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何小妹”带领村民种橄榄做电商 她让“橄榄之乡”焕发新活力

90后“何小妹”带领村民种橄榄做电商 她让“橄榄之乡”焕发新活力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8-04

首席记者 张莎  

七月二十八日,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何春梅带着返乡青年们学习直播技巧。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不久前,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村民周勇一家从土瓦房搬进了三层楼的小楼房。邻村的辛绍华两口子,靠上树摘橄榄月入2万元,正考虑承包一片橄榄地,再培养几个采摘工。

“我们全靠何小妹引路致富!”两人口中的“何小妹”是江津区淘家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春梅。这名90后妹子刚被市文明办评为“重庆好人”。

让家乡橄榄走出“深闺”

有着500年橄榄种植历史的江津石蟆,被誉为“橄榄之乡”,种植橄榄面积达7万多亩。这些如今带来财富的橄榄,在5年前压根不值钱。

2015年夏天,何春梅回老家石蟆镇,发现家乡的橄榄缺乏销路,很多老百姓都在忍痛砍树。“这不应该呀!橄榄能生吃、能泡茶、能泡酒、还能做菜……”何春梅上网一查,发现当地卖不出去的橄榄,在网上市场需求还挺大,一斤能卖到好几块。当时,全国种橄榄的地方不多,在网上卖橄榄的更少。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拓宽销售渠道,石蟆的橄榄始终‘深藏闺中无人识’。”学电商的何春梅决定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家乡开网店,帮助乡亲们走出困境。

通过不断摸索,何春梅掌握了橄榄的采摘、清洗等技术,以及电商发货、客服、运营等流程,还亲自对种植户开展管护培训,引导村民加强品控。原本滞销的石蟆橄榄,被何春梅盘活了。

截至2019年,石蟆镇橄榄年产量450万公斤,新鲜橄榄线上销量达74万公斤,当地几百户橄榄种植户搭上了互联网+产业振兴的“致富快车”。

种植户周勇家有十多亩橄榄地,以前一年只有一二万元收入。现在每年产出3万多斤橄榄,年收入有十多万元。今年,他们一家搬进了漂亮的小楼房。

带村民干上“新职业”

7月28日,在何春梅的橄榄基地工厂内,十几名工人正对橄榄打包装车。从现在起到明年3、4月是橄榄销售旺季。记者在基地见到,待发货的橄榄个头、颜色、形状统一,偶有几个表皮花纹、大小不一的,都被工人分拣出去。

“我们的橄榄都是人工采摘,坏果率很低。”在何春梅指引下,记者找到正准备作业的采摘工辛绍华。

只见他背着网兜和绳索,先沿着树干利索地往上爬3米多,再在橄榄树的主干、支干找到合适的点位,用绳子拴牢形成受力点,脚踩在绳子上,就开始摘橄榄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遇到手够不到的果子,他会用棍子轻轻拍打树枝,另一只手举着网兜去接。

何春梅告诉记者,橄榄树高而直,不便于果子采摘,原先村民们都是通过老办法,用长长的竹竿把橄榄从树上打下来。“这样采橄榄的速度快是快,但打下来的果子很容易坏,保存不了多长时间,也就卖不起价。”

开网店初期,20几岁的何春梅拿出小时候的“看家本领”,三蹬两蹬爬上树,亲手摘果。可随着橄榄订单越来越多,光靠何春梅夫妻俩已经采不过来,于是她考虑“招兵买马”。

2017年,曾从事高空作业架子工的郭坪村村民辛绍华成为了何春梅的首批固定采摘工。

辛绍华说,他和妻子一人一天能摘橄榄500斤左右,每天收入500元到800元,“旺季时月入2万元轻轻松松”。

在石蟆镇,还有不少返乡农民工。何春梅找到他们,免费培训、包吃包住。现在,她已培训出近百名橄榄采摘工人,每天都有十几人为她采摘橄榄。

吸引年轻人返乡让村子更“年轻”

“现在的橄榄核还没有硬,很容易泡出味道。夏天到了,喝杯江津石蟆的橄榄水降降暑吧!”20岁出头的黄娅正在橄榄基地直播带货。对黄娅来说,橄榄基地更像自己的电商课堂。在这里,她从打字开始学起,现在已经熟练掌握电商运营的售前售后流程。她渴望着早日出师,像何春梅一样创造属于自己的销量奇迹。

橄榄、花椒、李子、红糖……打响名气后,何春梅正着手将更多农产品变成网货,让大山深处的土货与全国大市场有效对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何春梅成立了聚乡村扶贫直播电商团队,在微店、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直播带货,销售额已达300万元,仅抖音粉丝就有23万之多。

“石蟆是江津农业大镇,物产丰富,不仅有橄榄,还有富硒大米、蚕桑、生态猪、土鸡土鸭……”27岁的罗江琴原本在浙江一公司做白领,见老家电商产业基础好,也回到家乡闯一闯“云市场”。

“我们农村变‘年轻’了!”许多细心的当地人发现,近两年,越来越多像黄娅、罗江琴这样的“小年轻”在村里“上蹿下跳”,让一度沉寂的小山村焕发出活力。

何春梅的创业精神和致富经历使越来越多年轻人效仿,许多在外地学习或工作的大学生都回到家乡开网店。据不完全统计,在何春梅带动、支持下,石蟆镇从事农产品电商的已有300多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90后“何小妹”带领村民种橄榄做电商 她让“橄榄之乡”焕发新活力

