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次“人民”的背后
在2000字的新闻稿中,出现了28次——“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及最多的词。
生命至上,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首场“代表通道”上,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罗杰讲述的战“疫”故事,正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为了抢救一位87岁的老人,十几位医护人员连续忙碌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在重大疫情面前,无论是对一个病人的倾情守护,还是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在全国两会的无数细节中。两会上的“一分钟默哀”,彰显了对生命的敬重;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会场内以热烈掌声来回应这句话的分量。无声与有声之间,传递出执政的温度,凝聚起砥砺前行的力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正是为了将着力点放在“六稳”“六保”上,稳住经济基本盘,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不设定具体增长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目标,更不是放松责任。坚持“人民至上”,当前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让群众和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