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特写 | 三建乡“励志鸡”飞出高山脱贫路
熊勇和他的芦花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尹建红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0日6时讯 (记者 连肖)没踩着云朵住在海拔900米的山巅,就不懂这里为啥穷。自从“励志鸡”飞入重庆丰都县的三建乡,这里的人就找到一条新的脱贫路。
从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三建乡政府出发,驱车沿盘山公路“左旋右转”40分钟,才抵达海拔900米的夜力坪村。
熊勇“养鸡成名”
村民跃跃欲试又存顾忌
熊勇笑容开朗,目光坚毅,背着大半袋粮食吭哧吭哧往山上爬,完全不像身患尿毒症、一周透析三次的“病秧子”。见到记者,他打开了话匣子:“如果没养芦花鸡,真不知道生活怎么办。”去年引进1100只鸡苗,收入2万余元;今年1万只鸡苗将在8月份出栏,预计收入20余万元,家里多年来借的外债,终于有望还清。
崭新的养鸡场,门前悬挂这“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对点帮扶”的金色牌匾,这让熊勇心存感恩,又引以为豪。他说,如果不是扶贫干部带他考察芦花鸡,如果不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投入30万元,他压根走不上这条养鸡脱贫路,更不可能一口气搭建3个标准化鸡棚,一夜间就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万只。
芦花鸡的一声声啼鸣,叫醒夜力坪村的清晨,也唤醒一颗颗跃跃欲试的心。
熊勇励志养鸡的故事,传遍小山村。有村民跑到他家打听芦花鸡的来头,有村民爬到山顶的鸡舍旁“看热闹”。许多人也萌生养鸡的念头,却愁于没本钱,或担心养殖业风险大,不敢轻易开动。
贫困户熊兴洪天生聋哑,大哥和二哥过世后,他和妻子背上了“一座山”——上有七旬老母,下有二哥和自家的5个孩子,还有一个患有精神残疾的二嫂。一家9口人,全靠夫妻俩。看着熊勇家养鸡有成效,熊兴洪也想试一试。
熊勇与熊兴洪一家人合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尹建红 摄
熊勇送鸡苗
聋哑邻居“拜师”养鸡
“你们来啦,吃饭不?”见熊勇带记者走进院子,熊兴洪夫妻俩端着碗,从屋里跑出来迎接。熊兴洪热情地用手比划着,妻子曹年珍在一旁翻译。孩子们在院子里追着打闹,3岁的小妹光着脚丫在地头跑。
“没空管他们,能做熟三顿饭就不错了。”曹年珍说,二嫂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她和老母亲负责操持家务和种田,丈夫天天在外干活挣钱。
“熊兴洪很能干,舍得下力气!”夜力坪村第一书记杨云告诉记者,村里为熊家9口人办了低保和残疾人补贴,还把清扫道路的公益岗位给了熊兴洪,每月工资1700元。
基本的衣食不愁,熊兴洪还想多挣点钱。因为等5个孩子大了,房子就住不开。盖新房是他未来几年的梦想。
想着通过养鸡自己的生活重燃希望,熊勇决定“收徒”,也帮帮其他贫困户。今年初,他告诉熊兴洪,第一批500只鸡苗先“借”,技术他来教,销路他来找,500只鸡利润1万多元,等挣钱了再给他鸡苗的本钱。
熊家夫妻俩欢天喜地,赶忙“拜师”。年初,他们在山上搭起鸡棚,把小鸡苗当宝贝一样养着。喂粮食、除鸡粪、消毒喷药,勤劳的熊兴洪一手包完,5个孩子也时常帮忙挖菜喂鸡。
熊勇在鸡棚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尹建红 摄
互助脱贫
“励志鸡”故事待续
“我能拉熊兴洪一把,也是对扶贫干部们的回报。”
熊勇伸出手臂,一根筷子那么长的瘢痕,一周三次透析都在这里扎针。
他指着山下蜿蜒的山路回忆:“曾经一个深夜,我从医院做完透析回家,骑摩托车走到一个拐弯处摔了。饿着肚子还下起雨,那一刻觉得人生绝望透了,真不想爬起来了!但想想老婆孩子,擦一把眼泪,还是爬了起来。”
说到动情处,两眼含泪,熊勇又笑着话锋一转:“现在那么多扶贫干部在使劲帮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爬起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目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三建乡工作队正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夜力坪村的芦花鸡找销路。当地的源小幺麻辣鸡,已开始大规模采购熊勇的芦花鸡。
“活着,就要拼!”熊勇拍拍“徒弟”的肩膀,是鼓励,也是自勉。
待熊兴洪的500只鸡出栏见收益,熊勇就有信心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他期待,“励志鸡”能飞遍夜力坪村,盼产业做大,村民齐致富。
“励志鸡”的故事,未完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