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实现各科教材人手一册
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真正实现“五育”并举。

关注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实现各科教材人手一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22

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10时30分讯(记者 姜念月)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循环教材制度于2008年春正式施行至今。根据该制度推行的实际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使用循环教材存在一定弊端,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真正实现“五育”并举。

上课发书下课收书 练习题抄本子上再做

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信息技术》《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初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或《艺术》)。教育部、财政部从2009年春季起,对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原则上只提供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新书补充资金。

循环教材的使用让学生在课上课后均无对教材的处置权。刘希娅说:“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制度一般规定:‘不得在书上涂改、勾画、书写,不得折叠书角,保证教材干净’等。”以科学为例,学生不能边听讲边在书上对重点、难点和疑点作注释,也不得在书上完成实验记录和练习题,只好自行准备笔记本抄录书上内容,课堂的有效时间被挤占。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习质量,重新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练习内容印制成册子发给学生,看似循环教材节约环保,实则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为便于管理,学校一般采取课前发书,下课收书的循环使用方式,学生课后的复习效果也因缺少教材而受影响。

此外,教育部关于循环教材的使用意见指出:“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作为中小学校的教育装备,由学校集中管理。各地要为学校开展教科书循环使用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添置、配备必要的图书存储、消毒设施和设备,学校要提供适宜的保管、贮存场所和空间”。教材循环使用, 产生了登记、发放、回收、统计、消毒、保管、更新等管理问题,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和学校的管理经费,以及卫生安全风险。

刘希娅认为,目前的循环教材科目选定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无形中削弱了相应学科的学科地位,助长了学科歧视,致使学生、家长乃至教师自身都无意中形成教材循环使用的是二类科目,是不重要的科目这样的印象,让这些本应在“五育”并举的当下大力发展的科目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按人手一册配发各学科教材

针对上述现象,刘希娅认为,现行选定部分学科使用循环教材,不利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也不能真正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能人手一册拥有教科书。因此,建议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科目教科书均由国家财政出资,统一足量免费配发,真正实现人手一册,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从节约环保理念出发,可以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立体化数字教材的开发建设,部分学科的某些教学内容,可优先选用更为恰当的电子媒介资源呈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以期寻找到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的最佳搭配使用方式。

刘希娅说,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就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取消循环教材制度,从观念上引导人们重视《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同时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相应学科,真正实现学生智育水平的提升,体育锻炼的强化,美育熏陶的增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关注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实现各科教材人手一册

2020-05-22 11:12:59 来源:

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10时30分讯(记者 姜念月)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循环教材制度于2008年春正式施行至今。根据该制度推行的实际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使用循环教材存在一定弊端,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真正实现“五育”并举。

上课发书下课收书 练习题抄本子上再做

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信息技术》《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初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或《艺术》)。教育部、财政部从2009年春季起,对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原则上只提供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新书补充资金。

循环教材的使用让学生在课上课后均无对教材的处置权。刘希娅说:“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制度一般规定:‘不得在书上涂改、勾画、书写,不得折叠书角,保证教材干净’等。”以科学为例,学生不能边听讲边在书上对重点、难点和疑点作注释,也不得在书上完成实验记录和练习题,只好自行准备笔记本抄录书上内容,课堂的有效时间被挤占。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习质量,重新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练习内容印制成册子发给学生,看似循环教材节约环保,实则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为便于管理,学校一般采取课前发书,下课收书的循环使用方式,学生课后的复习效果也因缺少教材而受影响。

此外,教育部关于循环教材的使用意见指出:“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作为中小学校的教育装备,由学校集中管理。各地要为学校开展教科书循环使用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添置、配备必要的图书存储、消毒设施和设备,学校要提供适宜的保管、贮存场所和空间”。教材循环使用, 产生了登记、发放、回收、统计、消毒、保管、更新等管理问题,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和学校的管理经费,以及卫生安全风险。

刘希娅认为,目前的循环教材科目选定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无形中削弱了相应学科的学科地位,助长了学科歧视,致使学生、家长乃至教师自身都无意中形成教材循环使用的是二类科目,是不重要的科目这样的印象,让这些本应在“五育”并举的当下大力发展的科目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建议取消循环教材制度,按人手一册配发各学科教材

针对上述现象,刘希娅认为,现行选定部分学科使用循环教材,不利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也不能真正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能人手一册拥有教科书。因此,建议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科目教科书均由国家财政出资,统一足量免费配发,真正实现人手一册,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从节约环保理念出发,可以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立体化数字教材的开发建设,部分学科的某些教学内容,可优先选用更为恰当的电子媒介资源呈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以期寻找到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的最佳搭配使用方式。

刘希娅说,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就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取消循环教材制度,从观念上引导人们重视《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同时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相应学科,真正实现学生智育水平的提升,体育锻炼的强化,美育熏陶的增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