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里,燕麦村小之变
“刘老师,再见!”“暑假要注意安全啰!”7月8日下午5点,城口县明中乡燕麦村小,当最后一名学生挥手道别离开后,校长刘多勇转身到教室里再巡查了一番。燕麦村小距离城口县城82公里,是一所大山里的村小,当地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学校一共有9名教师、118名学生,其中一大半学生是住读生。提起村小的变化,刘多勇和老师们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里,燕麦村小之变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7-20

“刘老师,再见!”

“暑假要注意安全啰!”

7月8日下午5点,城口县明中乡燕麦村小,当最后一名学生挥手道别离开后,校长刘多勇转身到教室里再巡查了一番。

燕麦村小距离城口县城82公里,是一所大山里的村小,当地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学校一共有9名教师、118名学生,其中一大半学生是住读生。

提起村小的变化,刘多勇和老师们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曾经老师“兼职”卖蕨菜

如今不少老师买了小轿车

“刘老师,又来‘检查’我们的工作啦!”

“路过,顺便来看看细娃些。”7月6日上午,63岁的刘芝裕在燕麦村小的大门口,碰到了学校的数学老师贺启兵。

“有段时间没来,学校又变样了。”看到校园一侧新开辟出来的绿化地,刘芝裕连连点头,“我也曾是乡村教师,在村小教了41年书,那阵条件比起现在可差太远了。”

刘芝裕是刘多勇的父亲。“我们教书那个年代,教室全是瓦房、土墙房,教室前的空坝子就是操场,中午老师和学生没饭吃,都饿起肚子上课,下午2点就放学。”提起曾经的教书经历,刘芝裕很感慨。

摆起父亲的“龙门阵”,刘多勇对一件小事记忆犹新。

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父亲神色凝重地回到家,整晚一言不发。第二天,他听母亲说,父亲所在学校有个代课老师的娃儿停学了,因为交不起学费。

“那时乡村教师的收入低。”刘芝裕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当时为了供刘多勇兄妹读书,他也不得不利用课余和假期,干些其他活挣钱,甚至会走大半天山路去农户家收蕨菜,再走大半天路把蕨菜拿到场镇去卖,一斤能赚一块钱。

“那都是老黄历了,这些年乡村老师待遇好了。”刘多勇说,现在学校老师的工资加各类补贴,一个月有好几千元,收入不比县城里的老师低,不少老师还买了小轿车。

曾经孩子上学往返几小时

如今住读方便多了

“我对燕麦村小太熟悉了,当年我在这里读了一年书。”49岁的燕麦村小副校长刘勋亮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在燕麦村小读书时,学校还没有学生宿舍。

那时,他每天从家里走到学校要3小时,往返就需要6小时。有一次他起床晚了,只得一路小跑往学校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掌触地崴了。

“直到现在,遇到天气变化的时候,这只手掌还会隐隐作痛。”刘勋亮说。

1992年,从城口师范学校毕业的刘勋亮回到明中乡,在他曾经读书的燕麦村小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那时学校条件依然不是很好。”刘勋亮说,最初到学校的时候,教室是“开敞式”的,教室后面有一条过道,那是附近村民到小河边挑水的必经之路。上课时,不时有附近的村民挑水过路,桶里的水荡出来,将教室地面打湿一大片。

老师和学生住在空余的教室里,地面铺上麦草,学生就睡大通铺。

“如今,学校真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勋亮介绍,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入400多万元,在燕麦村小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塑胶运动场。学生有了寝室,8人一间,每间寝室都有卫生间。他们再也不用翻山越岭步行几个小时上学了。教师寝室则是一人一间,学校还给每位老师配了洗衣机等电器。

曾经老师感到失落

如今对乡村教育充满信心

事实上,让老师们感到幸福的不仅仅是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

7月3日下午,燕麦村小4年级的学生上美术课,画蚊子。26岁的李书红老师打开教室的互联网设备,黑板顿时变成了一块大屏幕,网络课堂开始了。

线上,专业老师耐心细致地给学生们讲解蚊子的基本生理构造和外形特征,以及如何用画笔简单描绘蚊子的模样。线下,李书红则根据网上授课老师的讲课内容,给学生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2016年,李书红通过选拔考试,分到燕麦村小。“一到学校,我心都凉了半截。”当时,李书红心里一直嘀咕,“在这所偏远的学校,我能有啥作为?”

然而,随着学校一天天发生变化,李书红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李书红高兴地说,这几年学校先后修建了图书室和各种功能室,还开设了舞蹈、合唱、粘土创客、手工、口风琴等社团课。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去读书,或者去参加活动,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

“前不久,全县‘美丽乡村互加计划’教育工作推进会就在我们燕麦村小开的。通过网络直播,全县1000多名教师收看我们的教学实况,城里很多学校的老师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李书红一脸自豪。

“以前,不少老师在村小教书,只是觉得找到了饭碗,却看不到希望。现在,老师的待遇提高了,学校硬件提升了,‘走出去’的机会多了,我们乡村教师也能有大作为。”刘多勇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匡丽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里,燕麦村小之变

2020-07-20 06:05:33 来源: 0 条评论

“刘老师,再见!”

