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 旅游旺 电商火 生态美
小账单大变化 秀山“秀”出美好生活新路径
除了沈从文笔下的美景,如今的秀山,经济发展乘风破浪,扶贫攻坚多点突围,通过发展旅游、电商、特色产业等实现了产业新、旅游旺、电商火、生态美,昔日边城愈发“秀色可餐”。

产业新 旅游旺 电商火 生态美
小账单大变化 秀山“秀”出美好生活新路径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20-07-07

杨胜友正在修建的民宿

电商经营户杨义明

工作人员正在包装金银花

秀山隘口太空莲基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 邹飞 摄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代伟 郑三波 朱小乔

穷小伙的钱包鼓起来了,从月入三四千的打工仔摇身一变成月入七八千的小老板;昔日光棍村如今成了香饽饽,开农家乐年赚20万……

除了沈从文笔下的美景,如今的秀山,经济发展乘风破浪,扶贫攻坚多点突围,通过发展旅游、电商、特色产业等实现了产业新、旅游旺、电商火、生态美,昔日边城愈发“秀色可餐”。

旅游账单

“光棍村”变风景区

贫困户从年收入3000元到20万元

7月4日上午9点,秀山县涌洞乡楠木村村民杨胜友的农家乐“森林小屋”开始忙碌起来。杨胜友和妻子、儿媳正在准备午餐:竹笋烧土鸡、仔姜爆鸭子、腊肉炒青椒……“今天中午有16名游客要来吃饭,点名要吃这些农家菜。”杨胜友一边备餐,一边告诉记者,楠木村距离川河盖4A景区仅两公里,来玩的游客通常会选择到周边农家乐就餐,让他从贫困户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楠木村过去是个落后的小村庄,海拔950米,没有任何产业,村民靠挖煤养家糊口,一年仅有几千元收入,是当地过去有名的“光棍村”。上世纪90年代末,煤炭资源枯竭,煤矿关闭,靠挖煤养家的杨胜友一下没了经济来源。

他也曾利用高山气温低、蔬菜成熟晚的特点,种植了30亩反季蔬菜。可是从楠木村到秀山县城要走20多公里的泥石土路。“我和妻子天不亮就得起床,挑着刚采摘的蔬菜走3个多小时,沿途的路坑坑洼洼,蔬菜在箩筐里一路颠簸,等到了菜市都蔫了,没人要。”杨胜友说,无奈之下只能低价销售,两箩筐蔬菜也就卖二三十元,还比不上之前挖煤收入高。

前几年,外出打工的杨胜友回老家过年。他惊讶地发现,那条泥石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全长15公里、宽约7米的水泥公路。原来,秀山投入7000余万元修建了龙池坝到川河盖景区全长15公里的公路和川河盖景区全长20公里的旅游环线。之后,又累计投入资金14.85亿元,打造了川河盖国家级4A景区,建成县城至川河盖旅游公路、川河盖索道——云端天梯、旅游区环盖公路、生态停车场,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依托景区建设,村里有人开始搞农家乐,乡政府也给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每家补贴1.2万元。”杨胜友说,他原本担心村子地理位置偏僻,无人问津,但秀山开发楠木村川河盖旅游区让他打消了顾虑。于是,他拿着补贴和自己的积蓄凑齐3万余元开起农家乐,取名“森林小屋”。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旅游旺季杨胜友的农家乐日均接待游客上百人,全年纯收入10多万元。到2019年,杨胜友的农家乐已经实现全年纯收入20多万元。

目前,楠木村、川河村两个贫困村借助旅游已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观光农业4个、农家乐12家、接待户39家,直接或间接覆盖85%以上建卡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电商账单

打工仔变电商达人 从月薪三四千到最高月赚两万

如果说杨胜友的致富门路还有几分传统,那打工仔杨义明的致富路径,则是赶上了电商的快车。

7月6日早上9点,22岁的杨义明骑着电动车,从清溪场镇来到秀山隘口镇扶贫产业园上班:把各种农特产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如果是两年前你来看我,我还是打工仔,每月拿着三四千元工资。而现在的我,自己创业,每月有七八千元收入。”杨义明说,这要多亏秀山大力发展电商,推广秀山农特产。

