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辈子,一条路 ——“当代愚公”毛相林和他的下庄村
下庄村四面环山,犹如在“井底”里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下庄像幅画。远看像水墨丹青,云雾缭绕中,一座座房子若隐若现;走近看则成了油画,柑橘树上果实累累,村民们挥着锄头在地里劳作。
沿着村子里的一条小路,爬上“108道拐”的半山腰,62岁的毛相林望向山对面——那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公路,是他带着全村人,历时7年、牺牲了6条性命换来的“天路”。
每次遥望这条路,毛相林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他时常会想,如果当初不去修这条路,那6条性命是不是就不会消失,村里人又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然而当他走在村里,看到整整齐齐的小楼房、干干净净的院落、郁郁葱葱的果树,村民们脸上满足的笑容时,他又释然了——
如果没有这条路,老弱病残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村,年轻人们可能抛弃家园再也不回来。当人渐渐离去,田地渐渐荒芜,这个曾养活了祖祖辈辈下庄人的家园,也就不会存在于世间了。
毛相林的一辈子,和下庄村的这条路,紧紧地纠缠在一起。
绝壁上的“天路”连接着下庄村和外面的世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毛矮子疯了”
“毛矮子莫不是疯了?祖祖辈辈都只敢想的事,他居然敢做?”
23年前,农历7月的一天,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里炸开了锅。
大家口中的“毛矮子”,正是毛相林,因为个子矮,又黑又瘦,得了这个称呼。38岁那年,刚当上村支书的毛相林提出要修路,被村民们看作“痴人说梦”。
不怪村民们见识浅、心气弱。“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首歌谣不知在下庄流传了多少代,它真真实实地反应着下庄人的生存状态。千百年来,这口“井”,困住了下庄人的步伐,也禁锢了下庄人的思想。
毛相林今年62岁,脸上布满皱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刚从巫山县委举办的村干部培训班学习回来,毛相林的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这口气在他心头烧成了火。
他很清楚地记得,15年前,自己还是个毛头小伙时,去县城背肥料,曾在隔壁七星村一户农民家里借宿。那时的七星村还不如下庄,庄稼长得差,房子也很破。这次参加培训时,他去七星村参观,惊讶地发现,七星村早已变了样。水泥路上车来车往,一栋栋楼房气派又敞亮。回头看看下庄,却似乎被外面的世界遗忘了——每年都有人从那“108道拐”上掉落悬崖摔死,村小老师张泽燕的父亲和妻子,因为没能及时看病而死在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单身汉娶不上媳妇……这天差地别,都是因为一条路!
历时7年修出来的“天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李文科 摄
1997年,在毛相林看来,下庄修路迎来了天时和人和。“天时”是他当上了村支书,“有了村里带头人的身份,才能硬起腰板带着大家干。”“人和”指的是当时驻村的大学生村官方四才。方四才有很多新想法,毛相林则是个行动派。两人一商量,一拍即合,便召开村民大会,宣布修路的决定,这才有了上面的对话。
毛相林讲述当年在鱼儿溪畔炸响开山修路第一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下庄的老支书黄会柏,他甚至嗤笑道:“你这是在吹牛皮吧?”其实,黄会柏也曾带着村民几度扛起锄头想修路,但每次修不了几尺远,要么物资不够,要么人心不齐,均以失败告终。
毛相林不信邪,他给大家仔细地算起了账:“每人出10块钱,一共3900多块,就能请个土专家来测路。每人再出50块买三材(炸药、雷管、导火线),又可以凑一万多块……修一尺算一尺,修一丈算一丈,今年修不完明年修,这一代人修不完下一代修,总有修通的时候!”