“暑假要注意安全啰!”

7月8日下午5点,城口县明中乡燕麦村小,当最后一名学生挥手道别离开后,校长刘多勇转身到教室里再巡查了一番。

燕麦村小距离城口县城82公里,是一所大山里的村小,当地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学校一共有9名教师、118名学生,其中一大半学生是住读生。

提起村小的变化,刘多勇和老师们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曾经老师“兼职”卖蕨菜

如今不少老师买了小轿车

“刘老师,又来‘检查’我们的工作啦!”

“路过,顺便来看看细娃些。”7月6日上午,63岁的刘芝裕在燕麦村小的大门口,碰到了学校的数学老师贺启兵。

“有段时间没来,学校又变样了。”看到校园一侧新开辟出来的绿化地,刘芝裕连连点头,“我也曾是乡村教师,在村小教了41年书,那阵条件比起现在可差太远了。”

刘芝裕是刘多勇的父亲。“我们教书那个年代,教室全是瓦房、土墙房,教室前的空坝子就是操场,中午老师和学生没饭吃,都饿起肚子上课,下午2点就放学。”提起曾经的教书经历,刘芝裕很感慨。

摆起父亲的“龙门阵”,刘多勇对一件小事记忆犹新。

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父亲神色凝重地回到家,整晚一言不发。第二天,他听母亲说,父亲所在学校有个代课老师的娃儿停学了,因为交不起学费。

“那时乡村教师的收入低。”刘芝裕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当时为了供刘多勇兄妹读书,他也不得不利用课余和假期,干些其他活挣钱,甚至会走大半天山路去农户家收蕨菜,再走大半天路把蕨菜拿到场镇去卖,一斤能赚一块钱。

“那都是老黄历了,这些年乡村老师待遇好了。”刘多勇说,现在学校老师的工资加各类补贴,一个月有好几千元,收入不比县城里的老师低,不少老师还买了小轿车。

曾经孩子上学往返几小时

如今住读方便多了

“我对燕麦村小太熟悉了,当年我在这里读了一年书。”49岁的燕麦村小副校长刘勋亮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在燕麦村小读书时,学校还没有学生宿舍。

那时,他每天从家里走到学校要3小时,往返就需要6小时。有一次他起床晚了,只得一路小跑往学校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掌触地崴了。

“直到现在,遇到天气变化的时候,这只手掌还会隐隐作痛。”刘勋亮说。

1992年,从城口师范学校毕业的刘勋亮回到明中乡,在他曾经读书的燕麦村小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那时学校条件依然不是很好。”刘勋亮说,最初到学校的时候,教室是“开敞式”的,教室后面有一条过道,那是附近村民到小河边挑水的必经之路。上课时,不时有附近的村民挑水过路,桶里的水荡出来,将教室地面打湿一大片。

老师和学生住在空余的教室里,地面铺上麦草,学生就睡大通铺。

“如今,学校真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勋亮介绍,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入400多万元,在燕麦村小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塑胶运动场。学生有了寝室,8人一间,每间寝室都有卫生间。他们再也不用翻山越岭步行几个小时上学了。教师寝室则是一人一间,学校还给每位老师配了洗衣机等电器。

曾经老师感到失落

如今对乡村教育充满信心

事实上,让老师们感到幸福的不仅仅是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

7月3日下午,燕麦村小4年级的学生上美术课,画蚊子。26岁的李书红老师打开教室的互联网设备,黑板顿时变成了一块大屏幕,网络课堂开始了。

线上,专业老师耐心细致地给学生们讲解蚊子的基本生理构造和外形特征,以及如何用画笔简单描绘蚊子的模样。线下,李书红则根据网上授课老师的讲课内容,给学生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2016年,李书红通过选拔考试,分到燕麦村小。“一到学校,我心都凉了半截。”当时,李书红心里一直嘀咕,“在这所偏远的学校,我能有啥作为?”

然而,随着学校一天天发生变化,李书红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李书红高兴地说,这几年学校先后修建了图书室和各种功能室,还开设了舞蹈、合唱、粘土创客、手工、口风琴等社团课。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去读书,或者去参加活动,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

“前不久,全县‘美丽乡村互加计划’教育工作推进会就在我们燕麦村小开的。通过网络直播,全县1000多名教师收看我们的教学实况,城里很多学校的老师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李书红一脸自豪。

“以前,不少老师在村小教书,只是觉得找到了饭碗,却看不到希望。现在,老师的待遇提高了,学校硬件提升了,‘走出去’的机会多了,我们乡村教师也能有大作为。”刘多勇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匡丽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