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智能化+群测群防齐发力 在地质灾害来临前及时喊“撤!”
武隆区白马镇牛儿湾滑坡点,在2020年7月13日发生了大规模山体滑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5日6时讯(记者 王玮)近日,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组织媒体开放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再次走进此前发生滑坡的重庆武隆区白马镇。如今,白马镇有些地方已经施工安装了抗滑桩,地质隐患点有了智能化监测仪,通过设备对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今年下半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还将对全市三千余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三级监测,提高监测预警的水平,通过智能化+群测群防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发现险情,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俯瞰武隆区牛儿湾滑坡点现场,道路被毁坏中断。图片由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四重网格员监测 滑坡180万方未造成人员伤亡
“连日雨量较大,而且滑坡现场变形较严重,我们从7月7日发现变形开始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驻守武隆的地质队员罗晓林介绍,他和群测群防员任大平、片区负责人刘上林、地环站工作人员陈江涛共同排班巡查,一天至少要在周围转上四五圈。
7月12日中午12点,罗晓林发现白马镇鱼光村枣子组牛儿湾蠕滑变形加速,“至少一小时测量一次。”现场交代群测群防员后,罗晓林和其他几位地质专家在现场进行技术分析,变形速度呈上升趋势,在做出滑坡范围的预判后,紧急疏散群众4户14人。当晚12点滑坡两侧紧切裂缝已近600米,白马镇政府工作人员针对滑坡范围内的群众挨家挨户通知,让大家晚上别睡着。
从通知“别睡着”的到“快撤”,仅几个小时。撤离后的群众回头发现, 4栋房屋已经倒塌,还有4栋严重受损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据调查,本次滑坡变形范围加剧扩大,截至滑塌体纵长约600米,横宽约200米,厚约15米,体积约180万立方米。
“牛儿湾只是群防群测成功预警的一个缩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李少荣带着记者前往武隆白马镇的另一起应急治理现场。位于白马镇三溪村大锣溪公租房后山,5月25日出现滑坡迹象,武隆区地环站在密切监测的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治理,如今,现场已经有工人开挖了抗滑桩,最低有15米,最高的达到24米,同时将周边排水引到滑坡体两侧,对挡墙排水口进行了疏通,防止因排水引发的再次变形。
位于武隆区白马镇三溪村大锣溪公租房后山的滑坡整治项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作为网格员,我们每天的监测排查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白马镇群测群防员王成明手指着滑坡造成的墙体裂缝处说,他们会在每一个裂缝上贴一张纸条,标明具体时间,等下一次巡查到这里时,如果纸片被撕开则说明裂缝有继续拉大的情况,要随时向下一重网格员进行汇报。
今年汛期以来,重庆市已提前安排部署1.6万名网格员驻守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网格化”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工作,以便做到对已知隐患点的全覆盖监测预警,对新生突发灾情的快速反应。
大锣溪公租房地面的地砖翘起变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智能化监测做“吹哨人” 未来还将运用于更多地灾隐患点
据李少荣介绍,除了在地质隐患点进行人工巡查外,全市共有地质灾害点14926处,目前4300处已经建立了三级监测,还有150余处专业监测点,在这些地质隐患点的监测中,已经全面引入了智能化的监测设备。
在牛儿湾的滑坡现场,昔日的公路已经成为了一条“断头路”,在滑坡体旁边,有一台白色仪器,看着不起眼,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需要人工定时巡查才能看到的位移情况,如今通过这样一台设备就可以在后台实时查看。
据介绍,在滑坡体以外设立一个基准点,在滑坡体上还有两台GNSS监测设备,基准点保持不变,滑坡体上的两台监测设备发生位移后和基准点进行实时比对,监测滑坡位移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弥补人工无法实施监测的情况。
滑坡现场安装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同样安装了普适型监测仪的还有武隆区芙蓉街道瓦厂湾。在今年的瓦厂湾滑坡时,声光报警器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监测仪监测到位移变化较大后,声光报警器开始报警,当地紧急撤离了2户4人,“当地居民上午撤离后,晚上就发生了滑坡。”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三所高级工程师余熊威说。
“今年以来重庆市成功预警案例27起,直接避免人员伤亡608人。”李少荣表示,近段时间强降雨诱发了一些新生的隐患,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正在开展新生地质灾害风险点的排查,将其中一些新的地质灾害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纳入地方政府的风险管理体系。
下一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也将加强自动化监测的建设工作,下半年将对全市三千余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三级监测,通过自动化监测,弥补群测群防员日常监测中的不足。提升智能化监测的水平,及时有效地发现险情,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