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致富“领头雁”这个80后重庆“村官”立志为“三农”干一辈子
近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民政局等各级相关部门遴选产生的十名2020年重庆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亮相山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黄长秋就是其中之一。

群众致富“领头雁”这个80后重庆“村官”立志为“三农”干一辈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27

黄长秋。重庆市民政局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7日15时30分讯(记者 姜念月)近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民政局等各级相关部门遴选产生的十名2020年重庆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亮相山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黄长秋就是其中之一。

31岁的黄长秋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关心关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弱势群体,承担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依托村集体公司和合作社,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实现了增收致富,他也被称为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黄长秋在颁奖典礼现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跳出“农门”后却又回来了

2007年,“十年寒窗”的黄长秋考进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在石门镇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他终于不用再重复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父母也以他为荣。

大学毕业后,黄长秋根据自己选修的农业专业进入了一家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公司工作。很快,黄长秋发现食用菌种植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食用菌作为一种有机、营养的绿色食品,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非常好,很有发展前景。

此后,黄长秋选择了自主创业,成立了重庆市江津区丰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学所学和农业公司积累的工作经验,黄长秋将自己的事业经营的井井有条。他主要从事秀珍菇的种植,种植规模从初期的800平方米扩大到2000平方米,每年生产20万个菌包,年产值达80万元。

钱赚到了,但他也因为接触了太多的父老乡亲,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心里开始“空落落”的。

李家村缺的是懂经营的年轻人,而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抱着为给乡亲们做点事的想法,在2012年6月,黄长秋接受考核,协助李家村村主任开展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这个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又回来了。

遴选产生的十名2020年重庆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亮相山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培训种植技巧,每个人都是手把手的教

黄长秋利用自己懂经营,会管理的特长,制定并完善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李家村村集体资产连年翻番。目前,该村可经营性资产达1000万元,村集体年纯收入达86万元。

为了给村民们培训种植技巧,每个人黄长秋都是手把手的教。他还把年轻农民,特别是大学生村民当作后备党员来培养,把他们纳入各类培训班次重点培训,在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在黄长秋的带领下,当地2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食用菌,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1.5万元至2万元。此外,他还带领村民发展小水果种植、农村电商等产业,建起了4个民俗大院和15户农家乐,安排1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至8000元。

不仅如此,黄长秋将村集体公司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公司也参与村内建设、服务项目,让村民们享受集体收入分红,每年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可增收5000元至8000元。

在谈起获奖时的感想,黄长秋坚定地说:“我为农业而生,我为农业而死,我要为‘三农’干一辈子。”

时至今日,这个带领村民们奔小康的“领头雁”依然奋斗在李家村这篇土地上,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为群众增收积极贡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群众致富“领头雁”这个80后重庆“村官”立志为“三农”干一辈子

2020-07-27 15:29:36 来源:

黄长秋。重庆市民政局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7日15时30分讯(记者 姜念月)近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民政局等各级相关部门遴选产生的十名2020年重庆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亮相山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黄长秋就是其中之一。

31岁的黄长秋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关心关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弱势群体,承担重庆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依托村集体公司和合作社,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实现了增收致富,他也被称为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黄长秋在颁奖典礼现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跳出“农门”后却又回来了

2007年,“十年寒窗”的黄长秋考进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在石门镇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他终于不用再重复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父母也以他为荣。

大学毕业后,黄长秋根据自己选修的农业专业进入了一家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公司工作。很快,黄长秋发现食用菌种植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食用菌作为一种有机、营养的绿色食品,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非常好,很有发展前景。

此后,黄长秋选择了自主创业,成立了重庆市江津区丰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学所学和农业公司积累的工作经验,黄长秋将自己的事业经营的井井有条。他主要从事秀珍菇的种植,种植规模从初期的800平方米扩大到2000平方米,每年生产20万个菌包,年产值达80万元。

钱赚到了,但他也因为接触了太多的父老乡亲,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心里开始“空落落”的。

李家村缺的是懂经营的年轻人,而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抱着为给乡亲们做点事的想法,在2012年6月,黄长秋接受考核,协助李家村村主任开展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这个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又回来了。

遴选产生的十名2020年重庆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亮相山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王珏 摄

培训种植技巧,每个人都是手把手的教

黄长秋利用自己懂经营,会管理的特长,制定并完善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李家村村集体资产连年翻番。目前,该村可经营性资产达1000万元,村集体年纯收入达86万元。

为了给村民们培训种植技巧,每个人黄长秋都是手把手的教。他还把年轻农民,特别是大学生村民当作后备党员来培养,把他们纳入各类培训班次重点培训,在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在黄长秋的带领下,当地2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食用菌,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1.5万元至2万元。此外,他还带领村民发展小水果种植、农村电商等产业,建起了4个民俗大院和15户农家乐,安排1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至8000元。

不仅如此,黄长秋将村集体公司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公司也参与村内建设、服务项目,让村民们享受集体收入分红,每年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可增收5000元至8000元。

在谈起获奖时的感想,黄长秋坚定地说:“我为农业而生,我为农业而死,我要为‘三农’干一辈子。”

时至今日,这个带领村民们奔小康的“领头雁”依然奋斗在李家村这篇土地上,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为群众增收积极贡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