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如何共建西部科学城 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作顶层设计
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充分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发展,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如何共建西部科学城 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作顶层设计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0-05-25

一列高铁列车从重庆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前飞驰而过

产业园内的生产车间

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充分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发展,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科学城如何建?今年全国两会,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支持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提案》,这份联名提案建议成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连同成渝地区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安排。

短板

存在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充分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发展,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两地经济发展较好,科创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科学城建设初具规模,已具备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创中心的现实基础。但也存在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要素聚集不充分、基础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短板和不足。

建议

编制《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上报国务院印发实施

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联名提案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根据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支持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纳入国家规划。把成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连同成渝地区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安排;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编制《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并上报国务院印发实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议建立国家有关部委和川渝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研究解决合作共建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明晰发展思路,突出协同创新发展。指导成渝地区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区域优势,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和重庆创新极核,成渝高速沿线科技创新走廊,包含成德绵乐和重庆沿江城市的长江上游绿色创新发展带。高起点打造科创平台。支持在成都兴隆湖、重庆金凤分别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超瞬态物质科学、长江模拟器等大科学装置和先进核能、网络空间安全、空天技术、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等国家实验室,支持建设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三是集聚创新要素。支持成渝地区设立国家级“高等教育改革示范区”,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立分校,共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支持中央驻成渝科研院所管理改革,赋予中央驻成渝科研院所更大的管理权限,支持在成渝地区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建议国家制定人才计划成渝地区清单,支持成渝地区共建海外人才联合创新创业基地。

四是提升科技实力,加强技术攻关协作。支持成渝地区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基地,承担更多“国家科技创新2030”项目。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成渝地区联合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共建共享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共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试行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打造“一带一路”离岸结算中心,发挥国际通道+保税叠加优势,与沿线国家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五是构建良好生态,合作共建“新基建”。支持成渝地区共建“新基建”项目,开展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6G试验验证、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及车联网试点,实施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西部)工程。打造一流“软环境”。建议中央和两地共同出资组建协同科创基金。支持成渝地区开展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成渝地区科技型企业赴创业板注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成渝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支持成渝地区实行西部地区与高科技企业税收叠加优惠。支持成渝地区试行仪器设备进出口通关便利和关税优惠政策。

纵深

重庆高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 加强与四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位于中梁山、缙云山以及长江、嘉陵江之间的西部槽谷地带。这里有高校院所云集的大学城,以及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多个新型产业园区。

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助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水平。如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放出了一系列“大招”。

突出科学主题

策划建设科学会堂等标志性项目

如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城将突显科学主题,着力推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支撑”、现代化城市的“新样板”。

具体来看,策划科学会堂、科学大道、科学公园、科学城站等标志性项目,打造“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同时,着力聚焦“十科”重点任务,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深化科学实验、完善科学设施、集聚科学机构、培育科技人才、壮大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交易、促进科技交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空间体系,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双区联动”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位负责人介绍,重庆高新区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加强与四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提高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更加密切频繁,3月和4月,重庆高新区两赴成都共话合作新蓝图。4月29日,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在成都举行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随后,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首只发展基金落地重庆高新区,标志着川渝两地在金融和产业领域深度合作的正式开启。

5月14日,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两地市场监管局正式签订了《深化成渝高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助推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框架协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添“助推器”。今后,两地高新区将实现“证照异地互办互发互认”,实现无差别标准、零障碍准入。这一系列的合作举措都将有效助推川渝共建西部科学城。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倩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成渝地区如何共建西部科学城 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作顶层设计

2020-05-25 09:19:51 来源:

一列高铁列车从重庆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前飞驰而过

产业园内的生产车间

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充分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发展,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科学城如何建?今年全国两会,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支持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提案》,这份联名提案建议成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连同成渝地区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安排。

短板

存在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充分发挥成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西部发展,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两地经济发展较好,科创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科学城建设初具规模,已具备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创中心的现实基础。但也存在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要素聚集不充分、基础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短板和不足。

建议

编制《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上报国务院印发实施

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联名提案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根据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支持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纳入国家规划。把成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连同成渝地区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并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安排;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编制《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并上报国务院印发实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议建立国家有关部委和川渝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研究解决合作共建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明晰发展思路,突出协同创新发展。指导成渝地区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区域优势,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和重庆创新极核,成渝高速沿线科技创新走廊,包含成德绵乐和重庆沿江城市的长江上游绿色创新发展带。高起点打造科创平台。支持在成都兴隆湖、重庆金凤分别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超瞬态物质科学、长江模拟器等大科学装置和先进核能、网络空间安全、空天技术、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等国家实验室,支持建设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三是集聚创新要素。支持成渝地区设立国家级“高等教育改革示范区”,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立分校,共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支持中央驻成渝科研院所管理改革,赋予中央驻成渝科研院所更大的管理权限,支持在成渝地区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建议国家制定人才计划成渝地区清单,支持成渝地区共建海外人才联合创新创业基地。

四是提升科技实力,加强技术攻关协作。支持成渝地区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基地,承担更多“国家科技创新2030”项目。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成渝地区联合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共建共享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共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试行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打造“一带一路”离岸结算中心,发挥国际通道+保税叠加优势,与沿线国家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五是构建良好生态,合作共建“新基建”。支持成渝地区共建“新基建”项目,开展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6G试验验证、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及车联网试点,实施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西部)工程。打造一流“软环境”。建议中央和两地共同出资组建协同科创基金。支持成渝地区开展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成渝地区科技型企业赴创业板注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成渝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支持成渝地区实行西部地区与高科技企业税收叠加优惠。支持成渝地区试行仪器设备进出口通关便利和关税优惠政策。

纵深

重庆高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 加强与四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位于中梁山、缙云山以及长江、嘉陵江之间的西部槽谷地带。这里有高校院所云集的大学城,以及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西永综合保税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多个新型产业园区。

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助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水平。如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放出了一系列“大招”。

突出科学主题

策划建设科学会堂等标志性项目

如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城将突显科学主题,着力推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支撑”、现代化城市的“新样板”。

具体来看,策划科学会堂、科学大道、科学公园、科学城站等标志性项目,打造“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同时,着力聚焦“十科”重点任务,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深化科学实验、完善科学设施、集聚科学机构、培育科技人才、壮大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交易、促进科技交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空间体系,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双区联动”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位负责人介绍,重庆高新区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加强与四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提高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更加密切频繁,3月和4月,重庆高新区两赴成都共话合作新蓝图。4月29日,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在成都举行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随后,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首只发展基金落地重庆高新区,标志着川渝两地在金融和产业领域深度合作的正式开启。

5月14日,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两地市场监管局正式签订了《深化成渝高新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助推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框架协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添“助推器”。今后,两地高新区将实现“证照异地互办互发互认”,实现无差别标准、零障碍准入。这一系列的合作举措都将有效助推川渝共建西部科学城。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