最终,对路的渴望压倒了一切,连沈发柏也投了赞同票。短短五天,村民们连夜翻山卖腊肉、卖鸡蛋,凑出了3960块钱。恰在此时,当时的县农业局局长朱崇轩来下庄检查工作,被下庄人的决心感动,主动承诺支持村里修路的“三材”(炸药、雷管、导火线)物资。
悬崖绝壁上留下的木楔子勾起了毛相林修路时的一幕幕艰辛场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1997年农历冬月十二,白雪皑皑,寒风呼啸。
“国家那么大,地方那么多,下庄在山旮旯里,政府一时顾不上来。但我们不能等,不能要,修路是我们自己的大事!就算蚂蚁啃骨头,也要在悬崖上啃出一条路!”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毛相林一声令下,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眼开山炮。
悬崖万丈高,直上白云间。要炸石头,需要腰绑绳子,悬挂在半空中埋炸药,很有可能人还没离开,药就炸了,毛相林便经常自告奋勇:“我个子小,身体轻,让我来。”
对毛相林来说,修路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怕死,而是怕人心动摇。
毛相林的母亲杨自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李文科 摄
下庄人修路,堪称一部血泪书写的历史。1999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村民沈庆富和黄会元连续被石头砸落山崖,毛相林的决心再坚定,也不由得动摇了。“黄会元出事后,我的脚发软,真不知该怎么向他的家属交代啊!”在黄会元的灵堂前,他哑着嗓子问村民,也问自己:“路,还修不修?”谁曾想,村民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臂:“修!”一声声吼声,在山谷间回荡。
从“毛矮子疯了”,到一声响彻天地的“修”,毛相林觉得,一开始,是他带着大家修路,但到了后来,便是大家凝聚起一股力量,推着他往前走——路越往前修,人心越齐。
风里来,雨里去,下庄人用手刨,用脚蹬,终于从悬崖上“抠”出了一条铺着碎石的毛毛路。
张泽燕在下庄村小已任教41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下庄人做了几百年的梦,终于实现了。
路,不但通了,还越变越好——2015年,毛相林带领村民用半年时间将机耕道升级成了3米宽的碎石路,车子能进村了。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道路完成了硬化加固,并加装了护栏。
如今,从下庄出发到县城,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不等不靠,幸福要自己造。”村口竖着的标语,正是下庄修路的真实写照。
修路时村民使用的工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跟着毛矮子干不吃亏”
“柑橘我哪里会种哦?”“我也不想种!”
2014年,下庄村的群众大会上,大家疑虑纷纷。
时隔17年,下庄村,再次站在了抉择路口。
路修通之后,条件好了,农产品好卖了,产业却跟不上,怎能不让毛相林发愁?祖祖辈辈,下庄的地里只有三大坨——苞谷、红薯、洋芋,卖不出钱。毛相林带着儿子,在自家地里折腾。
下庄的第一块西瓜地是毛相林种出来的,西瓜又甜又大,当年就卖了几百块。其他村民看他种得好,也跟着种。很快,下庄西瓜的名气就在十里八乡传了出去。
但西瓜只有一季,不能当主产业。毛相林陆续种过漆树,养过山羊、肉牛,还搞过蚕桑,都没成,着急得不行。
2014年,毛相林请来农委的专家,通过研究海拔、气候和土质,专家建议:下庄属于中低海拔地区,适合种纽荷尔柑橘。
公路硬化后,村民种植的柑橘、西瓜等农产品运输更方便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大多村民担心卖不出去,并不愿尝试。
“我自家先种10亩纽荷尔,让毛连军(毛相林儿子)到奉节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大家提供技术支持!”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毛相林在群众会上郑重承诺。
大家心头的石头这才落了地。为把关技术,毛相林带头成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说服群众入股合作社,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
最终,全村一共种下650亩纽荷尔柑橘、300亩西瓜、500余亩南瓜,后来又新开了150亩桃园。
找准产业路,村民们的热情也高涨起来。
62岁的刘恒堂原本只种了230根柑橘树。他心里直犯嘀咕,自己年纪大了,儿子们都在外打工,该找谁帮忙运出去卖?谁曾想,道路硬化后,来下庄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柑橘还在树上就卖光了,100根树就赚了六七千块钱,乐得他合不拢嘴。
“我把以前撂荒的地开出来,又种了400根柑橘树。两个儿子也回来帮我种树。今年预计赚个6万块不成问题。”暖阳下,刘老汉一边除草,一边满意地说,“跟着毛矮子干,不吃亏,他对村民认真负责!”
毛相林和村民召开院坝会,共同商量如何将下庄发展得更好。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李文科 摄
“大家要拧成一股绳”
“搞那个项目要占我家的地,我不同意……”
2020年5月的一个夜晚,毛相林家门口,开起了院坝会。
二十多名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你一言,我一语,商议着村子未来怎么发展。毛相林坐在竹贤乡乡长吴文锐身旁,戴着老花眼镜,一边听村民们商量,一边做着记录。
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起来,人心也开始浮动起来。有村民因为修项目要占自家的地,心里有想法。刚才发言的一位妇女,就是这样的情况。
“以前修路有多苦,大家都忘了吗?当初修路为了什么?现在又为了什么?那个时候大家不怕死,死不怕。怎么到了现在,因为自己的一点利益受损,就不考虑发展了呢?”毛相林的一席话,让这位妇女沉默了。
被勾起回忆的村民,纷纷想起了修路时的场景。“那时候硬是把脑袋拴在裤腰上!”“现在都不敢想,以前是怎么熬过来的?”
