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棒棒军》当年有多红 “周幺鸡”成都吃饭打车“刷脸卡”
一寸大小的黑白照片,穿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衬衫搭配黑西装,一脸严肃。这是一段时隔25年的回忆,把它从脑海里发掘出来的人叫陈江,照片是他当年拍摄《山城棒棒军》时工作证上的登记照。

《山城棒棒军》当年有多红 “周幺鸡”成都吃饭打车“刷脸卡”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0-07-24

虽然留起了胡子,但陈江的眉眼间仍有着“周幺鸡”的模样。

“周幺鸡”只是《山城棒棒军》里的一个配角,但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寸大小的黑白照片,穿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衬衫搭配黑西装,一脸严肃。这是一段时隔25年的回忆,把它从脑海里发掘出来的人叫陈江,照片是他当年拍摄《山城棒棒军》时工作证上的登记照。

陈江是谁?说“周幺鸡”大家可能更熟悉一点。重庆直辖那年,横空出世的方言剧《山城棒棒军》既捧红了“梅老坎”“毛子”“蛮牛”,也让“周幺鸡”陈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坐出租车不收钱、吃饭有人悄悄买单都是“常规操作”。这也成了他之后两度赴蓉发展的起始。“成都、重庆就好比一屋的两兄弟,‘分’字从何说起?”陈江感慨的言语间,依然是当年“周幺鸡”那个味道。

“周幺鸡”之路从学普通话开始

有点出乎人意料的是,陈江,也就是后来《山城棒棒军》里古灵精怪、不务正业的“周幺鸡”的文艺之路其实是从学普通话开始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1969年出生的他从当时的重庆轻工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重庆灯泡厂当工人。陈江说,自己和艺术结缘的机会来得很突然。

“当时厂里突然想培养文艺骨干当主持人,我妈就去帮我报了名。”在陈江的记忆里,成为文艺骨干这条路一上来就是两次普通话培训。“先是电台的老师来厂里开了简单的讲座教普通话,后来沙坪坝区文化馆又组织了一些厂矿的文艺骨干办了一个普通话学习班。每个周末一堂课,学完我才算是走上了艺术道路。”

1990年,重庆话剧团首届影视艺术培训班招生。陈江在沙坪坝区文化馆老师的鼓励下“试着去考了考,竟然考上了。”陈江说。

最初是想让他演“孟小渝”

话剧团培训班临近毕业时,陈江的又一次机遇来了——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凌宗魁执导的方言话剧《亡命生》来选角。“当时,剧里的其他角色都选定了,只差一个智力有点问题的角色。凌老师想找一个最‘灵’(有灵气)的人来演。”最后选中的就是陈江。他也由此进入重庆曲艺团正式成了一名曲艺演员。

1995年,《山城棒棒军》剧组到重庆曲艺团选角,陈江也去了。但其实他去试戏那天,选的是演“孟小渝”的演员。“那天我很正式地穿了一身西装去。一走拢,导演束一德就让我和王群英试戏。那场戏是我要卖摩托车给他。”陈江笑着回忆,可能是自己在曲艺团小品、相声演得多,无论怎么演自己都搭得上话。

一个月后,去剧组报到的电话来了。“报到的地方是华新街的一个招待所,只给我说了演‘周幺鸡’。”随后,陈江才从只有几页纸的剧本和导演的聊天中得知,“周幺鸡就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打拼,想了歪点子,从偷井盖到空手套白狼什么‘歪路子’都干的小年轻。”

那些年吃饭打车都“刷脸卡”

陈江忆及当年《山城棒棒军》的拍摄,很多细节他至今都能如数家珍。“较场口转盘那个时候中间还是一个花园,我碰到‘毛子’让他买我的智能头盔就在那里拍的。还有一场戏是在文化宫中门外面的花坛拍的,我记得当时我们把道具刚摆好,就有路人围过来了,”回忆到这里,陈江自己也笑了,“我也开始按自己的台词说,结果真有路人信了,想买我的头盔(大笑)。”

“当时的片酬是300元一集,最终给我算的是9集,相当于《山城棒棒军》拍完我拿了2700元。”陈江说,当时自己在曲艺团的月工资是400元。“这笔收入倒算不上巨款,但随之后来的名气,还真的让我有点不适应。其实也可以说是有点飘飘然了。你想嘛,第一次演戏一演完就有人在大街上认出你了,啷个可能不激动?”

