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献计 今天这个“智囊团”C位出道了
29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启动会暨“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在重庆市综合研究院召开,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献计 今天这个“智囊团”C位出道了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29

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本市各区县党政干部代表以现场视频联线的方式参加了论坛,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出谋划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佘振芳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9日20时59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梁浩楠)大咖云集、观点激荡,集专家之智、汇科学之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今(29)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启动会暨“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在重庆市综合研究院召开,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揭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成立

据悉,“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于6月经重庆市编办批复成立(渝委编办[2020]40号),是依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凝聚全国科研力量,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研究的重大研究平台。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是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是重庆市重点建设的综合高端智库。

此次“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启动会,特别邀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家指导单位,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重庆社会科学院6家合作单位出席。

为更好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从全国一流院校和科研院所特别征聘64位重量级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现场,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建国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共同为“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揭牌。

董建国在讲话中指出,设立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对落实国家战略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希望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努力担当作为,建好研究中心,发挥好智囊支撑作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建国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共同为“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揭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佘振芳 摄

献计:专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献出“金点子”

启动会后,召开“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本市各区县党政干部代表以现场视频联线的方式参加了论坛,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出谋划策。

》》王一鸣:成渝地区要打造成双循环的核心枢纽区域

通过视频连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以“增强‘双循环’枢纽功能,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王一鸣指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成渝双城经济圈在西部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必须适应内外形势的变化,增强双循环的枢纽功能。

“成渝的双向循环还不强大。”王一鸣说,从数据看,成渝地区双向循环水平要明显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这主要是因为两地产业结构高度相似,比如传统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都非常雷同,缺乏产业错位发展。而反观长三角内部,三省一市产业相似度则要低很多,即便是相似度最高的江苏和上海也只有78%。“产业结构太相似了,依赖度就不高。”王一鸣指出。

与此同时,成渝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内循环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对国内市场的依存度即销售给其他省份的商品总额占GDP的比例只有44%,比内陆省份平均水平要低。“但这同时也说明成渝参与国内循环的潜力是巨大的。”王一鸣测算了一下,如果成渝地区对国内市场依存度提升到内陆省份平均水平,那么经济总量还可以提高20-30%。为什么这么低呢?王一鸣分析道,主要是两个因素。首先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运输成本抵消了部分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次产业竞争力还不强,目前成渝地区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产业或环节。

王一鸣还提到,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成渝地区内陆开放程度虽然较高,但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地理位置居中,到哪个地方都相对较远,另一个是对外联系的主要地区为中亚、东南亚,当地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也直接影响了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

对此,王一鸣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成渝地区可以从“一二三”来入手。

“一”是把成渝打造成双循环的核心枢纽区域,这就要求成渝必须携手深化分工合作,共建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比如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高水平的汽车研发生产中心、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通过共建形成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产业链的深度匹配,增强在全国的竞争力。

“二”是两个建设,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和连接国内外的立体大通道。“要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产业互联网建设。同时陆空、陆海的多式联运都要加快进程。”王一鸣说。

“三”是三大功能建设。第一个功能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功能建设,最大程度降低要素流动门槛,清除各种壁垒,成为高端要素聚集和价值创造的中心。第二个功能是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围绕物流金融、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建设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降低融资物流运营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后一个功能建设则是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抓手,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布局。以宜居城市为吸引力,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构建有吸引力的国际化人才高地。“人才越多,未来也有希望。人才来了不是来读书看报,是要做出成果的,一定要有平台去吸引人才。”王一鸣强调。

》》王昌林:成渝两地要协同打造内陆新的产业高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在“协同打造内陆新的产业高地”主题演讲中指出,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地区必须提升产业能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成渝地区双城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打造新的制造业高地。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有所不同。

目前,成渝地区是西部的创新创业高地,同时也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但与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王昌林认为,如今,国内外产业版图重构,新一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来临,成渝地区双城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做大做强制造业,大力承接制造业转移,努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新三线建设”行动,建设“制造业特区”。同时,成渝地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繁荣发展服务业,努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强化两地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建设国际货运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此外,成渝地区农产品丰富,可以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宽农产品市场,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广巴味渝珍、天府龙芽等特色品牌,同时可以通过建设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畜牧科技城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史育龙:把握成渝地区空间特征 塑造双城经济圈新格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以“把握成渝地区空间特征,塑造双城经济圈新格局”为主题作演讲,他指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六个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双核”仍处于集聚发展阶段;中部地区“塌陷”突出;“两翼”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大;县域数量多、有望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极点;对外联系方向集中,内部联系强度差异大。

史育龙分析称,成渝地区形成了显著的双中心结构和向北向东为主的对外联系特征,而与此同时,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南快北慢态势明显,内需市场重要性上升,南北向联系重要性凸显。为此,他建议,成渝地区要在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基础上,补齐成渝中部的发展“短板”,提升绵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强化万州和宜宾-泸州在东、南两个方向上的集结门户地位,形成沿成渝、成南达万、沿江和成德绵乐宜4条发展轴带布局的“双城驱动、两翼突破、轴带拓展、极点支撑”空间格局。

在随后的专题研讨环节,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的张立群、肖金成、高国力、王小广、金凤君、王心源等6位知名专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沿革、短板制约、空间战略、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战略重点、枢纽建设等领域发表了独到的创新性观点。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广宏、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魏陆、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区域协调与开放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隋艳颖等3位专家分享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一体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成都市社科联名誉主席杨继瑞、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原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等5位专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目标和路径、毗邻地区合作、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理性而又务实地探讨了创新型路径。

本次论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了智慧,进一步强化了重庆市综合研究院智力支撑平台作用,以开放的胸怀和创新的思维,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起点开局、高水平建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献计 今天这个“智囊团”C位出道了

