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变身“带货达人” 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奔小康
成片的蔬果产业园、宽阔整洁的乡村公路、一幢幢修缮一新的特色民居……勾勒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7月23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重庆行来到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大盛镇青龙村等地,记者们现场感受乡村振兴带给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变身“带货达人” 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奔小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2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4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成片的蔬果产业园、宽阔整洁的乡村公路、一幢幢修缮一新的特色民居……勾勒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7月23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重庆行来到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大盛镇青龙村等地,记者们现场感受乡村振兴带给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果园里跑“轻轨”,果农采摘后只需“守株待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果园里跑“轻轨”央媒记者感受现代化农业

在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是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因名为李,大如桃而闻名。这种仙桃李由美国“布朗李”与本土桃子嫁接培育而成,比一般李子大得多,平均单果重量120克。此时正值仙桃李的成熟季节,记者们穿梭在李林中,一个个李子挂在枝头,从众人的身边拂过,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更引人关注的是,茂密的果园里,还有“轻轨”贯穿其中,一辆辆满载李子的货车在上面滑行,沿途采摘的果农,将摘好的李子统一倒入货车中,货车自动搭载着收获的果实驶往村中的集散地。

仙桃李在集散地经过分拣、装箱后,运往世界各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当地村民管这个“轻轨”叫单轨列车,每个园内3条线,每条长度约2公里,去年投入使用。据当地果农介绍说,这个单轨列车开通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采摘,每人手提一个果篮,果篮承载有限,装满后,人工提到集散地。现在只需在采摘现场“守株待车”,不用挪窝就可以让摘下来的果子自动运往集散地,真是省时又省力。据介绍,这种单轨列车在果园里跑一趟最多只需15分钟,一趟下来可搭载八九百斤李子。

央媒记者在青龙村了解当地非遗项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三变改革”让撂荒地变身产业园

在集散地,一颗颗仙桃李经过分拣、装箱,运往世界各地。现场参观的央媒记者们,很多人在品尝了仙桃李之后,纷纷变身“带货达人”,当场下单购买,并分享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据乌牛村党支书记阙兴国介绍,过去,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成本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村民发展农业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乌牛村距离城区较近,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全村8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成为了典型的“空壳村”。

重庆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无人机在喷洒农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近年来,乌牛村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三变改革”发展的思路,合股联营,主导发展仙桃李产业,实现了撂荒地变产业园的华丽转身,令乌牛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阙兴国说,而今的乌牛村,家家有事干,户户有钱赚,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了富裕村。2019年全村仙桃李产量达30万斤,销售额180万元。预计2020年产量将达35万斤,销售额预计达300万元。此外,果园每年吸纳50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农民实现了就近务工的增收梦。

重庆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特色民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特色民居提升人居环境 小康路上幸福跑

记者们来到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6社太和场,这里一幢幢特色民居令人耳目一新,坡屋顶、小青瓦、立体廊柱、露台相互映衬,拥有前庭后院,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形成高低错落的丰富立面形象。这是人居环境整治后的效果。

据介绍,在人居环境整治上,青龙村坚持“八改六化”——改房、改院、改水、改电、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在总体上实现了点上整治、线上改观、面上美观;在空间布局上满足了“共享农庄”“特色民宿”等发展需求;在环境整治上,充分利用本土建筑材料,挖掘乡土文化元素,沿御临河设计滨河景观步道,修建水边亭榭,对现有荷塘进行提档升级,营造了依山傍水的田园居住环境。

重庆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是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为了找到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经过反复尝试,青龙村建成全市首个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丘陵山区现代水果产业基地。青龙村果园面积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2350亩,改变了土地零散分离、地块大小不一的格局,并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

人民日报社记者金歆说,农村发展是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看了重庆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感受颇深,尤其是各种现代化农业的应用场景,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三变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在致富路上更有奔头。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渝见”小康 感受“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荒地变公园 科技改变生活 央媒记者感受城市提升带来的幸福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变身“带货达人” 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奔小康

2020-07-24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4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成片的蔬果产业园、宽阔整洁的乡村公路、一幢幢修缮一新的特色民居……勾勒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7月23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重庆行来到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大盛镇青龙村等地,记者们现场感受乡村振兴带给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果园里跑“轻轨”,果农采摘后只需“守株待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果园里跑“轻轨”央媒记者感受现代化农业

在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是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因名为李,大如桃而闻名。这种仙桃李由美国“布朗李”与本土桃子嫁接培育而成,比一般李子大得多,平均单果重量120克。此时正值仙桃李的成熟季节,记者们穿梭在李林中,一个个李子挂在枝头,从众人的身边拂过,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更引人关注的是,茂密的果园里,还有“轻轨”贯穿其中,一辆辆满载李子的货车在上面滑行,沿途采摘的果农,将摘好的李子统一倒入货车中,货车自动搭载着收获的果实驶往村中的集散地。

仙桃李在集散地经过分拣、装箱后,运往世界各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当地村民管这个“轻轨”叫单轨列车,每个园内3条线,每条长度约2公里,去年投入使用。据当地果农介绍说,这个单轨列车开通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采摘,每人手提一个果篮,果篮承载有限,装满后,人工提到集散地。现在只需在采摘现场“守株待车”,不用挪窝就可以让摘下来的果子自动运往集散地,真是省时又省力。据介绍,这种单轨列车在果园里跑一趟最多只需15分钟,一趟下来可搭载八九百斤李子。

央媒记者在青龙村了解当地非遗项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三变改革”让撂荒地变身产业园

在集散地,一颗颗仙桃李经过分拣、装箱,运往世界各地。现场参观的央媒记者们,很多人在品尝了仙桃李之后,纷纷变身“带货达人”,当场下单购买,并分享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据乌牛村党支书记阙兴国介绍,过去,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成本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村民发展农业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乌牛村距离城区较近,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全村8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成为了典型的“空壳村”。

重庆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无人机在喷洒农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近年来,乌牛村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三变改革”发展的思路,合股联营,主导发展仙桃李产业,实现了撂荒地变产业园的华丽转身,令乌牛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阙兴国说,而今的乌牛村,家家有事干,户户有钱赚,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了富裕村。2019年全村仙桃李产量达30万斤,销售额180万元。预计2020年产量将达35万斤,销售额预计达300万元。此外,果园每年吸纳50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农民实现了就近务工的增收梦。

重庆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特色民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特色民居提升人居环境 小康路上幸福跑

记者们来到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6社太和场,这里一幢幢特色民居令人耳目一新,坡屋顶、小青瓦、立体廊柱、露台相互映衬,拥有前庭后院,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形成高低错落的丰富立面形象。这是人居环境整治后的效果。

据介绍,在人居环境整治上,青龙村坚持“八改六化”——改房、改院、改水、改电、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在总体上实现了点上整治、线上改观、面上美观;在空间布局上满足了“共享农庄”“特色民宿”等发展需求;在环境整治上,充分利用本土建筑材料,挖掘乡土文化元素,沿御临河设计滨河景观步道,修建水边亭榭,对现有荷塘进行提档升级,营造了依山傍水的田园居住环境。

重庆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是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飞 摄

为了找到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经过反复尝试,青龙村建成全市首个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丘陵山区现代水果产业基地。青龙村果园面积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2350亩,改变了土地零散分离、地块大小不一的格局,并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

人民日报社记者金歆说,农村发展是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看了重庆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感受颇深,尤其是各种现代化农业的应用场景,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三变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在致富路上更有奔头。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渝见”小康 感受“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荒地变公园 科技改变生活 央媒记者感受城市提升带来的幸福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