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重庆市巫山县洞桥村的直播,火了!
双龙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洞桥村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党建上网、山货上线、课堂上云。网络为这里留下了一支扶贫工作队,建成了一家畅销的山货网店,引来了城里学校的优质教育活水。

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重庆市巫山县洞桥村的直播,火了!

来源:人民日报2020-07-15

原标题: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洞桥村的直播,火了!(解码·网络扶贫)

核心阅读

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洞桥村建在大山上,家家都种土豆、玉米和红薯,留守的老人小孩多。

网络扶贫在这儿帮上了忙。村会上网、山货上线、课堂上云,不仅拓宽增收渠道,还引来优质资源,给村子带来变化和希望。

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关注,洞桥村直播——

当村委会主任还得在网上带货,罗辉没想到;平日一毛钱恨不得分两半花,却掏1000多元买了智能手机,村民王友菊没想到;打开电视和市里干部一起过组织生活,村里20多名老党员都没想到;小学教室里传出名师标准的普通话,村民路过的脚步声都更缓更轻了……

这些没想到,都发生在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洞桥村。双龙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洞桥村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党建上网、山货上线、课堂上云。网络为这里留下了一支扶贫工作队,建成了一家畅销的山货网店,引来了城里学校的优质教育活水。

直播带出山货好销路

村委会主任罗辉,红了!

6月,一场一个半小时的直播,罗辉吸引了80多万观众,8万元的山货销售一空,还有3万多元订单得赶紧去补货。

“哟,我们的渣海椒还有点俏呢。”看着电商小店堆成山的包装盒,村民们的眼睛都亮了。两年前,罗辉第一次给村里卖货,大伙儿对这个年轻人没啥信心,“自己做着吃的,哪里卖得脱?”

洞桥村的穷,挺典型。村子建在大山上,家家都种“三大坨”——土豆、玉米和红薯。

“这是守着宝山挨穷。土鸡蛋、高山土豆、红薯粉、渣海椒……城里俏得很,村民却不会卖。”几年前,罗辉回到村里,眼前的情况让他的想法逐渐坚定,“我来帮忙,把山货卖出山。”

没想到,这事挺难。村民不相信山货好卖,供货不积极。罗辉也没搞过电商,销路不好找,一个月销售额只有几百块钱,难免有点泄气。

驻村第一书记杨玉超出了个主意:“只在朋友圈卖,路子太窄,要不试试拍视频、做直播带货?”

于是,原本腼腆的罗辉成了带货视频主角。原生态的山村风光,山里土货的制作过程,趣味十足的MV……视频账号“村主任小罗”很快火了,也为洞桥村的山货打开了销路。今年上半年,村里靠电商增收30万元。

5月,村民李先富种的草莓熟了。往年,老李要将草莓背去镇上卖,今年通过视频推荐,好多市民开车来采摘,草莓还没出山就卖完了。

重庆市委网信办是洞桥村的帮扶单位。“请网红来带货很难长期持续。村委会主任自己带货不用花钱,还能提升村子的形象,形成助力山货出山的扶贫长效机制。”重庆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吴勇军挺有信心。

云端议出脱贫好点子

只靠卖山货,洞桥村可富不起来。想发展产业,洞桥村有个难题:缺人。

“全村2400人,在家的就400人,不是老就是小。更关键的是没有带头肯干的人。”刚来洞桥村时,杨玉超犯过很长时间的愁,“村里发展核桃产业,想请40个短工,只来了10多个人。”

村里党员为啥不站出来,发挥带头作用?村里的干部给杨玉超算了笔账,“洞桥村33名党员,年纪大的住得偏,年纪小的在外边。村委开会学习人来不齐,党员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破局,重庆市委网信办为洞桥村开通了智慧党建IPTV“智云”视频会议系统。“去年10月正式运行,不管在家不在家,用手机、电脑、电视都能参会。现在村委开会,每次参会的将近30人。”杨玉超说。

