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为“线”修复缺损神经
重庆“蚕丝人工神经”达国际先进水平 多家风投争相洽谈合作
以晶莹蚕丝为“线”,修复缺损神经——8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畜牧科学院获悉,该院蚕业研究所的“蚕丝人工神经”项目,经专家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江苏等地风投公司,争相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蚕丝为“线”修复缺损神经
重庆“蚕丝人工神经”达国际先进水平 多家风投争相洽谈合作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0-08-09

重庆日报讯 (记者 罗芸)以晶莹蚕丝为“线”,修复缺损神经——8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畜牧科学院获悉,该院蚕业研究所的“蚕丝人工神经”项目,经专家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江苏等地风投公司,争相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记者在该研究所看到,一只白色大鼠在食物引诱下,正在特制跑道内活动,看上去与健康大鼠一样敏捷、矫健。

“3个月前,这只大鼠的左后腿做了蚕丝人工神经植入术。”蚕业研究所副所长周婵介绍,“我们对这只大鼠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进行了测试,发现蚕丝人工神经的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

自体神经移植,是指从自身健康神经中截取一段植入缺损神经中。从术后恢复情况来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往往会让作为供体的健康神经恢复缓慢;而植入的神经轴突又容易无序生长,严重影响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0年,周婵开始研究“蚕丝人工神经”。在财政资金资助下,市畜科院成立了“蚕丝及关联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有固定科研人员十余人。

“科研人员大多有医学背景。他们利用蚕丝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以处理过的蚕丝为‘线’,来修复神经缺损,不断探索蚕丝在医用材料中的应用。”市畜科院院长刘作华告诉记者。

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直径1毫米的圆柱体横截面内,这些蚕丝可以组成有6000余个孔洞的‘轨道’,横截面与莲藕横截面类似,可以让单根神经轴突的单个细胞通过,确保再生的神经轴突纤维能有序生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恢复神经功能。”周婵介绍。

国外最新研究显示,在直径1毫米的圆柱体横截面内,这类人工神经现在最多可以做到数百个“轨道”。周婵团队目前的研究达到的轨道数量,已与坐骨神经中的轴突数量相当。在本月初的评审中,来自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1名专家认为,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每年我国有30万至45万名神经损伤病患,大多通过自体神经移植进行修复。

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吸引广东、江苏、四川、重庆等地的风投公司同时瞄准该项目。他们正积极与周婵团队接洽,希望加快这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蚕丝为“线”修复缺损神经
重庆“蚕丝人工神经”达国际先进水平 多家风投争相洽谈合作

2020-08-09 06:35:43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日报讯 (记者 罗芸)以晶莹蚕丝为“线”,修复缺损神经——8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畜牧科学院获悉,该院蚕业研究所的“蚕丝人工神经”项目,经专家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江苏等地风投公司,争相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记者在该研究所看到,一只白色大鼠在食物引诱下,正在特制跑道内活动,看上去与健康大鼠一样敏捷、矫健。

“3个月前,这只大鼠的左后腿做了蚕丝人工神经植入术。”蚕业研究所副所长周婵介绍,“我们对这只大鼠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进行了测试,发现蚕丝人工神经的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

自体神经移植,是指从自身健康神经中截取一段植入缺损神经中。从术后恢复情况来看,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往往会让作为供体的健康神经恢复缓慢;而植入的神经轴突又容易无序生长,严重影响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0年,周婵开始研究“蚕丝人工神经”。在财政资金资助下,市畜科院成立了“蚕丝及关联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有固定科研人员十余人。

“科研人员大多有医学背景。他们利用蚕丝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以处理过的蚕丝为‘线’,来修复神经缺损,不断探索蚕丝在医用材料中的应用。”市畜科院院长刘作华告诉记者。

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直径1毫米的圆柱体横截面内,这些蚕丝可以组成有6000余个孔洞的‘轨道’,横截面与莲藕横截面类似,可以让单根神经轴突的单个细胞通过,确保再生的神经轴突纤维能有序生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恢复神经功能。”周婵介绍。

国外最新研究显示,在直径1毫米的圆柱体横截面内,这类人工神经现在最多可以做到数百个“轨道”。周婵团队目前的研究达到的轨道数量,已与坐骨神经中的轴突数量相当。在本月初的评审中,来自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1名专家认为,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每年我国有30万至45万名神经损伤病患,大多通过自体神经移植进行修复。

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吸引广东、江苏、四川、重庆等地的风投公司同时瞄准该项目。他们正积极与周婵团队接洽,希望加快这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