《交通年报》)已全面完成。根据《交通年报》,发现2019年重庆市每天穿山跨江的出行比例占到中心城区通勤出行的近一半。

截至2019年底,中心城区正在使用的道路桥梁29座,轨道桥梁9座。穿两山道路隧道17座,轨道隧道3座。

内环以内跨江出行 轨道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据《交通年报》显示,内环以内跨江出行中,轨道分担率28.5%,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公共汽车分担率17.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小汽车及出租车分担率5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随着轨道逐渐成网,集约化的轨道交通出行逐渐成为市民在内环以内出行的首选。

重庆的跨江桥梁。张炬 摄

家住沙坪坝三峡广场的李先生在冉家坝上班,轨道环线未开通之前不管是乘坐公共汽车或是自己开车经常堵在石门大桥或红石路上,每天通勤时间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自从轨道环线开通后,从三峡广场站上车,在冉家坝站下车,前后花费40分钟,整个过程变得通畅,出行时间的准确性也得到了保障。

穿铜锣山出行人群中 选择小汽车、出租车出行的人在减少

通过《交通年报》看得出,穿铜锣山出行中,轨道分担率26.3%,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公共汽车分担率24.5%,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小汽车及出租车分担率49.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穿铜锣山出行中公共交通发挥了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穿铜锣山的压力,其中轨道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带动公共交通分担率仍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城市桥梁隧道的建设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年的情况来看,轨道交通在穿山跨江中的作用逐步凸显,近年桥梁建设重心已转向更为集约、绿色、高效的轨道专用桥梁及路轨共用桥梁。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在建的桥梁中有4座为轨道专用桥梁及路轨共用桥梁,在建的穿山隧道中有2座为轨道穿山隧道。预计以上桥梁和隧道建成后将为的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提供更大的便利。

提升中西部槽谷的通行 更多隧道近期将纳入建设计划

随着高新区的成立西部槽谷的加快发展,穿中梁山的出行快速增长,根据大数据监测,2019年日均穿中梁山出行量60.4万人次,同比增加8.5万人次,增长16.3%。其中小汽车及出租车分担率56.6%,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轨道分担率31.9%,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公共汽车分担率11.5%,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

以双碑隧道为例,每天12.9万车辆通过它来往于中西部槽谷,时间回溯至10年前,从北部区域到西部槽谷要么绕去沙坪坝、西环,要么就上中梁山,前后下来接近两个小时。随着双碑隧道的建成,从北部区域到西部槽谷,中梁山已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阻碍了。同时为缓解近期双碑隧道、大学城隧道等穿山隧道的拥堵,土主隧道正在加快建设,近期还有更多的隧道纳入相关的建设计划,预计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往返中西部槽谷的通行能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数据看交通|每天都在穿山跨江 重庆穿山跨江的出行比例占到中心城区通勤出行的近一半

2020-05-19 17:47:34 来源: 0 条评论

相关新闻:大数据看交通|2019交通年报出炉  轨道公交换乘距离缩短、出行更便捷

越来越多人穿山跨江时开始选择轨道交通。王道淮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9日17时讯(记者 王玮)重庆本就是一座山水相隔的城市,也因此穿山跨江成为重庆人出行的日常。近日,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各相关部门企业共同参与,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的2019年度《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简称:《交通年报》)已全面完成。根据《交通年报》,发现2019年重庆市每天穿山跨江的出行比例占到中心城区通勤出行的近一半。

截至2019年底,中心城区正在使用的道路桥梁29座,轨道桥梁9座。穿两山道路隧道17座,轨道隧道3座。

内环以内跨江出行 轨道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据《交通年报》显示,内环以内跨江出行中,轨道分担率28.5%,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公共汽车分担率17.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小汽车及出租车分担率5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随着轨道逐渐成网,集约化的轨道交通出行逐渐成为市民在内环以内出行的首选。

重庆的跨江桥梁。张炬 摄

家住沙坪坝三峡广场的李先生在冉家坝上班,轨道环线未开通之前不管是乘坐公共汽车或是自己开车经常堵在石门大桥或红石路上,每天通勤时间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自从轨道环线开通后,从三峡广场站上车,在冉家坝站下车,前后花费40分钟,整个过程变得通畅,出行时间的准确性也得到了保障。

穿铜锣山出行人群中 选择小汽车、出租车出行的人在减少

通过《交通年报》看得出,穿铜锣山出行中,轨道分担率26.3%,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公共汽车分担率24.5%,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小汽车及出租车分担率49.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穿铜锣山出行中公共交通发挥了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穿铜锣山的压力,其中轨道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带动公共交通分担率仍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城市桥梁隧道的建设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年的情况来看,轨道交通在穿山跨江中的作用逐步凸显,近年桥梁建设重心已转向更为集约、绿色、高效的轨道专用桥梁及路轨共用桥梁。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在建的桥梁中有4座为轨道专用桥梁及路轨共用桥梁,在建的穿山隧道中有2座为轨道穿山隧道。预计以上桥梁和隧道建成后将为的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提供更大的便利。

提升中西部槽谷的通行 更多隧道近期将纳入建设计划

随着高新区的成立西部槽谷的加快发展,穿中梁山的出行快速增长,根据大数据监测,2019年日均穿中梁山出行量60.4万人次,同比增加8.5万人次,增长16.3%。其中小汽车及出租车分担率56.6%,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轨道分担率31.9%,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公共汽车分担率11.5%,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

以双碑隧道为例,每天12.9万车辆通过它来往于中西部槽谷,时间回溯至10年前,从北部区域到西部槽谷要么绕去沙坪坝、西环,要么就上中梁山,前后下来接近两个小时。随着双碑隧道的建成,从北部区域到西部槽谷,中梁山已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阻碍了。同时为缓解近期双碑隧道、大学城隧道等穿山隧道的拥堵,土主隧道正在加快建设,近期还有更多的隧道纳入相关的建设计划,预计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往返中西部槽谷的通行能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