云端会议消除了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大家的心。市、县、镇、村的党员干部都在一个屏幕中对话,一起为洞桥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村里党员的归属感强了,带动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

1200亩脆李、800亩核桃,这是洞桥村脱贫的长效产业。在村里,党员带着群众干,护理果林、施肥除草。在村外,打工和外出的村民能看到图片、视频甚至直播。在网络平台上,今年种些啥、种多少、收入咋分成,村民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在洞桥村,是从未有过的热闹场面。

网课引来山外好资源

洞桥村的扶贫,重庆电信公司也参与。最开始,电信公司巫山当地负责人龚璞很郁闷:基站建起来、光纤全覆盖、贫困户费用能打折、免费提供软件平台……钱投了不少,但村民就是不爱用。

症结何在?村民给了答案:不实用。

那就按群众说的办。打开软件平台,市里县里的宣传片,换成了种地种果树的教学视频;为村民免费安装防盗监控,在外也能实时看到家里的情况;一键连线农技人员,实时提供视频指导……在洞桥村花竹小学,还免费安装了“校园录课云系统”,将名师名校优质资源聚合起来。重点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顺着网线进村,洞桥的孩子同步享受城里的优质课程。

“党建上网、山货上线、课堂上云,都不是啥新鲜事。洞桥的网络扶贫有效果,关键是这三项工作都做实了、做活了。”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文天平认为,“网络扶贫不意味着苦干蛮干,而是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支撑,为党员群众减了负,帮上忙,提供正向激励,形成想用、爱用、学用的氛围。”

“比如说,党建上网让干部群众能在家参会,不用再顶风冒雪走山路来村委会了。打造乡土网红卖山货,给村里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人人得利。课堂上了云还用得好,给了村子希望。”文天平说,更重要的是,村里最贫困的一批群众也学会了上网,深山的洞桥村与外面的世界同步了。

这不,刚脱贫没多久,村民王友菊就咬着牙,掏1000多元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这天,她正和侄女视频聊天话家常。老伴彭知财还没学会咋用,站在一旁看着屏幕咧着嘴笑:“现在智能手机用处可大嘞。”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重庆市巫山县洞桥村的直播,火了!

2020-07-15 09:54:40 来源: 0 条评论

原标题: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洞桥村的直播,火了!(解码·网络扶贫)

核心阅读

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洞桥村建在大山上,家家都种土豆、玉米和红薯,留守的老人小孩多。

网络扶贫在这儿帮上了忙。村会上网、山货上线、课堂上云,不仅拓宽增收渠道,还引来优质资源,给村子带来变化和希望。

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关注,洞桥村直播——

当村委会主任还得在网上带货,罗辉没想到;平日一毛钱恨不得分两半花,却掏1000多元买了智能手机,村民王友菊没想到;打开电视和市里干部一起过组织生活,村里20多名老党员都没想到;小学教室里传出名师标准的普通话,村民路过的脚步声都更缓更轻了……

这些没想到,都发生在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洞桥村。双龙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洞桥村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党建上网、山货上线、课堂上云。网络为这里留下了一支扶贫工作队,建成了一家畅销的山货网店,引来了城里学校的优质教育活水。

直播带出山货好销路

村委会主任罗辉,红了!

6月,一场一个半小时的直播,罗辉吸引了80多万观众,8万元的山货销售一空,还有3万多元订单得赶紧去补货。

“哟,我们的渣海椒还有点俏呢。”看着电商小店堆成山的包装盒,村民们的眼睛都亮了。两年前,罗辉第一次给村里卖货,大伙儿对这个年轻人没啥信心,“自己做着吃的,哪里卖得脱?”

洞桥村的穷,挺典型。村子建在大山上,家家都种“三大坨”——土豆、玉米和红薯。

“这是守着宝山挨穷。土鸡蛋、高山土豆、红薯粉、渣海椒……城里俏得很,村民却不会卖。”几年前,罗辉回到村里,眼前的情况让他的想法逐渐坚定,“我来帮忙,把山货卖出山。”

没想到,这事挺难。村民不相信山货好卖,供货不积极。罗辉也没搞过电商,销路不好找,一个月销售额只有几百块钱,难免有点泄气。

驻村第一书记杨玉超出了个主意:“只在朋友圈卖,路子太窄,要不试试拍视频、做直播带货?”

