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 重庆交通将有这些大变化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获悉,近日,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重庆市开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重庆在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和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先行先试。

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 重庆交通将有这些大变化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04

重庆夜景。资料图片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4日17时讯(董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获悉,近日,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重庆市开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重庆在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和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先行先试。

据重庆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按照试点工作部署,加快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市级相关部门、试点企业等单位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举措,制定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同时做好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和“十四五”规划的有机结合,全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用3-5年的时间,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当好先行、做好示范。

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打造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打造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畅通东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西向提质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南向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挖潜渝满俄国际运输通道。

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建设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及T3B航站楼,研究布局新机场。以港口枢纽为节点,加快建设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推动果园港区、西部物流园、渝北空港、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等物流枢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涪陵龙头、万州新田、江津珞璜等集疏运铁路,完善产业园区至主要交通枢纽节点的集疏运货运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运营组织中心。加快推进两江新区、西部物流园等物流信息建设。

通过1—2年时间,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市外货物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力争达到45%,国际航线总量达到110条左右。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重庆江北机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果园港区、公路物流基地基本具备信息整合和电子政务等功能。通过3—5年时间,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物流通道能力显著提升,铁路货运量占比明显提高,周边地区到重庆货物中转比例不断增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运输服务便捷高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为核心的高效率城际客运,加快推动成达万等高速铁路建设,积极谋划重庆至乐山、重庆至广安等城际铁路。推动川渝道路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铜梁至安岳、江津至泸州、梁平至开江等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升级改造一批普通国省道。打造成渝地区水上大通道,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枢纽建设,提升涪江、渠江、小江等航道通过能力。打造川渝地区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港口体系,大力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积极发展水水中转,强化果园港区枢纽和集并功能。

同时推动运输服务便捷高效。开行重庆至成渝城市群公交化列车,推动形成铁路公交网。积极探索成渝地区公共交通一卡通,开行毗邻地区城际公交,推动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利用信息技术打通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节点,建立绿色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建立智能交通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并建立健全协同一体化管理机制。

预期通过1—2年时间,建立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协调机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与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区际通道进一步畅通,开行13条毗邻地区跨区域城际公交,基本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城际公交开行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的管理模式和经验。通过3—5年时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成渝两地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相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可达。开行一批城市群公交列车、城际公交,建成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客运体系。

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推动“四网”融合无缝换乘安检互认

将以重庆东站为核心,统筹周边区域发展,积极推行TOD发展模式,推动一体化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实现枢纽与城市功能融合。打造一流高铁枢纽。同步规划设计重庆东站站房和配套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优化配套轨道、长途客运、公交等设施布局,打造立体化分层衔接体系。完善重庆东站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间设施衔接,推动“四网”融合、无缝换乘、安检互认。

探索多主体协同建设管理机制。加强“路、地”协调,创新建设管理、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铁路、配套枢纽、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多主体一体化协同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城市配套交通设施与铁路站场同步高效投入和运营。

预期通过1—2年时间,出台重庆东站片区相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协同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基本建立,铁路枢纽、城市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通过3—5年时间,重庆东站枢纽体系基本建成,铁路站房和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同步建成、投入和一体化运营,枢纽内部衔接顺畅、安检互信。在大型综合客运枢纽投融资模式、“四网融合”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长江索道。资料图片

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以主城区“两江四岸”为核心形成游体系

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方面则打造立体畅联的交通旅游设施。建设高品质旅游码头,以长嘉汇大景区等“两江四岸”核心区为重点,完善水上航线停靠点布局,制定码头及配套设施美化修缮标准,打造长江上游山水旅游文化。充分挖掘山城航运文化底蕴,加强航运历史文化和沿线人文景观的综合保护与开发。加快推动主城区“两江四岸”轨道交通、滨江步道、滨江骑行道、跨江大桥垂直升降梯、中运量交通系统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创新山水特色旅游交通产品。打造集日常通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品质水上旅游交通体系,开行朝天门至九龙坡、朝天门至磁器口、朝天门至广阳岛等水上巴士航线,推动沿线景点“串珠成链”。深度挖掘和开发山城旅游和文化资源,推出重庆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长江全域游轮产品。以主城区“两江四岸”为核心,形成以轨道交通、旅游巴士、水上巴士、山城步道为主体的环游体系。

通过1—2年时间,水上客运体系基本建立,朝天门至九龙坡、朝天门至磁器口、弹子石至广阳岛等水上巴士航线常态化运行,水上旅游航线“两江四岸”109公里范围内景点覆盖率达到30%以上。通过3—5年时间,山水城市交旅融合体系基本建成。寸滩游轮港口建设运营取得显著进展,港口、产业、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建成朝天门环形立体通道,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高品质旅游交通体系,水上旅游航线“两江四岸”109公里范围内景点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两年内“两江四岸”核心区域货运码头功能全面退出

推动城市核心区港口集约转型发展。加强港口岸线综合治理,整治非法码头,推进散小弱码头关停并转。推动主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货运码头货运功能全面退出,具备旅游资源、交通接驳良好的原货运码头转型为水上航线停靠点。同时,推广清洁船舶示范应用,打造涪江智能美丽航道。

计划通过1—2年时间,主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域货运码头功能全面退出,腾退九龙坡码头、新港码头、万发码头等28个货运码头岸线约10公里。通过3—5年时间,实现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高效转运处置,沿江港口岸线优化整合和转型发展基本完成,水上航线客运停靠点完成全面改造,城市滨江岸线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绿色交通廊道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 重庆交通将有这些大变化

