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这个贫困村“飞”来一条“致富龙”
铜梁太平镇坪漆村走出来的周建,通过彩扎走上了致富路,尽己所能帮助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组图|这个贫困村“飞”来一条“致富龙”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6日20时30分讯(记者 张质 邱小雅)49岁的周建是地道的铜梁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他制作的9条身长60米的巨龙在天安门广场中心表演区腾空飞舞,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周建出生于铜梁太平镇坪漆村,这个地处夹皮沟的山村,曾经是重庆市级贫困村之一。从贫困村走出来的周建,通过彩扎走上了致富路。尽己所能帮助父老乡亲增收致富,一直是他的心愿。

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是铜梁区的五个市级脱贫出列村之一。周建(左一)是铜梁龙灯彩扎工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借助这个优势,村里于2018年11月办起了彩扎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组织村民开展龙灯彩扎技术培训和务工。

院子前,村民们正忙着赶制红灯笼,而这一个个红灯笼也是他们生活逐渐“红火”的真实写照。依托龙灯彩扎基地(扶贫车间),承接龙灯、灯笼、稻草人等彩扎订单和铜梁龙灯灯饰灯组安装业务,2019年合作社承接订单47.6万元,实现村民务工收入36.6万元,其中建卡贫困户务工收入8万元。

参与培训的建卡贫困户、低保户有60余人,其中掌握彩扎技术的骨干人员有10多人。周建接到业务时,就将龙灯彩扎订单交给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参与制作,他总不忘优先安排坪漆村的贫困户来务工。同时,周建的扎龙公司里大部分彩扎师傅也来自于坪漆村,他们每天收入可达到两三百元。

周光学是坪漆村的村民,今年55岁,跟着周建学习龙灯彩扎手艺,去年在家门口务工就增收6000多元。在铜梁龙灯彩扎基地(扶贫车间),还有四十多名村民和他一样,正在学习龙灯彩扎这门手艺。

周光学曾严重摔伤,不能干重活儿,在他眼中制作龙灯、灯笼等彩扎就是生活的希望。工作之余,周光学在一块制作龙灯剩余的材料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扎龙致富”。

铜梁龙灯是手工制品,每一条“龙”都是扎龙师傅亲手创造,耗时费力,成本也很高。以铜梁小龙为例,即使熟练的手艺人制作也需要20天。因此,周建会经常到村里的彩扎合作社给村民们做技术指导。

虽然生产需求越来越大,但周建仍然坚持每一道工序、每一笔彩绘都要反映出铜梁龙的质感和美感。

2020年春节前,坪漆村制作了近万个灯笼,一个月时间就让村民增收近2万元。周建说,近几年产品越卖越远,经政府牵线,多次销往海外。“龙灯销售好,还能带动贫困户,我觉得我家祖传的这个老手艺就更有价值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组图|这个贫困村“飞”来一条“致富龙”

2020-05-26 20:59:4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6日20时30分讯(记者 张质 邱小雅)49岁的周建是地道的铜梁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他制作的9条身长60米的巨龙在天安门广场中心表演区腾空飞舞,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周建出生于铜梁太平镇坪漆村,这个地处夹皮沟的山村,曾经是重庆市级贫困村之一。从贫困村走出来的周建,通过彩扎走上了致富路。尽己所能帮助父老乡亲增收致富,一直是他的心愿。

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是铜梁区的五个市级脱贫出列村之一。周建(左一)是铜梁龙灯彩扎工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借助这个优势,村里于2018年11月办起了彩扎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组织村民开展龙灯彩扎技术培训和务工。

院子前,村民们正忙着赶制红灯笼,而这一个个红灯笼也是他们生活逐渐“红火”的真实写照。依托龙灯彩扎基地(扶贫车间),承接龙灯、灯笼、稻草人等彩扎订单和铜梁龙灯灯饰灯组安装业务,2019年合作社承接订单47.6万元,实现村民务工收入36.6万元,其中建卡贫困户务工收入8万元。

参与培训的建卡贫困户、低保户有60余人,其中掌握彩扎技术的骨干人员有10多人。周建接到业务时,就将龙灯彩扎订单交给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参与制作,他总不忘优先安排坪漆村的贫困户来务工。同时,周建的扎龙公司里大部分彩扎师傅也来自于坪漆村,他们每天收入可达到两三百元。

周光学是坪漆村的村民,今年55岁,跟着周建学习龙灯彩扎手艺,去年在家门口务工就增收6000多元。在铜梁龙灯彩扎基地(扶贫车间),还有四十多名村民和他一样,正在学习龙灯彩扎这门手艺。

周光学曾严重摔伤,不能干重活儿,在他眼中制作龙灯、灯笼等彩扎就是生活的希望。工作之余,周光学在一块制作龙灯剩余的材料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扎龙致富”。

铜梁龙灯是手工制品,每一条“龙”都是扎龙师傅亲手创造,耗时费力,成本也很高。以铜梁小龙为例,即使熟练的手艺人制作也需要20天。因此,周建会经常到村里的彩扎合作社给村民们做技术指导。

虽然生产需求越来越大,但周建仍然坚持每一道工序、每一笔彩绘都要反映出铜梁龙的质感和美感。

2020年春节前,坪漆村制作了近万个灯笼,一个月时间就让村民增收近2万元。周建说,近几年产品越卖越远,经政府牵线,多次销往海外。“龙灯销售好,还能带动贫困户,我觉得我家祖传的这个老手艺就更有价值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