于是,原本腼腆的罗辉成了带货视频主角。原生态的山村风光,山里土货的制作过程,趣味十足的MV……视频账号“村主任小罗”很快火了,也为洞桥村的山货打开了销路。今年上半年,村里靠电商增收30万元。

5月,村民李先富种的草莓熟了。往年,老李要将草莓背去镇上卖,今年通过视频推荐,好多市民开车来采摘,草莓还没出山就卖完了。

重庆市委网信办是洞桥村的帮扶单位。“请网红来带货很难长期持续。村委会主任自己带货不用花钱,还能提升村子的形象,形成助力山货出山的扶贫长效机制。”重庆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吴勇军挺有信心。

云端议出脱贫好点子

只靠卖山货,洞桥村可富不起来。想发展产业,洞桥村有个难题:缺人。

“全村2400人,在家的就400人,不是老就是小。更关键的是没有带头肯干的人。”刚来洞桥村时,杨玉超犯过很长时间的愁,“村里发展核桃产业,想请40个短工,只来了10多个人。”

村里党员为啥不站出来,发挥带头作用?村里的干部给杨玉超算了笔账,“洞桥村33名党员,年纪大的住得偏,年纪小的在外边。村委开会学习人来不齐,党员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破局,重庆市委网信办为洞桥村开通了智慧党建IPTV“智云”视频会议系统。“去年10月正式运行,不管在家不在家,用手机、电脑、电视都能参会。现在村委开会,每次参会的将近30人。”杨玉超说。

云端会议消除了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大家的心。市、县、镇、村的党员干部都在一个屏幕中对话,一起为洞桥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村里党员的归属感强了,带动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

1200亩脆李、800亩核桃,这是洞桥村脱贫的长效产业。在村里,党员带着群众干,护理果林、施肥除草。在村外,打工和外出的村民能看到图片、视频甚至直播。在网络平台上,今年种些啥、种多少、收入咋分成,村民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在洞桥村,是从未有过的热闹场面。

网课引来山外好资源

洞桥村的扶贫,重庆电信公司也参与。最开始,电信公司巫山当地负责人龚璞很郁闷:基站建起来、光纤全覆盖、贫困户费用能打折、免费提供软件平台……钱投了不少,但村民就是不爱用。

症结何在?村民给了答案:不实用。

那就按群众说的办。打开软件平台,市里县里的宣传片,换成了种地种果树的教学视频;为村民免费安装防盗监控,在外也能实时看到家里的情况;一键连线农技人员,实时提供视频指导……在洞桥村花竹小学,还免费安装了“校园录课云系统”,将名师名校优质资源聚合起来。重点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顺着网线进村,洞桥的孩子同步享受城里的优质课程。

“党建上网、山货上线、课堂上云,都不是啥新鲜事。洞桥的网络扶贫有效果,关键是这三项工作都做实了、做活了。”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文天平认为,“网络扶贫不意味着苦干蛮干,而是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支撑,为党员群众减了负,帮上忙,提供正向激励,形成想用、爱用、学用的氛围。”

“比如说,党建上网让干部群众能在家参会,不用再顶风冒雪走山路来村委会了。打造乡土网红卖山货,给村里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人人得利。课堂上了云还用得好,给了村子希望。”文天平说,更重要的是,村里最贫困的一批群众也学会了上网,深山的洞桥村与外面的世界同步了。

这不,刚脱贫没多久,村民王友菊就咬着牙,掏1000多元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这天,她正和侄女视频聊天话家常。老伴彭知财还没学会咋用,站在一旁看着屏幕咧着嘴笑:“现在智能手机用处可大嘞。”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