2020-09-04 18:31:14 来源:

重庆夜景。资料图片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4日17时讯(董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获悉,近日,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重庆市开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重庆在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和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先行先试。

据重庆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按照试点工作部署,加快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市级相关部门、试点企业等单位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举措,制定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同时做好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和“十四五”规划的有机结合,全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用3-5年的时间,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当好先行、做好示范。

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打造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打造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畅通东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西向提质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南向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挖潜渝满俄国际运输通道。

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建设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及T3B航站楼,研究布局新机场。以港口枢纽为节点,加快建设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推动果园港区、西部物流园、渝北空港、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等物流枢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涪陵龙头、万州新田、江津珞璜等集疏运铁路,完善产业园区至主要交通枢纽节点的集疏运货运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运营组织中心。加快推进两江新区、西部物流园等物流信息建设。

通过1—2年时间,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市外货物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力争达到45%,国际航线总量达到110条左右。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重庆江北机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果园港区、公路物流基地基本具备信息整合和电子政务等功能。通过3—5年时间,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物流通道能力显著提升,铁路货运量占比明显提高,周边地区到重庆货物中转比例不断增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运输服务便捷高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为核心的高效率城际客运,加快推动成达万等高速铁路建设,积极谋划重庆至乐山、重庆至广安等城际铁路。推动川渝道路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铜梁至安岳、江津至泸州、梁平至开江等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升级改造一批普通国省道。打造成渝地区水上大通道,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枢纽建设,提升涪江、渠江、小江等航道通过能力。打造川渝地区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港口体系,大力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积极发展水水中转,强化果园港区枢纽和集并功能。

同时推动运输服务便捷高效。开行重庆至成渝城市群公交化列车,推动形成铁路公交网。积极探索成渝地区公共交通一卡通,开行毗邻地区城际公交,推动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利用信息技术打通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节点,建立绿色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建立智能交通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并建立健全协同一体化管理机制。

预期通过1—2年时间,建立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协调机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与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区际通道进一步畅通,开行13条毗邻地区跨区域城际公交,基本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城际公交开行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的管理模式和经验。通过3—5年时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成渝两地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相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可达。开行一批城市群公交列车、城际公交,建成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客运体系。

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推动“四网”融合无缝换乘安检互认

将以重庆东站为核心,统筹周边区域发展,积极推行TOD发展模式,推动一体化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实现枢纽与城市功能融合。打造一流高铁枢纽。同步规划设计重庆东站站房和配套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优化配套轨道、长途客运、公交等设施布局,打造立体化分层衔接体系。完善重庆东站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间设施衔接,推动“四网”融合、无缝换乘、安检互认。

探索多主体协同建设管理机制。加强“路、地”协调,创新建设管理、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铁路、配套枢纽、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多主体一体化协同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城市配套交通设施与铁路站场同步高效投入和运营。

预期通过1—2年时间,出台重庆东站片区相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协同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基本建立,铁路枢纽、城市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通过3—5年时间,重庆东站枢纽体系基本建成,铁路站房和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同步建成、投入和一体化运营,枢纽内部衔接顺畅、安检互信。在大型综合客运枢纽投融资模式、“四网融合”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长江索道。资料图片

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以主城区“两江四岸”为核心形成游体系

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方面则打造立体畅联的交通旅游设施。建设高品质旅游码头,以长嘉汇大景区等“两江四岸”核心区为重点,完善水上航线停靠点布局,制定码头及配套设施美化修缮标准,打造长江上游山水旅游文化。充分挖掘山城航运文化底蕴,加强航运历史文化和沿线人文景观的综合保护与开发。加快推动主城区“两江四岸”轨道交通、滨江步道、滨江骑行道、跨江大桥垂直升降梯、中运量交通系统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创新山水特色旅游交通产品。打造集日常通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品质水上旅游交通体系,开行朝天门至九龙坡、朝天门至磁器口、朝天门至广阳岛等水上巴士航线,推动沿线景点“串珠成链”。深度挖掘和开发山城旅游和文化资源,推出重庆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长江全域游轮产品。以主城区“两江四岸”为核心,形成以轨道交通、旅游巴士、水上巴士、山城步道为主体的环游体系。

通过1—2年时间,水上客运体系基本建立,朝天门至九龙坡、朝天门至磁器口、弹子石至广阳岛等水上巴士航线常态化运行,水上旅游航线“两江四岸”109公里范围内景点覆盖率达到30%以上。通过3—5年时间,山水城市交旅融合体系基本建成。寸滩游轮港口建设运营取得显著进展,港口、产业、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建成朝天门环形立体通道,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高品质旅游交通体系,水上旅游航线“两江四岸”109公里范围内景点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两年内“两江四岸”核心区域货运码头功能全面退出

推动城市核心区港口集约转型发展。加强港口岸线综合治理,整治非法码头,推进散小弱码头关停并转。推动主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货运码头货运功能全面退出,具备旅游资源、交通接驳良好的原货运码头转型为水上航线停靠点。同时,推广清洁船舶示范应用,打造涪江智能美丽航道。

计划通过1—2年时间,主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域货运码头功能全面退出,腾退九龙坡码头、新港码头、万发码头等28个货运码头岸线约10公里。通过3—5年时间,实现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高效转运处置,沿江港口岸线优化整合和转型发展基本完成,水上航线客运停靠点完成全面改造,城市滨江岸线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绿色交通廊道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