陈江笑称,后来流行的说法“刷脸卡”,自己当年就实现了。“吃饭打车只要是被认出来的都不要钱,天天都有人请吃饭。”

人生第二部片约就来自成都

“周幺鸡”的一举爆红,给陈江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片约也随之而来。“最先找到我的就是成都的峨眉电影制片厂。”虽然已经记不起当年这部有好几十集的剧的名字,但陈江直接是用“晕了”来形容对方跟自己谈报酬时的情景的。“那时叫‘劳务费’。他们说按700元一天给我结算,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部戏下来就是好几万啊!”

这也成了陈江和成都关系热络起来的开始。“1998年开始,成都接连有好几部剧都找到了我。”陈江印象中,那之后自己在成都接的超过60集的电视剧就有三部,短的剧集就更数不胜数了。

“他们赶潮流的动作也快。演方言剧只要有点名气了的,很快就有成都的电视台、公司来联系拍戏。”陈江印象中,自己和“胖妹”刘军都是这样,在《山城棒棒军》后接了不少成都的片约。

重庆人直接、成都人含蓄

2010年前后,陈江转行做导演,又在成都断断续续待了四年。“两边跑,我觉得没有任何差别。”陈江坦言,无论是做演员拍戏,还是当导演,说起来是离开了重庆的家去了成都,但“一点没有出差的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

当然,区别也有。作为曾经可以“刷脸卡”的明星,陈江笑着回忆起了两件事。“在重庆,把我认出来了的人,一般都会说‘咦,勒是演周幺鸡那个崽儿的嘛’。但成都人一般就不会。”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自己和“胖姐”钟艳萍一起去吃饭,“吃完了,我去结账。结果老板说,有人认得到你们,已经把账结了。”陈江笑着说,至今自己都不晓得帮忙结账的这个人长什么样。“这种表达区别就很明显,重庆人直接,成都人含蓄。”

如今,陈江依然不时会接到来自成都的邀约,欣然应允前往之余,他更大的感受是“越来越快了”,更像是在一体化了的同一个城市里穿梭。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山城棒棒军》当年有多红 “周幺鸡”成都吃饭打车“刷脸卡”

2020-07-24 06:43:26 来源: 0 条评论

虽然留起了胡子,但陈江的眉眼间仍有着“周幺鸡”的模样。

“周幺鸡”只是《山城棒棒军》里的一个配角,但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寸大小的黑白照片,穿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衬衫搭配黑西装,一脸严肃。这是一段时隔25年的回忆,把它从脑海里发掘出来的人叫陈江,照片是他当年拍摄《山城棒棒军》时工作证上的登记照。

陈江是谁?说“周幺鸡”大家可能更熟悉一点。重庆直辖那年,横空出世的方言剧《山城棒棒军》既捧红了“梅老坎”“毛子”“蛮牛”,也让“周幺鸡”陈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坐出租车不收钱、吃饭有人悄悄买单都是“常规操作”。这也成了他之后两度赴蓉发展的起始。“成都、重庆就好比一屋的两兄弟,‘分’字从何说起?”陈江感慨的言语间,依然是当年“周幺鸡”那个味道。

“周幺鸡”之路从学普通话开始

有点出乎人意料的是,陈江,也就是后来《山城棒棒军》里古灵精怪、不务正业的“周幺鸡”的文艺之路其实是从学普通话开始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1969年出生的他从当时的重庆轻工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重庆灯泡厂当工人。陈江说,自己和艺术结缘的机会来得很突然。

“当时厂里突然想培养文艺骨干当主持人,我妈就去帮我报了名。”在陈江的记忆里,成为文艺骨干这条路一上来就是两次普通话培训。“先是电台的老师来厂里开了简单的讲座教普通话,后来沙坪坝区文化馆又组织了一些厂矿的文艺骨干办了一个普通话学习班。每个周末一堂课,学完我才算是走上了艺术道路。”

1990年,重庆话剧团首届影视艺术培训班招生。陈江在沙坪坝区文化馆老师的鼓励下“试着去考了考,竟然考上了。”陈江说。

最初是想让他演“孟小渝”