2020-08-04 06:52:43 来源: 0 条评论

首席记者 张莎  

七月二十八日,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何春梅带着返乡青年们学习直播技巧。首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不久前,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村民周勇一家从土瓦房搬进了三层楼的小楼房。邻村的辛绍华两口子,靠上树摘橄榄月入2万元,正考虑承包一片橄榄地,再培养几个采摘工。

“我们全靠何小妹引路致富!”两人口中的“何小妹”是江津区淘家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春梅。这名90后妹子刚被市文明办评为“重庆好人”。

让家乡橄榄走出“深闺”

有着500年橄榄种植历史的江津石蟆,被誉为“橄榄之乡”,种植橄榄面积达7万多亩。这些如今带来财富的橄榄,在5年前压根不值钱。

2015年夏天,何春梅回老家石蟆镇,发现家乡的橄榄缺乏销路,很多老百姓都在忍痛砍树。“这不应该呀!橄榄能生吃、能泡茶、能泡酒、还能做菜……”何春梅上网一查,发现当地卖不出去的橄榄,在网上市场需求还挺大,一斤能卖到好几块。当时,全国种橄榄的地方不多,在网上卖橄榄的更少。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拓宽销售渠道,石蟆的橄榄始终‘深藏闺中无人识’。”学电商的何春梅决定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家乡开网店,帮助乡亲们走出困境。

通过不断摸索,何春梅掌握了橄榄的采摘、清洗等技术,以及电商发货、客服、运营等流程,还亲自对种植户开展管护培训,引导村民加强品控。原本滞销的石蟆橄榄,被何春梅盘活了。

截至2019年,石蟆镇橄榄年产量450万公斤,新鲜橄榄线上销量达74万公斤,当地几百户橄榄种植户搭上了互联网+产业振兴的“致富快车”。

种植户周勇家有十多亩橄榄地,以前一年只有一二万元收入。现在每年产出3万多斤橄榄,年收入有十多万元。今年,他们一家搬进了漂亮的小楼房。

带村民干上“新职业”

7月28日,在何春梅的橄榄基地工厂内,十几名工人正对橄榄打包装车。从现在起到明年3、4月是橄榄销售旺季。记者在基地见到,待发货的橄榄个头、颜色、形状统一,偶有几个表皮花纹、大小不一的,都被工人分拣出去。

“我们的橄榄都是人工采摘,坏果率很低。”在何春梅指引下,记者找到正准备作业的采摘工辛绍华。

只见他背着网兜和绳索,先沿着树干利索地往上爬3米多,再在橄榄树的主干、支干找到合适的点位,用绳子拴牢形成受力点,脚踩在绳子上,就开始摘橄榄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遇到手够不到的果子,他会用棍子轻轻拍打树枝,另一只手举着网兜去接。

何春梅告诉记者,橄榄树高而直,不便于果子采摘,原先村民们都是通过老办法,用长长的竹竿把橄榄从树上打下来。“这样采橄榄的速度快是快,但打下来的果子很容易坏,保存不了多长时间,也就卖不起价。”

开网店初期,20几岁的何春梅拿出小时候的“看家本领”,三蹬两蹬爬上树,亲手摘果。可随着橄榄订单越来越多,光靠何春梅夫妻俩已经采不过来,于是她考虑“招兵买马”。

2017年,曾从事高空作业架子工的郭坪村村民辛绍华成为了何春梅的首批固定采摘工。

辛绍华说,他和妻子一人一天能摘橄榄500斤左右,每天收入500元到800元,“旺季时月入2万元轻轻松松”。

在石蟆镇,还有不少返乡农民工。何春梅找到他们,免费培训、包吃包住。现在,她已培训出近百名橄榄采摘工人,每天都有十几人为她采摘橄榄。

吸引年轻人返乡让村子更“年轻”

“现在的橄榄核还没有硬,很容易泡出味道。夏天到了,喝杯江津石蟆的橄榄水降降暑吧!”20岁出头的黄娅正在橄榄基地直播带货。对黄娅来说,橄榄基地更像自己的电商课堂。在这里,她从打字开始学起,现在已经熟练掌握电商运营的售前售后流程。她渴望着早日出师,像何春梅一样创造属于自己的销量奇迹。

橄榄、花椒、李子、红糖……打响名气后,何春梅正着手将更多农产品变成网货,让大山深处的土货与全国大市场有效对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何春梅成立了聚乡村扶贫直播电商团队,在微店、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直播带货,销售额已达300万元,仅抖音粉丝就有23万之多。

“石蟆是江津农业大镇,物产丰富,不仅有橄榄,还有富硒大米、蚕桑、生态猪、土鸡土鸭……”27岁的罗江琴原本在浙江一公司做白领,见老家电商产业基础好,也回到家乡闯一闯“云市场”。

“我们农村变‘年轻’了!”许多细心的当地人发现,近两年,越来越多像黄娅、罗江琴这样的“小年轻”在村里“上蹿下跳”,让一度沉寂的小山村焕发出活力。

何春梅的创业精神和致富经历使越来越多年轻人效仿,许多在外地学习或工作的大学生都回到家乡开网店。据不完全统计,在何春梅带动、支持下,石蟆镇从事农产品电商的已有300多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