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大科研团队在新冠病毒防治免疫研究取得新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这个成立刚3年多的研究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中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医大科研团队在新冠病毒防治免疫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17

金艾顺教授(左)和团队成员在一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7日19时05分讯(记者 刘艳)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这个成立刚3年多的研究中心,在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果,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中也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针对新冠病毒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在新冠病毒防治免疫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17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主任金艾顺教授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在进行新冠病毒相关应急项目研究。

疫情发生后,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成立了由金艾顺教授牵头的新冠病毒抗体研发应急项目团队,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搭建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平台并获得上百余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有中和抗体潜力和高亲和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后续进一步筛选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提供研究基础。

金艾顺介绍,人体的免疫系统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别通过体液和细胞发生作用,具有防御和清除新冠肺炎病毒的能力。但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负责细胞外的病毒清除或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作用,不能进入细胞内。T淋巴细胞可以杀伤和清除细胞内的病毒,并可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

不久前,团队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成果,筛选到我国人群主要基因型的多样化抗原肽,抗原肽就是诱导T淋巴细胞进攻的疫苗来源。这些研究为后续中和抗体药物和新冠疫苗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团队已有10多位研究骨干,平均年龄35岁以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吸引人才加入扎根重庆搞科研

开展这些科研的研究中心成立仅3年多,如今,该中心团队已有10多位研究骨干,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

研究中心能吸引人才加入,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明显成果,金艾顺教授认为,和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以及搭建的创新科研平台密不可分。

2017年,作为重庆医科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金艾顺来到重庆,组建了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主要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中心成立之初,学校提供1100平方米实验室场地和建设经费,以及约2000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等。同时获得校友个人投资2000万元,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发和临床转化项目。项目负责人拥有国际领先的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金教授说,实验室建设好之后,学校还出台了相应的人才政策。得益于此,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加入,中心团队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组建起来。

团队研究骨干韩晓建告诉记者,他毕业后在深圳某生物制药公司工作,工作一年后他得知自己曾经的硕士生导师到了重庆,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和团队。因为对项目感兴趣,加上科研环境的吸引,他来到了重庆。

金艾顺也表示,免疫研究平台起点很高,科研环境好,设备齐全,科研经费充裕。同时,引入社会投资人也有利于成果的进一步转化。

研究人员正在从液氮存储罐中取放实验样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产学研合作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研究中心只是重庆医科大学致力打造科研服务生态,注重人才引进,加大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

重庆医科大学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40余个,有7个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重视科研生态建设,坚持科研创新,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立足学科特色开展政产学研医用等校地、校企多方合作。

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校以“转化医学”“整合医学”“医疗大数据”“移动医疗”为引领,强化创新成果同行业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医大科研团队在新冠病毒防治免疫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0-06-17 20:59:04 来源:

金艾顺教授(左)和团队成员在一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7日19时05分讯(记者 刘艳)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这个成立刚3年多的研究中心,在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果,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中也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针对新冠病毒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在新冠病毒防治免疫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17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主任金艾顺教授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在进行新冠病毒相关应急项目研究。

疫情发生后,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成立了由金艾顺教授牵头的新冠病毒抗体研发应急项目团队,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搭建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平台并获得上百余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有中和抗体潜力和高亲和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后续进一步筛选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提供研究基础。

金艾顺介绍,人体的免疫系统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别通过体液和细胞发生作用,具有防御和清除新冠肺炎病毒的能力。但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负责细胞外的病毒清除或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作用,不能进入细胞内。T淋巴细胞可以杀伤和清除细胞内的病毒,并可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

不久前,团队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成果,筛选到我国人群主要基因型的多样化抗原肽,抗原肽就是诱导T淋巴细胞进攻的疫苗来源。这些研究为后续中和抗体药物和新冠疫苗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团队已有10多位研究骨干,平均年龄35岁以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吸引人才加入扎根重庆搞科研

开展这些科研的研究中心成立仅3年多,如今,该中心团队已有10多位研究骨干,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

研究中心能吸引人才加入,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明显成果,金艾顺教授认为,和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以及搭建的创新科研平台密不可分。

2017年,作为重庆医科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金艾顺来到重庆,组建了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中心,主要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中心成立之初,学校提供1100平方米实验室场地和建设经费,以及约2000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等。同时获得校友个人投资2000万元,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发和临床转化项目。项目负责人拥有国际领先的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金教授说,实验室建设好之后,学校还出台了相应的人才政策。得益于此,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加入,中心团队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组建起来。

团队研究骨干韩晓建告诉记者,他毕业后在深圳某生物制药公司工作,工作一年后他得知自己曾经的硕士生导师到了重庆,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和团队。因为对项目感兴趣,加上科研环境的吸引,他来到了重庆。

金艾顺也表示,免疫研究平台起点很高,科研环境好,设备齐全,科研经费充裕。同时,引入社会投资人也有利于成果的进一步转化。

研究人员正在从液氮存储罐中取放实验样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产学研合作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研究中心只是重庆医科大学致力打造科研服务生态,注重人才引进,加大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

重庆医科大学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40余个,有7个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重视科研生态建设,坚持科研创新,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立足学科特色开展政产学研医用等校地、校企多方合作。

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校以“转化医学”“整合医学”“医疗大数据”“移动医疗”为引领,强化创新成果同行业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