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企”航|推动公共资源“云”交易 重庆联交所1-7月为国家增收节支333亿元
联交所举行土地推介会。联交所供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8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梁浩楠)8月25日,重庆市企业家座谈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营造服务好企业、支持企业家工作的良好局面,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在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近日,华龙网-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今年1-7月,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联交所集团”)成交项目8438宗,实现交易额2519亿元、同比增长7%,为国家和社会增收节支333亿元、增收节支率平均达17%,成绩显著,在打造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公共资源交易标杆平台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联交所已建成“云+网+端”及“上连国家、下连区县、横连地方政务平台、覆盖多种交易、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联交所供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高效服务:一网通办让企业少跑腿 网上办件率达90%以上
直播带货?不,重庆联交所集团直播“带地”!
疫情期间,重庆联交所集团首次以网络直播形式推介龙兴组团I分区地块,吸引60余家房企200余人在线观看,有效发动了市场,助力该地块增值4亿元、增值31%。
3月初,得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有两批报废管材需要处置,对时限要求较高,原对接交易机构不愿接单了,重庆联交所集团主动对接,并加班加点完成项目审核,在有限时间内,共征集到49家意向受让方,最终促成该项目以30%的增值率成交。
“市场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服务够不够专业,将直接影响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联交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业军说道。
据了解,集团依托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集中汇集发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让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少跑腿”,平台各类服务事项网上办件率达90%以上。网站年访问量达到330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28.7万人次。同时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库、投资人数据库,聚集了2万余家市场主体,还围绕交易链条聚集了大量拍卖、评估、审计、法律、基金、信托、银行、经纪代理等中介机构资源。
根据交易需要,联交所还为市场主体提供咨询策划、营销推介、“一企一策”等市场化服务,常态化举办产权、土地、不良资产等专题推介会,大力发展线上服务,通过网络直播、实景航拍、“VR看样”、无人机看样等方式,精准服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客户,广泛发动市场。
今年以来,集团协同湖北、安徽、北京等地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4宗、累计招标金额19.9亿元。与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川渝资源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重庆联交所集团向国家标准委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目前正在着手编制“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通过2-3年时间实现各服务事项标准覆盖率达100%,标准有效实施率达90%以上,服务质量市场主体满意率达95%以上,推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实现服务事项、流程、数据标准化。
重庆联交所集团依托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集中汇集发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让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少跑腿”。联交所供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阳光交易:机制+制度+科技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公共资源营商环境
公共资源交易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廉政风险多。为此,重庆联交所集团遵循管办分离、精准防控、公开透明,建立起一套“机制+制度+科技”相结合的内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促进企业规范化运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公共资源营商环境,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
管办分离。通过“政府强监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运营模式,剥离了行政职能,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边界,使管办分离更彻底、政府监管更公正有力,同时防止交易平台纯粹逐利导致损失公信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精准防控。联交所聚焦公共资源交易廉政风险点,结合交易流程、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建立起覆盖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以及特许经营权、涉诉资产、金融不良资产、环境权益交易等30个品类全链条的完整制度体系,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同时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廉政风险防控,逐一排查风险点,精准落实防控措施,建立起全方位制度防控体系。
公开透明。依托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集团推动全市项目信息、市场主体信息、信用信息、办事服务信息等信息公开,应公开事项100%公开。同时,集团利用“云”端日志服务器对市场主体、交易中心、监督部门、评审专家使用操作系统、参与交易(监督、服务)情况全程记录并留痕,可实现事后追溯。
数字化平台:上连国家、下连区县、横连地方
“今年3月正式上线运行的重庆市电子招投标系统已在30个区县上线,年底将覆盖全市。”周业军介绍道。
据了解,与该系统同步上线的还有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电子保函可替代交纳投标保证金。目前已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短短5个月,已为中小微企业释放占压资金12.3亿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联交所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大数据智能化”是主要抓手。积极推动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市场向以电子化市场为主转变,联交所已建成“云+网+端”及“上连国家、下连区县、横连地方政务平台、覆盖多种交易、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
目前,集团已集成13套场地管理子系统和17套电子交易系统,可通过3D可视化控制,实时远程管理2500多个智能化终端,以及区域人流、业务进展,实现了交易场地的智能管控、智能调度、智能引导、智能操作。该项目被国家信息中心列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创新成果。
此外,集团还上线了公共资源大数据分析系统一期,已初步实现数据统计、数据监管、数据预测、主体分析功能,
为交易赋能,为监管增效。
周业军表示,下一步,重庆联交所集团将重点实施智慧交易、大数据应用、数字治企三大数字化发展行动,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BIM技术、5G移动通讯等先进技术,构筑智慧、融合、共享的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生态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方式跨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