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蜀·新成渝·文化谈①|周勇:千年巴蜀同根同源 形成文化共识实现文化共赢
周勇,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看来,重庆与成都需要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共识,才能实现两地文化共赢。

古巴蜀·新成渝·文化谈①|周勇:千年巴蜀同根同源 形成文化共识实现文化共赢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25


周勇正在接受采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盈 摄

编者按:巴山夜雨时,花重锦官城。重庆和成都这对长江上游的双子星,曾孕育出彼此相通又各自璀璨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从远古到现在,相遇相知相守,进而融合为“巴蜀文化”一脉相承。千百年来,成渝两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互相交融、互相渗透,文化血脉生生不息。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巴山蜀水又将开启怎样的华彩画卷?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将推出《古巴蜀·新成渝·文化谈》系列访谈报道,邀请重庆知名专家和文化名人,追溯川渝两地的文化根源,瞻望新机遇下的文化共赢。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5日6时讯(记者 康延芳 董进 李华侨)“重庆与四川,共同的文化基础就是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是巴蜀文化中重庆的区域文化,是巴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周勇,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看来,重庆与成都需要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共识,才能实现两地文化共赢。

》》巴蜀同根同源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两江之畔商贾云集

重庆与成都,同处四川盆地,共享两江江流域。在山水相依中孕育出彼此相通又各自璀璨的两种文化——以重庆为中心的“巴”文化和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行政上虽有时分离,但绝大多数时间里两地还是一个整体,最终融汇成巴蜀文化。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李文科摄

“成都是真正的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宋以后便有扬一益二的美誉;重庆大山大水,渝州码头交错航运,嘉陵江畔商贾云集。”身为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的周勇,对巴蜀文化如数家珍:“巴文化是以古代巴族和巴国巴郡历史为主的文化形态,蜀文化是以古代蜀国蜀郡为主的文化形态,两者正是巴蜀文化的两个源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巴蜀文化是四川文化和重庆文化的根基。”

“巴蜀文化虽然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这个概念其实提出来只有几十年。”据周勇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像郭沫若、徐中舒、卫聚贤、顾颉刚等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来到四川和重庆,进行大量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用非常严格的考古学方式提出了这个概念。

而巴渝文化的概念则产生得更晚一些,这是1981年当时的重庆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文物专家董其祥提出的一个学术命题。1989年重庆市博物馆准备办一个馆刊,需要确定一个刊名,在经过反复论证后,觉得用“巴渝文化”来做馆刊名最适合,其后才逐渐推广流传。

“不管是巴蜀文化还是巴渝文化的概念,都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提出来的,这并不是为了迎合重庆直辖或者去四川化的产物。”在周勇看来,虽然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但文化的地域性指的是文化区而不是行政区,生活在同一个文化区的人们,不管行政区域如何改变,其文化都是难以改变的:说的是四川方言,吃的是川菜,唱的是川剧,吼的是川江号子……巴蜀文化已经深植于川渝两地的城市和人们的血脉之中。

》》虽求同但存异

巴地民风彪悍 蜀地文风兴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重庆和四川虽然都身处四川盆地,但一个身处盆周东边,一个身处盆地西部,既有同,也存异,当大江大河的山城遇上沃野千里的平原,文化上则碰撞出粗犷与精致的火花。

“巴将蜀相”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道缩影。这一说法可追溯至晋代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所作的“巴有将 ,蜀有相”的评价。 巴地民风彪悍,多出将领,巴蔓子、甘宁、秦良玉、刘伯承、聂荣臻等;蜀地文风兴盛,多出相才等文人雅士,如司马相如、苏东坡、巴金等。

大山大河是重庆城市的显著印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每个地域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周勇介绍,重庆地区最显著的文化符号莫过于“巫山猿人”,看似毫不起眼、粗犷不羁的化石,却曾掀起一次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并向世界证实了巫山猿人是目前亚洲发现最早的人类;而四川地区最显著的文化符号则是“三星堆”和“金沙”,高大的青铜神树、精致的纯金金杖、非凡的太阳神鸟,无不诉说着这块富饶土地的神秘传奇。

而这种文化的差异也融入到两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我在成都呆了十年,当兵、开车、读大学,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四川人开车总是慢悠悠的,而重庆人开车就开得飞快。”周勇笑着说,这种文化影响生活最亲切的案例莫过于茶馆和小吃。

