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华龙两江评:过“紧日子”是为了过“景日子”
一言归总,越是过“紧日子”,越要有“孰可为孰不可为”的清晰账本。

【全国两会地方谈】华龙两江评:过“紧日子”是为了过“景日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25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中央用政府过“紧日子”把不必要花的资金结余下来,以结余、沉淀的“资金池”来支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等重点和紧迫领域,必将有力提振市场经济信心、增进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自信和底气。政府过紧日子,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弦外之音,就是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能花,但该办的事一定要办好,把每一笔资金的好钢都要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切实以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相对短篇幅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像往常一样,仍用一定篇幅部署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释放出特殊时期对政府服务工作持续深化改革的鲜明信号。过“紧日子”,不是简单地压缩支出,而是对工作联动、质量效益、服务能力、优质营商环境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精打细算、提质增效上下更大功夫。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上持续挤压“水分”,在其他支出上需要更加精准,持续做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以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把钱花出“1+1>2”的效果来。就像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首场“部长通道”上所说的,政府过“紧日子”还有空间,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上还有空间。

如果说政府过“紧日子”是“勒紧腰带过日子”,那么将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把直接实惠让利于企业民众、基层一线,补齐经济、民生短板,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则是现实版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紧缺和需要处。显而易见,以政府花销的减法,激发经济社会、民生民本发展的乘法,传递出的是“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社会治理逻辑。对此,各地都应有很好的体会和实践,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开支、预算管理、重大项目保障等,把党中央对过“紧日子”的部署要求落地落实。

当然,过“紧日子”不是不办事、压着资金不动,更不是“一刀切”地压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要性支出。比如说,社会福利、公共服务投入、工资待遇保障等基本民生支出不仅不能减,而且还要增加投入,这样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干事创业的活力,做到把钱花出效果、花到点子上,进而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景气,以政府“紧日子”的此消赋能百姓“景日子”的彼长。

一言归总,越是过“紧日子”,越要有“孰可为孰不可为”的清晰账本。具体而言,在事关国家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社会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就要尽最大努力来保障,而在涉及一般性支出、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就要坚决停步,真真切切把过“紧日子”的要义体现在每一项具体任务的推进落实中来。

作者:毕家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全国两会地方谈】华龙两江评:过“紧日子”是为了过“景日子”

2020-05-25 09:27:59 来源: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中央用政府过“紧日子”把不必要花的资金结余下来,以结余、沉淀的“资金池”来支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等重点和紧迫领域,必将有力提振市场经济信心、增进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自信和底气。政府过紧日子,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弦外之音,就是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能花,但该办的事一定要办好,把每一笔资金的好钢都要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切实以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相对短篇幅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像往常一样,仍用一定篇幅部署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释放出特殊时期对政府服务工作持续深化改革的鲜明信号。过“紧日子”,不是简单地压缩支出,而是对工作联动、质量效益、服务能力、优质营商环境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精打细算、提质增效上下更大功夫。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上持续挤压“水分”,在其他支出上需要更加精准,持续做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以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把钱花出“1+1>2”的效果来。就像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首场“部长通道”上所说的,政府过“紧日子”还有空间,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上还有空间。

如果说政府过“紧日子”是“勒紧腰带过日子”,那么将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把直接实惠让利于企业民众、基层一线,补齐经济、民生短板,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则是现实版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紧缺和需要处。显而易见,以政府花销的减法,激发经济社会、民生民本发展的乘法,传递出的是“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社会治理逻辑。对此,各地都应有很好的体会和实践,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开支、预算管理、重大项目保障等,把党中央对过“紧日子”的部署要求落地落实。

当然,过“紧日子”不是不办事、压着资金不动,更不是“一刀切”地压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要性支出。比如说,社会福利、公共服务投入、工资待遇保障等基本民生支出不仅不能减,而且还要增加投入,这样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干事创业的活力,做到把钱花出效果、花到点子上,进而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景气,以政府“紧日子”的此消赋能百姓“景日子”的彼长。

一言归总,越是过“紧日子”,越要有“孰可为孰不可为”的清晰账本。具体而言,在事关国家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社会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就要尽最大努力来保障,而在涉及一般性支出、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就要坚决停步,真真切切把过“紧日子”的要义体现在每一项具体任务的推进落实中来。

作者:毕家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