杨义明所在的秀山隘口镇富裕村坐落在海拔1150米的山区,从村里到最近的集市,过去要走15公里土路。富裕村党支部书记赵茂兴说,富裕村山高谷深,农作物产量低,几乎没有经济作物,村民靠“三大坨(洋芋坨、苞谷坨、红薯坨)”生活。

2014年,初中毕业的杨义明到广东佛山一家木材加工厂打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工资只有三四千元。”2017年12月,杨义明在加工木材时,右手掌不幸被电锯锯断,留下残疾。

2018年8月,杨义明回到富裕村,在清溪场镇租了一间门市以收发快递糊口。

当时正值隘口镇扶贫产业园建成投用,免费培训电商人才,鼓励自主创业,还提供办公场地、仓储和免费的一日三餐。

2019年,经过培训的杨义明开始创业,他在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注册了自己的店,销售扶贫产业园的农特产品。记者在杨义明的拼多多博雅食品经营店里看到,小店有秀山的金银花、金丝皇菊、茶叶、自热火锅等12个品种的商品。

“我现在每月在网上销售6000多单,平均每月能赚7000多元,最多时赚了2万多元。”杨义明说,自己在秀山清溪场镇买了新房,与爷爷一起住进了新家。

事实上,杨义明的个案只是秀山电商脱贫的缩影。据悉,秀山已建成重庆市地区级物流枢纽、市级重点物流园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园区依托成都铁路局300万吨战略装卸点和集装箱站,建设集交易、配送、仓储、加工、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在物流园区里,秀山物流园电商云仓是西南地区枢纽型云仓,定位于“立足秀山,服务武陵,辐射全国”,面积3.5万平方米,日均10万单、峰值20万单。云仓配备自动打包、自动贴单、自动分拣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入驻23家快递企业,开通了17条武陵物流专线和秀山至长沙、秀山至重庆快递专线,形成“T+1”“1+T”双向物流体系。

产业账单

深度贫困镇蝶变

三年时间产值从零到千万元

逛完富裕村,记者一行来到隘口镇坝芒村,这里一片忙碌。

7月,武陵山金银花采摘进入尾声,坝芒村的20余台烘干机器连夜轰鸣,村民轮班值守,只为尽早将鲜花烘干,运往全国各大商超、药房。

因金银花种植面积广,产品优,坝芒村去年就成功创建了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过去的隘口镇地处武陵山腹地,集山区、林区、库区、老区为一体。贫困户吴再文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十几年前就种过金银花,但是不成规模,也卖不起价。”因为要照顾孩子,吴再文也不能外出打工。

转变发生在2017年。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后,隘口镇精挑细选,确立中药材(以金银花、黄精等为代表)、茶叶和核桃三大主导产业,按照“接二连三”、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强化贫困户利益联结,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在政策支持下,吴再文重操旧业,种植了25亩金银花。“今年价格比去年好,一个多月来,我已收入近5万元。”小小的金银花,让吴再文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坝芒村金银花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贫困发生率降至0.62%。

“我们镇的11个村已经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隘口镇副镇长杨胜宿介绍,全镇产业扶贫正按照短期能增收、中期不断档、长期能致富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

攻克深度贫困,产业造血是关键。在金银花之外,隘口镇持续按照“一村一品”规划思路,培育出更多产业品类。

2017年以前,隘口镇没有像样的产业。到2019年,历经三年从无到有、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产业链。如今的隘口镇,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了39405亩,2019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其中以银花、黄精、银杏、白术为主的中药材15980亩,实现产值1040万元;茶叶7551亩,实现产值400万元,核桃11544亩(暂未投产);太空莲、黑斑蛙、金丝皇菊等其它特色产业4330亩,实现产值360万元。农户发展产业面积户均达到5.3亩,户均增收2440元。