话剧团培训班临近毕业时,陈江的又一次机遇来了——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凌宗魁执导的方言话剧《亡命生》来选角。“当时,剧里的其他角色都选定了,只差一个智力有点问题的角色。凌老师想找一个最‘灵’(有灵气)的人来演。”最后选中的就是陈江。他也由此进入重庆曲艺团正式成了一名曲艺演员。

1995年,《山城棒棒军》剧组到重庆曲艺团选角,陈江也去了。但其实他去试戏那天,选的是演“孟小渝”的演员。“那天我很正式地穿了一身西装去。一走拢,导演束一德就让我和王群英试戏。那场戏是我要卖摩托车给他。”陈江笑着回忆,可能是自己在曲艺团小品、相声演得多,无论怎么演自己都搭得上话。

一个月后,去剧组报到的电话来了。“报到的地方是华新街的一个招待所,只给我说了演‘周幺鸡’。”随后,陈江才从只有几页纸的剧本和导演的聊天中得知,“周幺鸡就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打拼,想了歪点子,从偷井盖到空手套白狼什么‘歪路子’都干的小年轻。”

那些年吃饭打车都“刷脸卡”

陈江忆及当年《山城棒棒军》的拍摄,很多细节他至今都能如数家珍。“较场口转盘那个时候中间还是一个花园,我碰到‘毛子’让他买我的智能头盔就在那里拍的。还有一场戏是在文化宫中门外面的花坛拍的,我记得当时我们把道具刚摆好,就有路人围过来了,”回忆到这里,陈江自己也笑了,“我也开始按自己的台词说,结果真有路人信了,想买我的头盔(大笑)。”

“当时的片酬是300元一集,最终给我算的是9集,相当于《山城棒棒军》拍完我拿了2700元。”陈江说,当时自己在曲艺团的月工资是400元。“这笔收入倒算不上巨款,但随之后来的名气,还真的让我有点不适应。其实也可以说是有点飘飘然了。你想嘛,第一次演戏一演完就有人在大街上认出你了,啷个可能不激动?”

陈江笑称,后来流行的说法“刷脸卡”,自己当年就实现了。“吃饭打车只要是被认出来的都不要钱,天天都有人请吃饭。”

人生第二部片约就来自成都

“周幺鸡”的一举爆红,给陈江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片约也随之而来。“最先找到我的就是成都的峨眉电影制片厂。”虽然已经记不起当年这部有好几十集的剧的名字,但陈江直接是用“晕了”来形容对方跟自己谈报酬时的情景的。“那时叫‘劳务费’。他们说按700元一天给我结算,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部戏下来就是好几万啊!”

这也成了陈江和成都关系热络起来的开始。“1998年开始,成都接连有好几部剧都找到了我。”陈江印象中,那之后自己在成都接的超过60集的电视剧就有三部,短的剧集就更数不胜数了。

“他们赶潮流的动作也快。演方言剧只要有点名气了的,很快就有成都的电视台、公司来联系拍戏。”陈江印象中,自己和“胖妹”刘军都是这样,在《山城棒棒军》后接了不少成都的片约。

重庆人直接、成都人含蓄

2010年前后,陈江转行做导演,又在成都断断续续待了四年。“两边跑,我觉得没有任何差别。”陈江坦言,无论是做演员拍戏,还是当导演,说起来是离开了重庆的家去了成都,但“一点没有出差的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

当然,区别也有。作为曾经可以“刷脸卡”的明星,陈江笑着回忆起了两件事。“在重庆,把我认出来了的人,一般都会说‘咦,勒是演周幺鸡那个崽儿的嘛’。但成都人一般就不会。”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自己和“胖姐”钟艳萍一起去吃饭,“吃完了,我去结账。结果老板说,有人认得到你们,已经把账结了。”陈江笑着说,至今自己都不晓得帮忙结账的这个人长什么样。“这种表达区别就很明显,重庆人直接,成都人含蓄。”

如今,陈江依然不时会接到来自成都的邀约,欣然应允前往之余,他更大的感受是“越来越快了”,更像是在一体化了的同一个城市里穿梭。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