成都自古富庶,平原千里,曾是一个消费型的城市,富人们集中居住在此,除去下乡收租的日子,平时往往是白天喝茶,晚上麻将,宵夜就鼓捣小吃。“因此成都茶馆遍地都是,然后龙抄手、钟水饺等小吃也格外丰富,工序繁琐、口味清淡的川菜更是四川厨师的最高水平。”周勇说道。反观重庆,这是一个爬坡上坎的城市,是一个人人都要努力打拼生活的城市,因此你很难在重庆看到人们悠闲地在泡茶馆,大山大河、大麻大辣成为这座城市最显著的印记,也造就了重庆人豪爽耿直的个性。

》》千年与共

双融的历史传统 双赢的文化未来

在重庆与四川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开放包容的姿态一直贯穿始终,而究其原因,“移民”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历史上川渝发生过七次移民潮,时间跨度从秦汉至今,影响最大的当属两次“湖广填四川”。头一次发生在元末明初,以今天的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地区移民为主,奠定了四川南方移民居多的基础性变化。第二次影响更大,发生在明末清初,移民总人数约占当时四川重庆总人口的八成左右,这次移民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大融合。今天川渝地区的饮食文化和戏曲文化,乃至语言上,都深受当年湖广填四川的影响。周勇的祖上就来自于湖北麻城孝感乡。

川剧演员表演吐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李文科摄

“重庆与四川的文化绝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近年来成渝之间也有不和谐的“口水仗”。周勇认为,它严重伤害了川渝人民的情感,干扰了区域发展的进程,是川渝合作中的思想障碍。要消弥这些障碍,就需要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共识。“重庆和四川同属巴蜀文化体系,但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又确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成都有天府文化,重庆有巴渝文化。它们都是巴蜀文化润育出来的,不是和巴蜀文化平起平坐的,而是从属于巴蜀文化的地域文化形态。”周勇建议,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两地可通过文化论坛、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社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一步认同巴蜀文化这个共同的文化基础,对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梳理,形成文化共识,在巴蜀文化的旗帜下实现合作双赢。

市民在三峡博物馆观看画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李文科摄

“重庆和四川可以共同打造一些文化产品,例如邹容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但对他的挖掘和宣传是做得不够的,这方面两地可以进行合作;又比如抗战大后方的研究,重庆做得比较多,四川的相对较少,那以后是不是两地的学者可以联合以来进行研究。”周勇说道:“两地文化有着双融的历史传统,更应该有双赢的文化未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评论 专题 | 区县 鸣家 教育 | 文艺 史家 生活 | 问政 旅游 汽车 房产 | 健康 财经 政法 | 国企 专题 原创 | 应急 信用 视听 | 直播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古巴蜀·新成渝·文化谈①|周勇:千年巴蜀同根同源 形成文化共识实现文化共赢

2020-05-25 06:00:00 来源:


周勇正在接受采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周盈 摄

编者按:巴山夜雨时,花重锦官城。重庆和成都这对长江上游的双子星,曾孕育出彼此相通又各自璀璨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从远古到现在,相遇相知相守,进而融合为“巴蜀文化”一脉相承。千百年来,成渝两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互相交融、互相渗透,文化血脉生生不息。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巴山蜀水又将开启怎样的华彩画卷?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将推出《古巴蜀·新成渝·文化谈》系列访谈报道,邀请重庆知名专家和文化名人,追溯川渝两地的文化根源,瞻望新机遇下的文化共赢。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5日6时讯(记者 康延芳 董进 李华侨)“重庆与四川,共同的文化基础就是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是巴蜀文化中重庆的区域文化,是巴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周勇,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看来,重庆与成都需要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共识,才能实现两地文化共赢。

》》巴蜀同根同源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两江之畔商贾云集

重庆与成都,同处四川盆地,共享两江江流域。在山水相依中孕育出彼此相通又各自璀璨的两种文化——以重庆为中心的“巴”文化和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行政上虽有时分离,但绝大多数时间里两地还是一个整体,最终融汇成巴蜀文化。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李文科摄

“成都是真正的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宋以后便有扬一益二的美誉;重庆大山大水,渝州码头交错航运,嘉陵江畔商贾云集。”身为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的周勇,对巴蜀文化如数家珍:“巴文化是以古代巴族和巴国巴郡历史为主的文化形态,蜀文化是以古代蜀国蜀郡为主的文化形态,两者正是巴蜀文化的两个源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巴蜀文化是四川文化和重庆文化的根基。”

“巴蜀文化虽然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这个概念其实提出来只有几十年。”据周勇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像郭沫若、徐中舒、卫聚贤、顾颉刚等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来到四川和重庆,进行大量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用非常严格的考古学方式提出了这个概念。

