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抗8级地震!我国首次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试验在重庆大学成功完成
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顺利完成了首个足尺寸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的振动台试验。

可抗8级地震!我国首次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试验在重庆大学成功完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09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实验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秦思思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9日9时讯(记者 秦思思)“如果我在这栋楼里,地震来了我绝对不会跑。”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笑着指着身后一栋粉白相间的小楼告诉记者。

周绪红院士身后的这栋“小楼”,就是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完成的首个“足尺寸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的振动台实验模型。6月4日,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顺利完成了首个足尺寸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的振动台试验,并取得成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该试验项目来源于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和石宇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2016YFC07012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钢结构高效抗震体系研究》(51890902),是我国首个成功完成的6层足尺实体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也是世界首次“双向”地震动输入的6层足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

工作人员正在讲解该实验楼的数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秦思思 摄

螺栓、螺钉拼装楼 节能又环保

走进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栋6层楼高的小楼,它的地下是一个模拟地震的振动台。据了解,该建筑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每一层楼约23.5平米,层高2.7米,共高16.2米。这样一栋房屋,在现场记者却没有看到水泥和钢筋材料的身影。周绪红院士告诉记者,这是一栋螺栓和螺钉拼装而成的现代房屋,最大的意义在于“装配化”。各钢构件在工厂制作完成后,直接运到实验室,再利用螺钉和螺栓连接件进行拼装,所以现场完全不需要混凝土浇筑。“这种方式,不仅节能、节地和节水,还能保护环境。同时,工厂制造,现场拼装,提高建造效率,不受气候影响”他说道。

周绪红院士谈道,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用钢量低、自重轻、装配效率高、人工投入少。生产和施工过程均为干作业,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排放小,且房屋品质易保证,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装配式绿色建筑。

周绪红院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经历百次地震实验 建筑依然完好无损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该建筑采用了钢管端柱-双面蒙皮钢板剪力墙和夹支单层薄钢板剪力墙两种抗侧力体系。也因如此,该建筑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的视频中,振动台给予了烈度高达8度罕遇,建筑依然保持完好无损。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多层房屋是安全可靠的,将推动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本次实验为世界首次 ‘双向’地震动输入的6层足尺振动台试验。”周绪红说道。

记者从试验视频中看到,当地震震级达到8级时,能明显看到房屋在剧烈的晃动。周绪红院士介绍道,停止试验后,他们对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发现里面有些板开裂了,部分螺钉有松动,但都是非常正常的试验现象,但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做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他表示。

周绪红院士介绍,在之前,国内和国外都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但国内的足尺‘模型’试验只有3层,缩小尺寸的有5层。美国虽然也做过6层的振动台试验,但他们输入的地震波只有一个方向,而本次试验是横纵两个方向,能模拟出更复杂的真实地震情况,经过前后100余次地震的模拟,比如模拟汶川Wolong波、El Centro波和人工波,对该建筑进行试验,该建筑物仍然屹立不倒。并且是这类试验中世界上高宽比最大的一个建筑。

由于受实验场地的影响,该建筑目前建设到6层楼,但周绪红院士表示,下一步,将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做到15-18层,并且还将挑战更高的地震级数。未来也将会把智能化加到建筑中去,如繁琐的螺钉连接工作,将由机器人来完成。并且太阳能和风能未来会作为房屋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希望这样的建筑能够在重庆和四川西南一带得到推广及应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可抗8级地震!我国首次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试验在重庆大学成功完成

2020-06-09 09:25:08 来源: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实验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秦思思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9日9时讯(记者 秦思思)“如果我在这栋楼里,地震来了我绝对不会跑。”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笑着指着身后一栋粉白相间的小楼告诉记者。

周绪红院士身后的这栋“小楼”,就是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完成的首个“足尺寸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的振动台实验模型。6月4日,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顺利完成了首个足尺寸实体6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的振动台试验,并取得成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该试验项目来源于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和石宇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2016YFC07012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钢结构高效抗震体系研究》(51890902),是我国首个成功完成的6层足尺实体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也是世界首次“双向”地震动输入的6层足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振动台试验。

工作人员正在讲解该实验楼的数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秦思思 摄

螺栓、螺钉拼装楼 节能又环保

走进重庆大学振动台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栋6层楼高的小楼,它的地下是一个模拟地震的振动台。据了解,该建筑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每一层楼约23.5平米,层高2.7米,共高16.2米。这样一栋房屋,在现场记者却没有看到水泥和钢筋材料的身影。周绪红院士告诉记者,这是一栋螺栓和螺钉拼装而成的现代房屋,最大的意义在于“装配化”。各钢构件在工厂制作完成后,直接运到实验室,再利用螺钉和螺栓连接件进行拼装,所以现场完全不需要混凝土浇筑。“这种方式,不仅节能、节地和节水,还能保护环境。同时,工厂制造,现场拼装,提高建造效率,不受气候影响”他说道。

周绪红院士谈道,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用钢量低、自重轻、装配效率高、人工投入少。生产和施工过程均为干作业,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排放小,且房屋品质易保证,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装配式绿色建筑。

周绪红院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秦思思 摄

经历百次地震实验 建筑依然完好无损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该建筑采用了钢管端柱-双面蒙皮钢板剪力墙和夹支单层薄钢板剪力墙两种抗侧力体系。也因如此,该建筑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的视频中,振动台给予了烈度高达8度罕遇,建筑依然保持完好无损。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多层房屋是安全可靠的,将推动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本次实验为世界首次 ‘双向’地震动输入的6层足尺振动台试验。”周绪红说道。

记者从试验视频中看到,当地震震级达到8级时,能明显看到房屋在剧烈的晃动。周绪红院士介绍道,停止试验后,他们对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发现里面有些板开裂了,部分螺钉有松动,但都是非常正常的试验现象,但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做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他表示。

周绪红院士介绍,在之前,国内和国外都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但国内的足尺‘模型’试验只有3层,缩小尺寸的有5层。美国虽然也做过6层的振动台试验,但他们输入的地震波只有一个方向,而本次试验是横纵两个方向,能模拟出更复杂的真实地震情况,经过前后100余次地震的模拟,比如模拟汶川Wolong波、El Centro波和人工波,对该建筑进行试验,该建筑物仍然屹立不倒。并且是这类试验中世界上高宽比最大的一个建筑。

由于受实验场地的影响,该建筑目前建设到6层楼,但周绪红院士表示,下一步,将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做到15-18层,并且还将挑战更高的地震级数。未来也将会把智能化加到建筑中去,如繁琐的螺钉连接工作,将由机器人来完成。并且太阳能和风能未来会作为房屋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希望这样的建筑能够在重庆和四川西南一带得到推广及应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赵秋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