目前,隘口镇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9%,产业扶贫带来的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介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隘口镇自脱贫攻坚以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攻克深度贫困。下一步,隘口镇将按照乡村振兴的思路和规划,力争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现代乡村发展之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产业新 旅游旺 电商火 生态美
小账单大变化 秀山“秀”出美好生活新路径

2020-07-07 09:44:48 来源: 0 条评论

杨胜友正在修建的民宿

电商经营户杨义明

工作人员正在包装金银花

秀山隘口太空莲基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 邹飞 摄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代伟 郑三波 朱小乔

穷小伙的钱包鼓起来了,从月入三四千的打工仔摇身一变成月入七八千的小老板;昔日光棍村如今成了香饽饽,开农家乐年赚20万……

除了沈从文笔下的美景,如今的秀山,经济发展乘风破浪,扶贫攻坚多点突围,通过发展旅游、电商、特色产业等实现了产业新、旅游旺、电商火、生态美,昔日边城愈发“秀色可餐”。

旅游账单

“光棍村”变风景区

贫困户从年收入3000元到20万元

7月4日上午9点,秀山县涌洞乡楠木村村民杨胜友的农家乐“森林小屋”开始忙碌起来。杨胜友和妻子、儿媳正在准备午餐:竹笋烧土鸡、仔姜爆鸭子、腊肉炒青椒……“今天中午有16名游客要来吃饭,点名要吃这些农家菜。”杨胜友一边备餐,一边告诉记者,楠木村距离川河盖4A景区仅两公里,来玩的游客通常会选择到周边农家乐就餐,让他从贫困户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楠木村过去是个落后的小村庄,海拔950米,没有任何产业,村民靠挖煤养家糊口,一年仅有几千元收入,是当地过去有名的“光棍村”。上世纪90年代末,煤炭资源枯竭,煤矿关闭,靠挖煤养家的杨胜友一下没了经济来源。

他也曾利用高山气温低、蔬菜成熟晚的特点,种植了30亩反季蔬菜。可是从楠木村到秀山县城要走20多公里的泥石土路。“我和妻子天不亮就得起床,挑着刚采摘的蔬菜走3个多小时,沿途的路坑坑洼洼,蔬菜在箩筐里一路颠簸,等到了菜市都蔫了,没人要。”杨胜友说,无奈之下只能低价销售,两箩筐蔬菜也就卖二三十元,还比不上之前挖煤收入高。

前几年,外出打工的杨胜友回老家过年。他惊讶地发现,那条泥石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全长15公里、宽约7米的水泥公路。原来,秀山投入7000余万元修建了龙池坝到川河盖景区全长15公里的公路和川河盖景区全长20公里的旅游环线。之后,又累计投入资金14.85亿元,打造了川河盖国家级4A景区,建成县城至川河盖旅游公路、川河盖索道——云端天梯、旅游区环盖公路、生态停车场,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依托景区建设,村里有人开始搞农家乐,乡政府也给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每家补贴1.2万元。”杨胜友说,他原本担心村子地理位置偏僻,无人问津,但秀山开发楠木村川河盖旅游区让他打消了顾虑。于是,他拿着补贴和自己的积蓄凑齐3万余元开起农家乐,取名“森林小屋”。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旅游旺季杨胜友的农家乐日均接待游客上百人,全年纯收入10多万元。到2019年,杨胜友的农家乐已经实现全年纯收入20多万元。

目前,楠木村、川河村两个贫困村借助旅游已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观光农业4个、农家乐12家、接待户39家,直接或间接覆盖85%以上建卡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电商账单

打工仔变电商达人 从月薪三四千到最高月赚两万

如果说杨胜友的致富门路还有几分传统,那打工仔杨义明的致富路径,则是赶上了电商的快车。

7月6日早上9点,22岁的杨义明骑着电动车,从清溪场镇来到秀山隘口镇扶贫产业园上班:把各种农特产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如果是两年前你来看我,我还是打工仔,每月拿着三四千元工资。而现在的我,自己创业,每月有七八千元收入。”杨义明说,这要多亏秀山大力发展电商,推广秀山农特产。