而巴渝文化的概念则产生得更晚一些,这是1981年当时的重庆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文物专家董其祥提出的一个学术命题。1989年重庆市博物馆准备办一个馆刊,需要确定一个刊名,在经过反复论证后,觉得用“巴渝文化”来做馆刊名最适合,其后才逐渐推广流传。

“不管是巴蜀文化还是巴渝文化的概念,都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提出来的,这并不是为了迎合重庆直辖或者去四川化的产物。”在周勇看来,虽然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但文化的地域性指的是文化区而不是行政区,生活在同一个文化区的人们,不管行政区域如何改变,其文化都是难以改变的:说的是四川方言,吃的是川菜,唱的是川剧,吼的是川江号子……巴蜀文化已经深植于川渝两地的城市和人们的血脉之中。

》》虽求同但存异

巴地民风彪悍 蜀地文风兴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重庆和四川虽然都身处四川盆地,但一个身处盆周东边,一个身处盆地西部,既有同,也存异,当大江大河的山城遇上沃野千里的平原,文化上则碰撞出粗犷与精致的火花。

“巴将蜀相”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道缩影。这一说法可追溯至晋代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所作的“巴有将 ,蜀有相”的评价。 巴地民风彪悍,多出将领,巴蔓子、甘宁、秦良玉、刘伯承、聂荣臻等;蜀地文风兴盛,多出相才等文人雅士,如司马相如、苏东坡、巴金等。

大山大河是重庆城市的显著印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每个地域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周勇介绍,重庆地区最显著的文化符号莫过于“巫山猿人”,看似毫不起眼、粗犷不羁的化石,却曾掀起一次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并向世界证实了巫山猿人是目前亚洲发现最早的人类;而四川地区最显著的文化符号则是“三星堆”和“金沙”,高大的青铜神树、精致的纯金金杖、非凡的太阳神鸟,无不诉说着这块富饶土地的神秘传奇。

而这种文化的差异也融入到两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我在成都呆了十年,当兵、开车、读大学,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四川人开车总是慢悠悠的,而重庆人开车就开得飞快。”周勇笑着说,这种文化影响生活最亲切的案例莫过于茶馆和小吃。

成都自古富庶,平原千里,曾是一个消费型的城市,富人们集中居住在此,除去下乡收租的日子,平时往往是白天喝茶,晚上麻将,宵夜就鼓捣小吃。“因此成都茶馆遍地都是,然后龙抄手、钟水饺等小吃也格外丰富,工序繁琐、口味清淡的川菜更是四川厨师的最高水平。”周勇说道。反观重庆,这是一个爬坡上坎的城市,是一个人人都要努力打拼生活的城市,因此你很难在重庆看到人们悠闲地在泡茶馆,大山大河、大麻大辣成为这座城市最显著的印记,也造就了重庆人豪爽耿直的个性。

》》千年与共

双融的历史传统 双赢的文化未来

在重庆与四川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开放包容的姿态一直贯穿始终,而究其原因,“移民”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历史上川渝发生过七次移民潮,时间跨度从秦汉至今,影响最大的当属两次“湖广填四川”。头一次发生在元末明初,以今天的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地区移民为主,奠定了四川南方移民居多的基础性变化。第二次影响更大,发生在明末清初,移民总人数约占当时四川重庆总人口的八成左右,这次移民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大融合。今天川渝地区的饮食文化和戏曲文化,乃至语言上,都深受当年湖广填四川的影响。周勇的祖上就来自于湖北麻城孝感乡。

川剧演员表演吐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李文科摄

“重庆与四川的文化绝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近年来成渝之间也有不和谐的“口水仗”。周勇认为,它严重伤害了川渝人民的情感,干扰了区域发展的进程,是川渝合作中的思想障碍。要消弥这些障碍,就需要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共识。“重庆和四川同属巴蜀文化体系,但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又确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成都有天府文化,重庆有巴渝文化。它们都是巴蜀文化润育出来的,不是和巴蜀文化平起平坐的,而是从属于巴蜀文化的地域文化形态。”周勇建议,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两地可通过文化论坛、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社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一步认同巴蜀文化这个共同的文化基础,对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梳理,形成文化共识,在巴蜀文化的旗帜下实现合作双赢。

市民在三峡博物馆观看画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李文科摄

“重庆和四川可以共同打造一些文化产品,例如邹容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但对他的挖掘和宣传是做得不够的,这方面两地可以进行合作;又比如抗战大后方的研究,重庆做得比较多,四川的相对较少,那以后是不是两地的学者可以联合以来进行研究。”周勇说道:“两地文化有着双融的历史传统,更应该有双赢的文化未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