2020-08-29 21:25:07 来源:

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本市各区县党政干部代表以现场视频联线的方式参加了论坛,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出谋划策。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佘振芳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9日20时59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实习生 梁浩楠)大咖云集、观点激荡,集专家之智、汇科学之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今(29)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启动会暨“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在重庆市综合研究院召开,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揭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成立

据悉,“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于6月经重庆市编办批复成立(渝委编办[2020]40号),是依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凝聚全国科研力量,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研究的重大研究平台。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是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是重庆市重点建设的综合高端智库。

此次“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启动会,特别邀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家指导单位,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重庆社会科学院6家合作单位出席。

为更好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从全国一流院校和科研院所特别征聘64位重量级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现场,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建国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共同为“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揭牌。

董建国在讲话中指出,设立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对落实国家战略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希望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努力担当作为,建好研究中心,发挥好智囊支撑作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建国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共同为“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揭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佘振芳 摄

献计:专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献出“金点子”

启动会后,召开“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本市各区县党政干部代表以现场视频联线的方式参加了论坛,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出谋划策。

》》王一鸣:成渝地区要打造成双循环的核心枢纽区域

通过视频连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以“增强‘双循环’枢纽功能,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王一鸣指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成渝双城经济圈在西部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必须适应内外形势的变化,增强双循环的枢纽功能。

“成渝的双向循环还不强大。”王一鸣说,从数据看,成渝地区双向循环水平要明显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这主要是因为两地产业结构高度相似,比如传统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都非常雷同,缺乏产业错位发展。而反观长三角内部,三省一市产业相似度则要低很多,即便是相似度最高的江苏和上海也只有78%。“产业结构太相似了,依赖度就不高。”王一鸣指出。

与此同时,成渝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内循环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对国内市场的依存度即销售给其他省份的商品总额占GDP的比例只有44%,比内陆省份平均水平要低。“但这同时也说明成渝参与国内循环的潜力是巨大的。”王一鸣测算了一下,如果成渝地区对国内市场依存度提升到内陆省份平均水平,那么经济总量还可以提高20-30%。为什么这么低呢?王一鸣分析道,主要是两个因素。首先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运输成本抵消了部分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次产业竞争力还不强,目前成渝地区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产业或环节。

王一鸣还提到,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成渝地区内陆开放程度虽然较高,但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地理位置居中,到哪个地方都相对较远,另一个是对外联系的主要地区为中亚、东南亚,当地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也直接影响了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

对此,王一鸣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成渝地区可以从“一二三”来入手。

“一”是把成渝打造成双循环的核心枢纽区域,这就要求成渝必须携手深化分工合作,共建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比如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高水平的汽车研发生产中心、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通过共建形成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产业链的深度匹配,增强在全国的竞争力。

“二”是两个建设,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和连接国内外的立体大通道。“要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产业互联网建设。同时陆空、陆海的多式联运都要加快进程。”王一鸣说。

“三”是三大功能建设。第一个功能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功能建设,最大程度降低要素流动门槛,清除各种壁垒,成为高端要素聚集和价值创造的中心。第二个功能是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围绕物流金融、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建设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降低融资物流运营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后一个功能建设则是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抓手,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布局。以宜居城市为吸引力,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构建有吸引力的国际化人才高地。“人才越多,未来也有希望。人才来了不是来读书看报,是要做出成果的,一定要有平台去吸引人才。”王一鸣强调。

》》王昌林:成渝两地要协同打造内陆新的产业高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在“协同打造内陆新的产业高地”主题演讲中指出,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地区必须提升产业能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成渝地区双城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打造新的制造业高地。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有所不同。

目前,成渝地区是西部的创新创业高地,同时也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但与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王昌林认为,如今,国内外产业版图重构,新一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来临,成渝地区双城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做大做强制造业,大力承接制造业转移,努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新三线建设”行动,建设“制造业特区”。同时,成渝地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繁荣发展服务业,努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强化两地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建设国际货运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此外,成渝地区农产品丰富,可以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宽农产品市场,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广巴味渝珍、天府龙芽等特色品牌,同时可以通过建设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畜牧科技城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史育龙:把握成渝地区空间特征 塑造双城经济圈新格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以“把握成渝地区空间特征,塑造双城经济圈新格局”为主题作演讲,他指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六个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双核”仍处于集聚发展阶段;中部地区“塌陷”突出;“两翼”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大;县域数量多、有望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极点;对外联系方向集中,内部联系强度差异大。

史育龙分析称,成渝地区形成了显著的双中心结构和向北向东为主的对外联系特征,而与此同时,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南快北慢态势明显,内需市场重要性上升,南北向联系重要性凸显。为此,他建议,成渝地区要在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基础上,补齐成渝中部的发展“短板”,提升绵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强化万州和宜宾-泸州在东、南两个方向上的集结门户地位,形成沿成渝、成南达万、沿江和成德绵乐宜4条发展轴带布局的“双城驱动、两翼突破、轴带拓展、极点支撑”空间格局。

在随后的专题研讨环节,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的张立群、肖金成、高国力、王小广、金凤君、王心源等6位知名专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沿革、短板制约、空间战略、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战略重点、枢纽建设等领域发表了独到的创新性观点。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广宏、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魏陆、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区域协调与开放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隋艳颖等3位专家分享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一体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成都市社科联名誉主席杨继瑞、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原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等5位专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目标和路径、毗邻地区合作、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理性而又务实地探讨了创新型路径。

本次论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了智慧,进一步强化了重庆市综合研究院智力支撑平台作用,以开放的胸怀和创新的思维,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起点开局、高水平建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曾家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