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印记|一枚针“绣”出脱贫致富路 “消费扶贫”来助力
7月11至15日,“扶贫印记”——2020重庆视觉扶贫行动走进黔江。30余位摄影大咖用镜头记录和展现黔江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风土民情以及当地贫困乡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生的变化。

扶贫印记|一枚针“绣”出脱贫致富路 “消费扶贫”来助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1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6日10时05分讯(记者 罗杰)7月11至15日,“扶贫印记”——2020重庆视觉扶贫行动走进黔江。30余位摄影大咖用镜头记录和展现黔江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风土民情以及当地贫困乡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生的变化。

廊桥桥头,一群“土家刺绣织锦女”正在唱“后坝山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在重庆黔江小南海镇新建村,段溪河清澈的河水穿流而过。廊桥桥头,一群“土家刺绣织锦女”正在唱“后坝山歌”。织锦机前,绣娘双脚不停踩着踏板,动作十分娴熟。借助土家文化生态村寨,集民族手工艺品、文化展示、情景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土家十三寨”的地域优势,黔江区小南海镇的“扶贫车间”,在乡村振兴及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应运而生。

“扶贫车间”主要从事织锦、刺绣、民族服装技艺传承和生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双晒”带货,公司销量猛增,刚接到一个“大业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主要从事织锦、刺绣、民族服装技艺传承和生产。”重庆笃诚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祥介绍,找准“特色”、强化“带动”、激发“创业”,努力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增收。另外,“扶贫车间”开辟出一条“农村电商”发展之路,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去。

据悉,“扶贫车间”的产品销往重庆、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50万余元。张光祥说:“近期‘双晒’带货,我们的销量猛增。刚接到一批100套手工包订单,这几天我们都在加班加点,想尽快交货。”

李绍素已是一名合格的“土家刺绣织锦女”。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绣娘正在用手中的针线绣制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村民李绍素因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等困难,家里经济收入一直不稳定。2019年年初,她踊跃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班。在专业老师培训和指引下,她成为一名合格的“土家刺绣织锦女”。公司买了保险,李绍素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自从学会这门手艺后,收入有了保障,全家人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充满希望。”

现目前,“扶贫车间”有专职人员30人,兼职人员20余人。解决建卡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14人就近就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扶贫印记|一枚针“绣”出脱贫致富路 “消费扶贫”来助力

2020-07-16 10:38:38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6日10时05分讯(记者 罗杰)7月11至15日,“扶贫印记”——2020重庆视觉扶贫行动走进黔江。30余位摄影大咖用镜头记录和展现黔江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风土民情以及当地贫困乡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生的变化。

廊桥桥头,一群“土家刺绣织锦女”正在唱“后坝山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在重庆黔江小南海镇新建村,段溪河清澈的河水穿流而过。廊桥桥头,一群“土家刺绣织锦女”正在唱“后坝山歌”。织锦机前,绣娘双脚不停踩着踏板,动作十分娴熟。借助土家文化生态村寨,集民族手工艺品、文化展示、情景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土家十三寨”的地域优势,黔江区小南海镇的“扶贫车间”,在乡村振兴及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应运而生。

“扶贫车间”主要从事织锦、刺绣、民族服装技艺传承和生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双晒”带货,公司销量猛增,刚接到一个“大业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主要从事织锦、刺绣、民族服装技艺传承和生产。”重庆笃诚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祥介绍,找准“特色”、强化“带动”、激发“创业”,努力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增收。另外,“扶贫车间”开辟出一条“农村电商”发展之路,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去。

据悉,“扶贫车间”的产品销往重庆、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50万余元。张光祥说:“近期‘双晒’带货,我们的销量猛增。刚接到一批100套手工包订单,这几天我们都在加班加点,想尽快交货。”

李绍素已是一名合格的“土家刺绣织锦女”。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绣娘正在用手中的针线绣制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罗杰 摄

村民李绍素因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等困难,家里经济收入一直不稳定。2019年年初,她踊跃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班。在专业老师培训和指引下,她成为一名合格的“土家刺绣织锦女”。公司买了保险,李绍素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自从学会这门手艺后,收入有了保障,全家人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充满希望。”

现目前,“扶贫车间”有专职人员30人,兼职人员20余人。解决建卡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14人就近就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曾家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