杨义明所在的秀山隘口镇富裕村坐落在海拔1150米的山区,从村里到最近的集市,过去要走15公里土路。富裕村党支部书记赵茂兴说,富裕村山高谷深,农作物产量低,几乎没有经济作物,村民靠“三大坨(洋芋坨、苞谷坨、红薯坨)”生活。

2014年,初中毕业的杨义明到广东佛山一家木材加工厂打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工资只有三四千元。”2017年12月,杨义明在加工木材时,右手掌不幸被电锯锯断,留下残疾。

2018年8月,杨义明回到富裕村,在清溪场镇租了一间门市以收发快递糊口。

当时正值隘口镇扶贫产业园建成投用,免费培训电商人才,鼓励自主创业,还提供办公场地、仓储和免费的一日三餐。

2019年,经过培训的杨义明开始创业,他在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注册了自己的店,销售扶贫产业园的农特产品。记者在杨义明的拼多多博雅食品经营店里看到,小店有秀山的金银花、金丝皇菊、茶叶、自热火锅等12个品种的商品。

“我现在每月在网上销售6000多单,平均每月能赚7000多元,最多时赚了2万多元。”杨义明说,自己在秀山清溪场镇买了新房,与爷爷一起住进了新家。

事实上,杨义明的个案只是秀山电商脱贫的缩影。据悉,秀山已建成重庆市地区级物流枢纽、市级重点物流园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园区依托成都铁路局300万吨战略装卸点和集装箱站,建设集交易、配送、仓储、加工、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在物流园区里,秀山物流园电商云仓是西南地区枢纽型云仓,定位于“立足秀山,服务武陵,辐射全国”,面积3.5万平方米,日均10万单、峰值20万单。云仓配备自动打包、自动贴单、自动分拣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入驻23家快递企业,开通了17条武陵物流专线和秀山至长沙、秀山至重庆快递专线,形成“T+1”“1+T”双向物流体系。

产业账单

深度贫困镇蝶变

三年时间产值从零到千万元

逛完富裕村,记者一行来到隘口镇坝芒村,这里一片忙碌。

7月,武陵山金银花采摘进入尾声,坝芒村的20余台烘干机器连夜轰鸣,村民轮班值守,只为尽早将鲜花烘干,运往全国各大商超、药房。

因金银花种植面积广,产品优,坝芒村去年就成功创建了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过去的隘口镇地处武陵山腹地,集山区、林区、库区、老区为一体。贫困户吴再文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十几年前就种过金银花,但是不成规模,也卖不起价。”因为要照顾孩子,吴再文也不能外出打工。

转变发生在2017年。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后,隘口镇精挑细选,确立中药材(以金银花、黄精等为代表)、茶叶和核桃三大主导产业,按照“接二连三”、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强化贫困户利益联结,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在政策支持下,吴再文重操旧业,种植了25亩金银花。“今年价格比去年好,一个多月来,我已收入近5万元。”小小的金银花,让吴再文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坝芒村金银花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贫困发生率降至0.62%。

“我们镇的11个村已经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隘口镇副镇长杨胜宿介绍,全镇产业扶贫正按照短期能增收、中期不断档、长期能致富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

攻克深度贫困,产业造血是关键。在金银花之外,隘口镇持续按照“一村一品”规划思路,培育出更多产业品类。

2017年以前,隘口镇没有像样的产业。到2019年,历经三年从无到有、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产业链。如今的隘口镇,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了39405亩,2019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其中以银花、黄精、银杏、白术为主的中药材15980亩,实现产值1040万元;茶叶7551亩,实现产值400万元,核桃11544亩(暂未投产);太空莲、黑斑蛙、金丝皇菊等其它特色产业4330亩,实现产值360万元。农户发展产业面积户均达到5.3亩,户均增收2440元。

目前,隘口镇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9%,产业扶贫带来的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隘口镇党委书记刘红明介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隘口镇自脱贫攻坚以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攻克深度贫困。下一步,隘口镇将按照乡村振兴的思路和规划,力争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现代乡村发展之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