“过去是要吃得饱,现在是要吃得好!我们对修路的父辈怀着感恩之心,只有搞好发展,才能不愧对他们!”说话的是村里的90后——毛连长,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下庄要搞旅游,可以从修观景平台开始……”
院坝会结束时,已经接近晚上11点,村民们纷纷回家,毛相林回到卧室,整理着自己的工作笔记,将它们放在柜子里。
这样的院坝会每开一次,下庄发展的思路就更清晰。
毛相林多年来一直坚持将开会内容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李文科 摄
“2015年,下庄村就率先在全县完成整村脱贫。总书记说过,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毛相林明白,下庄人要奔小康,靠农业还是不够,未来还是要走生态旅游的道路。
毛相林觉得,下庄是有这个底气的,关键是大家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
近年来,“下庄精神”经过各大媒体尤其是华龙网《绝壁上的“天路”》全媒体专题报道,早已远近闻名。这条“天路”已成了“网红”,同时,下庄村也修起了下庄精神陈列馆,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打卡。
2019年11月6日,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现场,毛相林作《党员干部就应该冲锋在前》的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村里的接待能力也上来了。近年来,毛相林带领村民一起,新开办了乡村农家乐10家。他还向巫山县文化旅游委争取了200多万元资金,对19栋34户人家的危旧土坯房进行统一风貌改造,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成了旅游接待和观光点。“要不是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庄变化没这么快。”毛相林说。
下庄的自然资源也很丰富。“谷地有条后溪河,沿着河往里走是个峡谷,外地人爱来这里耍水、露营。今年‘五一’期间,每天至少有60辆车进村。”毛相林指着山下,不远处,一条通往当阳大峡谷的隧道正在修建。等隧道修通后,下庄又多了一条旅游路,未来还要打造“下庄古道”“桃花源”等景点。
如今,毛相林的梦想是下庄人能吃上旅游饭,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下庄村的村民在柑橘地里套种小麦,实现双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我还能再干5年”
“毛矮子还是老样子!”
说话的是侯长青,他是从万州赶回来的。侯长青虽不是下庄人,和下庄的渊源却很深。
1999年,在三峡都市报担任记者的侯长青来到下庄采访,现场目睹黄会元牺牲后下庄人强忍悲痛仍坚持修路的场面。他被下庄人“不怕死、死不怕”的修路精神所震撼,撰写了许多关于下庄的报道。后来,他几乎每年都要来几次下庄。
今年,是侯长青第30次来到下庄。在他的眼里,下庄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但“毛矮子”却始终没变——还是那么纯粹。
侯长青讲起了一桩趣事。“去年的一个晚上,我忽然接到了毛矮子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自己耐不活(当地俗语,受不了),要马上回村。”侯长青连忙询问,才知来龙去脉。
原来,市里组织了几场大型宣讲,安排毛相林去给干部们讲下庄修路和发展的故事。悬崖上修路都不怵的毛相林,一想到站上讲台面对数百人,瞬间打起了退堂鼓,他想连夜当“逃兵”回村。
侯长青是怎么说服毛相林的呢?他说:“毛矮子,你要知道,你去宣讲为的不是你自己,而是整个下庄。你让下庄越出名,下庄的发展也会越好。”
对啊,自己天天想着怎么把下庄村发展好,现在有这么好的平台让大家知道下庄,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毛相林心一横,留在了讲台上。但几场宣讲一结束,他顾不上休息,就连夜赶回了村里,因为他实在放心不下村里的柑橘树……
侯长青觉得,毛相林的纯粹还体现在当村干部这么多年,从没给自家谋过私利。
相比隔壁气派的“三合院”农家乐,毛相林的家算得上寒酸。
村民修建民宿增收致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李文科 摄
楼房不高,房间里空空的,没什么值钱的家具。毛相林的卧室里,一个老式的柜子里满满当当,装着他的工作笔记、农技杂志等。一旁的床上,蚊帐和被褥也十分陈旧。
毛相林的老伴多病,在家帮儿媳带两个孙子,大女儿出嫁到外村,小儿子农忙时下地忙活,农闲时则在附近打工。84岁的母亲杨自芝也没歇着,坐在门口剥黄豆,她说:“毛相林年轻的时候个子不高,长得也不帅。但是他心好,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村里修修桥、补补路什么的。他1983年的时候就交了入党申请书,8年交了5次,上面觉得他不成熟,直到1992年他才入成党……”杨自芝说,儿子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您觉得您的儿子怎么样?”面对记者的问题,这位老母亲,同时也是老共产党员,一下笑眯了眼:“可以说,他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过我希望他早点退休,过几年轻松日子!”
毛相林在一旁接话:“以前修路的时候,您可不是这样说的!您让我放心去修路,家里有事找你,路修不好你找我!”
“那时候你年轻,现在你不晓得自己几岁?”
“我还能再干5年,还想给大家干点事!”
杨自芝无可奈何地嗔道:“看嘛,他就是这么倔!”
天慢慢黑了,路灯渐渐亮起,下庄村里,回荡起一阵阵笑声。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修建了不少新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佘振芳/文 李文科/图 罗杰、楼欣宇/视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